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韓非子·難三原文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韓非子·難三原文與翻譯

魯穆公問于子思曰:“吾聞龐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對曰:“君子尊賢以崇德,舉善以觀民。若夫過行,是細人之所識也,臣不知也!弊铀汲。子服厲伯入見,問龐氏子,子服厲伯對曰:“其過三!苯跃磭L聞。自是這后,君貴子思而賤子服厲伯也。

魯穆公向子思詢問道:“我聽說龐{米間}氏的孩子不孝順,他的行為怎么樣?”于思回答說:“君子尊重賢人來祟尚道德,提倡好事來給民眾作出表率。至于錯誤行為,那是小人才會記住的,我不知道。”子思出去了。子服厲伯進見,穆公問他龐{米間}氏孩子的劣行,子服厲伯回答說:“這孩子的過錯有三條!倍际悄鹿辉犝f過的。從此以后,穆公看重子思而看輕子服厲伯。

或曰:魯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賞之,求奸而誅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聞之者,以說善同于上者也;以奸聞之者,以惡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賞譽之所及也。不以奸聞,是異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毀罰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過聞而穆公貴之,厲伯以奸聞而穆公賤之。人情皆喜貴而惡賤,故季氏之亂成而不上聞,此魯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魯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獨貴之,不亦倒乎?

有人說:魯國的君權(quán),三代都被季孫氏控制著,不是應(yīng)該的嗎?明君發(fā)現(xiàn)好事就給予賞賜,發(fā)覺壞事就給予懲罰,兩者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把好事報告給君主的人,也就是和君主同樣喜歡好事的;把壞事報告給君主的人,也就是和君主同樣厭惡壞事的:都是應(yīng)該獎賞和贊譽的。不把壞事報告給君主,是和君主離心離德而和壞人緊密勾結(jié)的行為,這是應(yīng)該貶斥相處罰的,F(xiàn)在于思不把龐子的過錯告知穆公,穆公卻尊重他;厲伯把龐子的過錯告知穆公,穆公卻鄙視他。人的心情都是喜歡受尊重而厭惡被鄙視的,所以季氏已釀成禍亂了,卻沒人向上報告,這就是魯君被挾持的原因。況且這種亡國的風(fēng)氣,是陬、魯?shù)胤降娜俗晕倚蕾p的東西,而穆公偏偏予以推崇,不是弄反了嗎?

文公出亡,獻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斬其祛,文公奔翟;莨次,又使攻之惠竇,不得也。及文公反國,披求見。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竇之難,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對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惡,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無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鉤而相管仲!本艘娭

晉文公為公子時,出逃到蒲城,晉獻公派宦官披前去進攻。披斬斷了文公的衣袖,文公出逃到狄。晉惠公即位,又派披到惠竇攻殺文公,沒有抓到。等到文公返回晉國,披求見文公。文公說:“蒲城的事,獻公限令你過一夜趕到,而你當(dāng)天就趕到了;惠竇的事,惠公限令你過三夜趕到,而你過了一夜就趕到了,干嗎那樣快啊!”披回答說:“君命說一不二。除掉君主仇敵,唯恐不能完成,我管你什么蒲人、狄人呢?現(xiàn)在您即位了,難道就沒有追到蒲、狄那樣的仇人嗎?再說齊桓公能不記管仲射中帶鉤的事,而任他為相!蔽墓谑墙右娏伺

或曰:齊、晉絕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鉤之怨,文公能聽寺人之言而棄斬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賢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則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賊;知之,則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誅而自以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燭,多假之資,自以為賢而不戒,則雖無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飾君令而不貳者,則是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復(fù)為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貳何如?

