△說一
衛(wèi)靈公之時,彌子瑕有寵,專于衛(wèi)國。侏儒有見公者曰:“臣之夢踐矣。”公曰:“何夢?“對曰:“夢見灶,為見公也。”公怒曰:“吾聞見人主者夢見日,奚為見寡人而夢見灶?“對曰:“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燭一國,一人不能擁也。故將見人主者夢見日。夫灶,一人煬焉,則后人無從見矣。今或者一人有煬君者乎?則臣雖夢見灶,不亦可乎!“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國愈亂,其故何也?“孔子對曰:“明主之問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議于下。今群臣無不一辭同軌乎季孫者,舉魯國盡化為一,君雖問境內(nèi)之人,猶不免于亂也。”
一曰:晏嬰子聘魯,哀公問曰:“語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與一國慮之,魯不免于亂,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謂'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為眾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魯國之群臣以千百數(shù),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數(shù)非不眾,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試與之遇乎?臣請使王遇之�!蹦藶閴瘓龃笏希c王立之焉。有間,大魚動,因曰:“此河伯�!�
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群臣左右皆為張子言,而以攻齊、荊為利,而莫為惠子言。王果聽張子,而以惠子言為不可。攻齊、荊事已定,惠子入見。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齊、荊之事果利矣,一國盡以為然�!被葑右蛘f:“不可不察也。夫齊、荊之事也誠利,一國盡以為利,是何智者之眾也?攻齊、荊之事誠不可利,一國盡以為利,何愚者之眾也?凡謀者,疑也。疑也者,誠疑以為可者半,以為不可者半。今一國盡以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
叔孫相魯,貴而主斷。其所愛者曰豎牛,亦擅用叔孫之令。叔孫有子曰壬,豎牛妒而欲殺之,因與壬游于魯君所。魯君賜之玉環(huán),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欺之曰:“吾已為爾請之矣,使爾佩之�!比梢蚺逯XQ牛因謂叔孫:“何不見壬于君乎?“叔孫曰:“孺子何足見也�!必Q牛曰:“壬固已數(shù)見于君矣。君賜之玉環(huán),壬已佩之矣。”叔孫召壬見之,而果佩之,叔孫怒而殺壬。壬兄曰丙,豎牛又妒而欲殺之。叔孫為丙鑄鐘,鐘成,丙不敢擊,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不為請,又欺之曰:“吾已為爾請之矣,使爾擊之。”丙因擊之。叔孫聞之曰:“丙不請而擅擊鐘�!迸鹬1鲎啐R,居一年,豎牛為謝叔孫,叔孫使豎牛召之,又不召而報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來�!笔鍖O大怒,使人殺之。二子已死,叔孫有病,豎牛因獨養(yǎng)之而去左右,不內(nèi)人,曰:“叔孫不欲聞人聲�!币虿皇扯I殺。叔孫已死,豎牛因不發(fā)喪也,徙其府庫重寶空之而奔齊。夫聽所信之言而子父為人僇,此不參之患也。
江乙為魏王使荊,謂荊王曰:“臣入王之境內(nèi),聞王之國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誠有之乎?“王曰:“有之�!薄叭粍t若白公之亂,得庶無危乎?誠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衛(wèi)嗣君重如耳,愛世姬,而恐其皆因其愛重以壅己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參也�!彼镁麩o壅,而未得其術(shù)也。夫不使賤議貴,下必坐上,而必待勢重之均也,而后敢相議,則是益樹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夫矢來有鄉(xiāng),則積鐵以備一鄉(xiāng);矢來無鄉(xiāng),則為鐵室以盡備之。備之則體不傷。故彼以盡備之不傷,此以盡敵之無奸也。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饼嫻暮惙�,竟不得見。
說一
衛(wèi)靈公時,彌子瑕受到寵信,專權(quán)于衛(wèi)國。有個謁見靈公的侏儒說:“我的夢應(yīng)驗了。”靈公問:“什么夢?”保儒回答說:“夢見灶,結(jié)果見到了您�!膘`公發(fā)怒說:“我聽說將見君主的人會夢見太陽,為什么你要見我,會夢見灶呢?”侏儒回答說:“太陽普照天下,一件東西遮擋不了它;君主普照一國人,一個人蒙蔽不了他。所以將見君主的人會夢見太陽。要是灶的話,一人對著灶門烤火,后面的人就無從看見火光了�,F(xiàn)在或許就有一個人擋住君主的光輝了吧?那么即使我夢見灶,不也是可以的嗎!”
