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漢書·董仲舒?zhèn)髟募胺g

[移動版] 作者:東方

 漢書·董仲舒?zhèn)髟募胺g

說明:

黑色字為原文,紅色字為對照的翻譯。為方便大家比較閱讀,較長的段落作了再次截分,希望大家理解。同時,內(nèi)容為整理的,有可能有一些錯別字,希望大家發(fā)現(xiàn)后在評論中指出,我們將即時更正,謝謝

——華語網(wǎng)(Thn21.com)

【原文】: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xué)士皆師尊之。

董仲舒,廣川人。年輕時研究《春秋》,漢景帝時為博士。他在室內(nèi)掛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講學(xué),弟子們先入學(xué)的對后入學(xué)的傳授學(xué)業(yè),有的學(xué)生竟然沒有見過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園圃,精心鉆研學(xué)問到如此的程度。他的進退儀容舉止,不符合禮儀的不做,學(xué)士們都尊他為老師。

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xué)之士前后百數(shù),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

漢武帝繼承帝位以后,下令薦舉賢良文學(xué)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為賢良回答皇帝的策問。

制曰:“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寧,永惟萬事之統(tǒng),猶懼有闕。故廣延四方之豪俊,郡國諸侯公選賢良修潔博習(xí)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今子大夫褎然為舉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

漢武帝策問道:我繼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要永久傳下去,延長到無窮盡的未來,這項任務(wù)巨大而且職守重要,所以我從早到晚都沒有時間來享樂休息,長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因此廣泛地邀請各地的豪杰俊才,郡守、國王、諸侯公正地推選出來的賢良、修德、博學(xué)的才士們,我想知道治國大道的綱要,安民理論的最高原則。現(xiàn)在大夫們卓然作為賢良的首選,我認為這很好。大夫們要精心思考,我很想知道和要問的如下。

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當虞氏之樂莫盛于《韶》,于周莫盛于《勺》。圣王已沒,鐘鼓管弦之聲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乎桀、紂之行,王道大壞矣。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涂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后王而后止,豈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統(tǒng)與?固天降命不查復(fù)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與?烏乎!凡所為屑屑,夙興夜寐,務(wù)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zāi)異之變,何緣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壽,或仁或鄙,習(xí)聞其號,未燭厥理。伊欲風(fēng)流而令行,刑輕而奸改,百姓和樂,政事宣昭,何修何飭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潤四海,澤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靈,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

聽說五帝三王治理國家之道,是改革制度,創(chuàng)作樂章,因而天下安定,后來的百位國王也都同樣這么作。虞舜的樂以《韶》樂最美好,周朝的樂以《勺》最優(yōu)美。圣明的君王死后,鐘鼓管弦的聲音依然存在,可是大道衰微,逐漸變壞到桀紂那樣的所作所為,王道大大地敗壞了。這五百年中閭,遵守舊制度的國君和當權(quán)的士人,想學(xué)習(xí)先王的法制來輔助當時政治的很多,可是都沒有扭轉(zhuǎn)過來,而且王道還一天天走向滅亡,一直到后來的王興起了,這種沒落的趨勢才得到制止。難道是他們所信奉的有錯誤,而失掉了道的傳統(tǒng)嗎?還是天命就是這樣,不是人力所能扭轉(zhuǎn)的,一定要衍變到國家危亡以后才停止呢?唉!所作的一切日夜勤勞,力求效法遙遠的古代,難道都沒有作用嗎?那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承受天命,他們的依據(jù)在什么地方?災(zāi)異變故,又是因為什么而發(fā)生的呢?性命的實際,或者天亡,或者長壽,或者仁德,或者鄙陋,常常聽到這些名稱,可是沒能透徹地明曉其中的道理。想用風(fēng)俗教化的力量使命令推行;使刑罰減輕,奸邪改變;使百姓和睦安樂,政治開明。應(yīng)該怎樣整頓政治才能使甘露普降,百谷豐收,使四海之內(nèi)的人民都受到德澤,連草木也得到滋潤?怎樣才能使曰、月、星三光完全不發(fā)生虧蝕,寒暑季節(jié)正常,能夠得到天的福佑,為鬼神所歆享?使德澤洋溢,擴大到國外,普及到所有的生命呢?