有人說:齊、晉滅亡,不是理所當(dāng)然的嗎?齊桓公能任用管仲建立功業(yè),卻忘掉他射中鉤帶的仇恨;晉文公能聽從宦官的說辭,卻饒恕他斬斷衣袖的罪責(zé):桓公、文公是能容忍他們的人。后代的君主,明智比不上桓公、文公;后代的臣子,德行比不上管仲和披。不忠的臣子去侍奉昏庸的君主,君主不察覺,就會出現(xiàn)公孫操殺掉燕惠文王、子罕殺掉宋桓侯、田常殺掉齊簡公這樣的禍害;君主察覺了,奸臣就會用管仲、宦官披的事例來自我開脫。君主如果不處罰他們而自以為有齊桓公、晉文公的德行,就是用仇人為臣而不能洞察陰謀,反而給他們提供很多活動條件,自認為他們都是賢臣而不加戒備。那么他們即使喪失了政權(quán),不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嗎?再說照宦官披的話;只要是遵守君命而沒有二心的,就是忠于君主。君主死而復(fù)生,臣子無愧于心,這才叫做忠貞,F(xiàn)在惠公早上死去,披傍晚就侍奉文公,宦官披究竟是怎樣的忠貞不貳。

人有設(shè)桓公隱者曰:“一難,二難,三難,何也?”桓公不能對,以告管仲。管仲對曰:“一難也,近優(yōu)而遠士。二難也,去其國而數(shù)之海。三難也,君老而晚置太子。”桓公曰:“善!辈粨袢斩鴱R禮太子。

有人出了個隱語讓齊桓公猜,他說:“一難,二難,三難,是指什么?”桓公不能回答,把它告訴管仲。管仲回答說:“一難,是指君主親近優(yōu)人而疏遠文士;二難,是指君主離開了國都而屢次去海邊游玩;三難,是指君主年邁而遲立太子!被腹f:“好!币膊粨穸站驮谧趶R里舉行設(shè)立太子的儀式。

或曰:管仲之射隱,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近遠,而優(yōu)俳侏儒固人主之所與燕也,則近優(yōu)而遠士而以為治,非其難者也。夫處世而不能用其有,而悖不去國,是以一人之力禁一國。以一人之力禁一國者,少能勝之。明能照遠奸而見隱微,必行之令,雖遠于海,內(nèi)必?zé)o變。然則去國之海而不劫殺,非其難者也。楚成王置商臣以為太子,又欲置公子職,商臣作難,遂弒成王。公子宰,周太子也,公子根有寵,遂以東州反,分而為兩國。此皆非晚置太子之患也。夫分勢不二,庶孽卑,寵無藉,雖處大臣,晚置太子可也。然則晚置太子,庶孽不亂,又非其難也。物之所謂難者,必借人成勢而勿侵害己,可謂一難也,貴妾不使二后,二難也。愛孽不使危正適,專聽一臣而不敢隅君,此則可謂三難也。

有人說:管仲猜隱語,并沒有猜中。文士是否被任用不在于和君主離得遠近,而俳優(yōu)侏儒本來就是和君主一起娛樂的人,那么近優(yōu)人遠文士而治理國家,并不構(gòu)成困難。君主掌握權(quán)勢而不能運用它,反而糊涂到不敢離開國都,這是用一個人的力量來控制一國的人。用一個人的力量來控制一國的人,很少能夠制服他們的。君主的明智能洞察遠處的奸邪,發(fā)現(xiàn)隱蔽的禍患,他的命令必定得到執(zhí)行,即使遠游海邊,內(nèi)部一定沒有變亂。那么離開國都去海邊游玩而不被劫殺,并不構(gòu)成困難。楚成王立商臣為太子,后來又想改立公子職,商臣作亂,就殺了成王。公子宰是周王朝太子,其弟公子根受寵,于是憑借東州爭奪君位,周分成東、西兩個小國。這些都不是遲立太子的禍患。權(quán)力分配不并重,把庶子的地位壓低,寵愛他們但不給他們資本,這樣庶子即使做了大臣,遲立太子也是可以的。既然如此,那么遲立太子,庶子不作亂,也不構(gòu)成困難。事情中稱得上困難的,一定要給予人家權(quán)力來形成威勢,卻又不想讓對方侵害自己,這可說是第一件困難的事。寵愛紀妄,卻又不使她與正妻地位相等,這是第二件困難事。喜愛庶子,卻不想讓他威脅太子,專聽一個大臣的話,卻又要他不敢與君主匹敵,這可以說就是第三件困難的事了。

 

查看更多韓非子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