魯哀公問孔子說:“民間俗語說:‘沒有眾人合計就會迷亂�!F(xiàn)在我辦事和群臣一起謀劃,但國家卻越來越亂了,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說:“明君有事問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這樣的話,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議論。現(xiàn)在群臣沒有不和季孫統(tǒng)一口徑的,全魯國都變成了一個人,您即使問遍境內(nèi)百姓,仍然不免于亂。”又一種說法:晏子訪問魯國,魯哀公問道:“俗話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現(xiàn)在我和全國民眾一起考慮事情,魯國不免于亂,為什么呢?”曼子說:“古代所謂‘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是說一個人意見錯誤,兩個人意見正確,三個人足以形成正確的多數(shù)了,所以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F(xiàn)在魯國的群臣以干、百來計算,言辭統(tǒng)一于季氏的私利,人數(shù)不是不多,但說的話就像出自一人之口,哪有三個人呢?”有個齊國人對齊王說:“黃河神是偉大的神,大王為什么不嘗試和它會會呢?請允許我讓您會會它�!庇谑撬驮邳S河邊上筑起了祭神的壇場,和齊王站在壇場上。過了一會兒,有大魚游動,齊人就說:“這就是黃河神�!�
張儀想憑秦、韓和魏交好的勢力去征伐齊、楚,惠施想與齊、楚罷兵言和。兩人爭執(zhí)不下。群臣近侍都幫張儀說話,認為攻打齊、楚有利,而沒有人幫惠施講話。魏王結(jié)果聽從了張儀的主張,而認為惠施的主張不行。攻打齊、楚的事已經(jīng)確定之后,惠子進見魏王。魏王說:“您不要說了。攻打齊、楚的事情確實有利,全國都這樣認為�!被菔┏脵C進言:“這種情況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齊、楚這件事確實有利,全國都認為有利,聰明的人怎么會這么多�。∪绻ゴ螨R、楚這件事確實不利,全國都認為有利,愚蠢的人又該多么多��!凡要謀劃,是因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確實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會有一半人認為可行,一半人認為不可行。現(xiàn)在全國都認為可行,這是大王失去了一半人的意見。被挾持的君主也正是失去了半數(shù)意見的君主��!”叔孫豹做魯相,地位尊貴而專權(quán)獨斷。他所寵愛的是豎牛,也獨攬了叔孫豹的號令。叔孫豹有個兒子叫仲壬,豎牛嫉妒他,并想殺了他,因而和仲壬—起到魯君住處去游玩。魯君賜給仲壬玉環(huán),仲壬接受了,但不敢佩帶,就讓豎牛向叔孫豹請示。豎牛騙他說:“我已替你請示過叔孫了。他叫你佩帶玉環(huán)�!敝偃删团鍘Я�。豎牛趁機對叔孫豹說“為什么不帶仲壬去見見君主呢?”叔孫豹說:“小孩子哪能見君主�!必Q牛說:“仲壬本來就多次見過君主了。君主賜給他玉環(huán),他已佩帶上了。”叔孫豹就召見仲壬,仲壬果然佩帶著玉環(huán),叔孫豹忿怒地殺了他。仲壬的哥哥叫孟丙,豎牛又嫉妒他而想殺死他。叔孫給孟丙鑄了口鐘,鐘鑄成后,孟丙不敢擅自敲鐘,讓豎牛向叔孫請示。豎牛不幫他請示,又騙他說;“我已幫你請示過了,他讓你敲鐘。”孟丙就敲了鐘。叔孫豹聽見鐘聲后說;“孟丙不請示就擅自敲鐘�!本头夼匕阉s走了。孟丙出逃到了齊國。一年后,豎牛假裝替孟丙向叔孫豹謝罪,叔孫豹就讓豎牛召回孟丙,豎牛再次沒去召人,卻報告叔孫豹說:“我已召過他了,孟丙很惱怒,不肯來�!笔鍖O十分憤怒,派人殺了孟丙。兩個兒子已死,叔孫豹患病,豎牛就獨自侍養(yǎng)他,把近侍們支開,不讓人進入,說:“叔孫不想聽見人聲�!必Q牛不給叔孫豹東西吃,活活把他餓死了。叔孫豹已死,而豎牛并不發(fā)訃告,把叔孫豹財庫里的貴重珍寶搬遷一空,然后逃往齊國。聽了自己所偏信的人的話,結(jié)果父子都被人殺了,這就是不加驗證的禍患。江乙為魏王出使楚國,對楚王說:“我進入大王的境內(nèi),聽說大王國家的風(fēng)氣是:‘君子不隱人之美,不言人之惡�!_實有這樣的風(fēng)氣嗎?”楚王說:“有”�!凹热贿@樣,那么像白公政變之類的事發(fā)生,國家能不危險嗎?確實如此,群臣都能幸免于死罪了�!�
衛(wèi)嗣君看重如耳,喜愛世姬,又怕他們自侍受寵來蒙蔽自己,就抬高薄疑來和如耳匹敵,推重魏姬來和世姬并列,說:“用這種方法使他們互相抗衡。”衛(wèi)嗣君懂得需要不受蒙蔽,然而沒有掌握相應(yīng)的方法。假如不使賤者議論貴者,不使下級敢于揭發(fā)上級,卻一定要等雙方權(quán)勢相等,然后才敢互相議論,那就更多地培植起蒙蔽自己的臣子了。衛(wèi)嗣君受蒙蔽便由此開始。箭射來有一定方向,就堆集鐵器來防備這個方向;箭射來沒有一定方向,就建造鐵屋來全面地防備著;防備了,身體就不會受傷。所人們憑著全面防備而不致受傷,君主依靠完全警惕而不致生奸。
龐恭和太子到趙都邯鄲做人質(zhì)。龐恭對魏王說:“如今有一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薄皟蓚€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三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饼嫻дf:“集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的言論就造出了一只老虎�,F(xiàn)在邯鄲離魏國比這兒離集市遠得多,妄議我的人也比三個人多,希望大王明察真情�!饼嫻暮惢貋頃r,最終還是不能再見到魏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