子大夫明先圣之業(yè),習(xí)俗化之變,終始之序,講聞高誼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苿e其條,勿猥勿并,取之于術(shù),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極,枉于執(zhí)事,書之不泄,興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盡心,靡有所隱,朕將親覽焉。

大夫們通曉先代圣王的事業(yè),熟悉風(fēng)俗變化的道理,了解事物從發(fā)生、發(fā)展到結(jié)束的次序,而且你們研究高深道理的時間也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訴我!要分清條理,不要籠統(tǒng),不要混亂,提出的方案,也應(yīng)慎密考慮。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實、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們大膽告訴我,決不會泄露出去,我親自拆看,希望你們不要有后顧之憂。大夫們盡管說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隱瞞,我要親自看的!

仲舒對曰:

陛下發(fā)德音,下明詔,求天命與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zāi)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強勉而已矣。強勉學(xué)習(xí),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還至而有效者也!对姟吩弧百硪狗私狻保稌吩啤懊彰!”皆強勉之謂也。

董仲舒的對策說:

陛下發(fā)出有德的聲音和英明的韶書,尋求天命和情性的解答,這兩個問題都不是愚臣所能答覆的。我謹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記載,考察前代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來研究天和人相互作用的關(guān)系,情況是很可怕的呀!國家將要發(fā)生違背道德的敗壞事情,那么天就降下災(zāi)害來譴責(zé)和提醒它;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異的事來警告和恐嚇它;還不知道悔改,那么傷害和敗亡就會降臨。由此可以看出,天對人君是仁愛的,希望幫助人君消彌禍亂。如果不是非常無道的世代,天總是都想扶持和保全他,事情在于君主發(fā)奮努力罷了。發(fā)奮努力鉆研學(xué)問,就會見聞廣博使才智更加聰明;奮發(fā)努力行道,德行就會曰見崇高,而且越發(fā)成功,這些都是可以很快得到,并且是可以很快就有成效的!对娊(jīng)》上說:“從早到晚,不敢懈怠!薄渡袝分姓f:“努力呀!努力呀!”都是奮勉努力的意思。

道者,所繇適于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沒,而子孫長久安寧數(shù)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樂之時,乃用先五之樂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頌之樂不成,故王者功成作樂,樂其德也。樂者,所以變民風(fēng),化民俗也;其變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聲發(fā)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膚,臧于骨髓。故王道雖微缺,而管弦之聲未衰也。夫虞氏之不為政久矣,然而樂頌遺風(fēng)猶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齊而聞《韶》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政亂國危者甚眾,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滅也。夫周道衰于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弊,明文、武之功業(yè),周道粲然復(fù)興,詩人美之而作,上天晁之,為生賢佐,后世稱通,至今不絕。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鬃釉弧叭四芎氲,非道弘人”也。故治亂廢興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得可反,其所操持誖謬失其統(tǒng)也。

“道”就是由此達到治理國家的道路,仁、義、禮、樂都是治理國家的工具。所以雖然圣明的君王死了,可是他的子孫還能長久統(tǒng)治,安寧數(shù)百年,這都是禮樂教化的功效啊。君王在自己沒有制作樂章的時候,就選用先代君王樂章中能適合當時社會的,用它來深入教化人民。得不到教化的實效,典雅、歌頌的樂也就做不成,所以君王功成名就以后才作樂,用樂來歌頌他的功德。樂是用來改變民風(fēng),感化民俗的;樂改變民風(fēng)容易,感化人民也有顯著的功效。所以,樂的聲音是從和諧的氣氛中發(fā)出,依據(jù)于感情,接觸到肌膚,深藏在骨髓。因此王道雖然衰微了,管弦之聲卻依然流傳。虞舜的政治已經(jīng)很久都沒有了,可是流傳下來的樂頌還依舊存在,所以孔子在齊國能聽到《韶》樂。人君沒有不希望國家安寧而憎惡危亡的,然而政治混亂、國家危亡的很多,這是由于任用的人不得當,言行舉止不符合治理國家的“道”,所以政事一天天衰敗下去。周代的“道”到了周厲王、周幽王時衰落了,不是“道”亡了,而是厲王和幽王不遵循這個“道”走。周宣王思念先代圣君的德行,復(fù)興久已停滯的事業(yè),補救時弊,發(fā)揚周文王、周武王開創(chuàng)的功業(yè),周代的“道”又燦爛復(fù)興起來。詩人贊美他,為他作詩,認為上天保佑他,為他出生賢良的輔佐,后世稱頌周宣王,至今不絕。這是周宣王H夜不懈地做好事得來的?鬃诱f“人能光大‘道,,不是‘道,光大人”。所以治和亂、廢和興,都在于自己。世遭衰亂并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由于人君的行為荒謬,失掉了先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啊。

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yīng)誠而至!稌吩弧鞍佐~入于王舟,有火復(fù)于王屋,流為烏”,此蓋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復(fù)哉復(fù)哉”,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皆積善累德之效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統(tǒng)理群生,諸侯背畔,殘賤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于下,怨惡畜于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盭而嬌孽生矣。此災(zāi)異所緣而起也。

臣聽說受到天的尊重,天使他得到天下而成為王的人,必定有人力做不到而自然達到的事情,這就是王者承受天命的憑證。天下的人都同心歸順他,就像歸順父母一樣,所以天感應(yīng)到誠意,祥瑞就出現(xiàn)了!渡袝分姓f: “白魚跳進王乘坐的船裹,有火覆蓋著王屋,變成了烏鴉!边@就是承受天命的憑證啊。周公說:“應(yīng)得善報呀!應(yīng)得善報呀!”孔子說:“有德的人決不會孤立,一定會得到幫助!边@都是積善累德的效果啊?墒堑搅撕笫,君主淫逸奢侈,道德衰微,不能治理人民,諸侯背叛他,殺害良民,爭奪土地,廢棄道德教化,濫用刑罰。刑罰使用不適當,就產(chǎn)生了邪氣;邪氣聚積在下面,怨惡聚集在上面,上下不和,就會陰陽錯亂,妖孽滋生。造就是災(zāi)害怪異發(fā)生的原因。

臣聞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zhì)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壽,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亂之所在,故不齊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惫蕡、舜行德則民仁壽,桀、紂行暴則民鄙夭。未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鑄!敖椫箓g,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臣聽說,命就是天的命令,性就是生來的本質(zhì),情就是人的欲望。有的人夭折,有的人長壽,有的人仁慈,有的人卑鄙,好比造瓦鑄金,不可能都是純粹美好的,由于社會治、亂的影響,所以人的壽命、品行是不一致的?鬃诱f:“君子的德行像風(fēng),小人的德行像草,風(fēng)向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彼詧、舜實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長壽;桀紂肆行暴虐,人民就貪鄙天亡。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面的人民服從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聽憑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屬放在容器裹,聽憑冶匠的鑄造!墩撜Z》中說:“使人民安定,人民就來歸順,使人民得到鼓舞,人民就會同心協(xié)力!闭f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臣謹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也;正者,王之所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為,而下以正其所為,正王道之端云爾。然則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于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于下而時出佐陽;陽不得陰之助,亦不能獨成歲。終陽以成歲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陰之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不順于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zhí)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孔子曰:“不教而誅謂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難成也。

臣仔細考察《春秋》裹“春王正月”的意思,尋求王道的開端,得到了“正”!罢贝斡凇巴酢保巴酢贝斡凇按骸。春是天的作為。正是王的作為。它的意思是說,君主上面奉承天的作為,下面用來端正自己的行為, “正”是王道的開端啊?墒,王者想有所作為,應(yīng)該向天去求到這個開端。天道最大的就是陰陽,陽作為德,陰作為刑,刑主殺,德主生。所以陽常常處在盛夏,把生育養(yǎng)長作為自己的事;陰經(jīng)常處在嚴冬,積聚在空虛不起作用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天是任用德教,不任用刑罰的。天使陽出現(xiàn),在上面布施,主管一年的收成;使陰入內(nèi),在下面藏伏,時常出來幫助陽;陽沒有陰的幫助,也不能使年歲獨自完成。從始至終陽是以完成年歲為名的,這是天意啊。王者秉承天意來做事,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罰。刑不能任用來治理社會,就像陰不能用來完成年歲一樣。執(zhí)政而任用刑罰,是不順從天意,所以先王沒有肯這樣做的,F(xiàn)在廢除了先王掌管德教的官員,衹任用執(zhí)法官吏來治理人民,這難道是先王任用刑罰的本意嗎?孔子說:“不進行教育就殺人,叫做暴虐!北┡暗恼问┯玫较旅妫瑓s想使德教普及到四海,這是難以辦到的啊。

 

閱讀本文的讀者還讀了
無相關(guān)信息
查看更多董仲舒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