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外國名著在線閱讀(25)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1.簡介2.伊甸園3.魔術(shù)師的禮帽4.神話5.自然派哲學(xué)家6.德謨克里特斯7.命運8.蘇格拉底9.雅典10.柏拉圖
11.少校的小木屋12.亞理斯多德13.希臘文化14.明信片15.兩種文化16.中世紀(jì)17.文藝復(fù)興18.巴洛克時期19.笛卡爾20.史賓諾莎
21.洛克22.休姆23.柏克萊24.柏客來25.康德26.浪漫主義27.黑格爾28.祁克果29.馬克思30.達爾文
31.佛洛伊德32.我們這個時代33.花園宴會34.對位法35.那轟然一響

……頭上閃爍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規(guī)范……

過了午夜,少校才打電話回家祝席德生日快樂。

是媽媽接的電話。

“席德,是找你的!

“喂?”

“我是爸爸!

“你瘋了嗎?現(xiàn)在已經(jīng)半夜了!

“我只是想跟你說生日快樂……”

“你已經(jīng)說了一整天了!

“可是……在今天還沒過完前,我不想打電話給你!

“為什么?”

“你沒收到我的禮物嗎?”

“收到了。謝謝你!

“那你就別賣關(guān)子了。你覺得怎么樣?”

“很棒!我今天幾乎一整天都沒吃東西!

“你要吃才行!

“可是那本書太吸引人了!

“告訴我你讀到哪里了?”

“他們進去少校的小木屋了,因為你找了一只水怪來捉弄他們!

“那你是讀到啟蒙時期那一章了!

“還有德古日!

“那么我并沒有弄錯!

“弄錯什么?”

“我想你還會再聽到一次生日快樂。不過那次是用音樂來表現(xiàn)的!

“那我想我最好在睡覺前再讀一些!

“那么你還沒有放棄啰?”

“我今天學(xué)到的比……比從前都要多。我?guī)缀醪荒芟嘈努F(xiàn)在距離蘇菲放學(xué)回家發(fā)現(xiàn)第一封信時還不到二十四小時。”

“是呀,真奇怪,居然只花了這么一點時間!

“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替她難過!

“你是指媽媽嗎?”

“不,我說的當(dāng)然是蘇菲!

“為什么呢?”

“她完全被搞胡涂了,真可憐!

“可是她只是……我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想說她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

“是的,可以這么說。”

“可是我認(rèn)為蘇菲和艾伯特真有其人!

“等我回家時我們再談好了!

“好吧!”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你說什么?”

“我是說晚安。”

“晚安!

半小時后,席德上床了。此時天色仍然明亮,她可以看見外面的花園和更遠處的小海灣。每年這個時節(jié),天色從來不會變暗。

她腦海里想象著她置身于林間小木屋墻上那幅畫的里面。她很好奇,不知道一個人是否可以從畫中伸出頭來向四周張望。

…入睡前,她又看了幾頁大講義夾里的東西。

蘇菲將席德的父親寫的信放回壁爐架上。

“有關(guān)聯(lián)合國的事并不是不重要,”艾伯特說,“但我不喜歡他干擾我上課!

“這點你不需要大擔(dān)心!

“無論如何,從今天起,我決定要無視于所有類似水怪等等的不尋,F(xiàn)象。接下來我要談康德的哲學(xué)。我們就坐在窗戶旁吧!”

蘇菲注意到兩張扶手椅間的小茶幾上放著一副眼鏡。她還發(fā)現(xiàn)那鏡片是紅色的。

也許是遮擋強光的太陽眼鏡吧。

“已經(jīng)快兩點了!彼f!拔业迷谖妩c前回家。媽媽可能已經(jīng)安排了我的生日節(jié)目!

“算算還有三小時!

“那我們就開始吧!”

“康德于一七二四年誕生于普魯士東部的哥尼斯堡(Konigs—berg),父親是一位馬鞍師傅。康德一輩子都住在這個小鎮(zhèn)上,一直到他八十歲過世為止。他們一家人都是非常虔誠的教徒,而他的宗教信仰也成為他的哲學(xué)的重要背景之一。他和柏克萊一樣,覺得有必要鞏固基督徒信仰的基礎(chǔ)!

“謝啦!我已經(jīng)聽太多柏克萊的事了!

“康德是我們到目前為止談過的哲學(xué)家中唯一曾在大學(xué)里教授哲學(xué)的人。他是一位哲學(xué)教授!

“教授?”

“世上有兩種哲學(xué)家。一種是不斷找尋他對哲學(xué)問題的答案的人。另一種則是精通哲學(xué)史,但并不一定曾建立自己的哲學(xué)理論的人!

“康德就是那種嗎?”“他兩者都是。如果他只是一個很好的哲學(xué)教授,通曉其他哲學(xué)家的理念,他就不會在哲學(xué)史上有一席之地。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康德對于古往今來的哲學(xué)傳統(tǒng)有很深厚的了解。他對笛卡爾和史賓諾莎的理性主義與洛克、柏克萊和休姆等人的經(jīng)驗主義都很精通!

“我說過請你不要再提柏克萊了。”

“你應(yīng)該還記得理性主義者認(rèn)為人類的心靈是所有知識的基礎(chǔ),而經(jīng)驗主義者則認(rèn)為我們對于世界的了解都是從感官而來的。

休姆更指出,我們透過感官認(rèn)知所能獲得的結(jié)論顯然有其限制。”

“那么康德同意哪一派說法呢?”

“他認(rèn)為兩派的說法都有一部分正確,也有一部分是錯誤的。

在這方面大家一致關(guān)心的問題是:我們對于這個世界能夠有什么樣的知識?自從笛卡爾以來的哲學(xué)家們都專注于思考這個問題。他們提出兩種最大的可能性:一、這世界正如我們感官所認(rèn)知的那樣,二、這世界乃是像我們的理性所體悟到的一般。”

“那康德怎么想呢?”

“康德認(rèn)為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而得到的。不過他認(rèn)為理性主義者將理性的重要性說得太過火了,而經(jīng)驗主義者則過分強調(diào)感官的經(jīng)驗!

“如果你不趕快單一個例子,這些話我可是聽不懂。”

“首先,康德同意休姆和經(jīng)驗主義者的說法,認(rèn)為我們對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的,但他也贊成理性主義者的部分說法,認(rèn)為我們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nèi)绾握J(rèn)知周遭的世界。換句話說,他認(rèn)為我們對于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

“這就是你舉的例子呀?”

“我們還是來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好了。請你幫我把那邊茶幾上的眼鏡拿來好嗎?對,就是那副。好,請你戴上它!

蘇菲把眼鏡戴上。于是她眼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全都變紅了。原本淡淡的顏色變成了粉紅色,原本是深色的,則變成深紅色。

“你看到什么?”

“每一件東西都跟以前一樣,只不過都變紅了!

“這是因為眼鏡限制了你感知現(xiàn)實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每一件東西都是你周遭世界的一部分,但你怎么看它們卻取決于你所戴的眼鏡。因此,即使你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紅色的,你也不能說世界是紅色的!

“當(dāng)然哼!

“現(xiàn)在你如果到樹林里去散步,或回到船長彎去,你會看到平常你見到的一切,只是它們統(tǒng)統(tǒng)會變成紅色的。”

“對,只要我不拿下這副眼鏡。”

“這正是康德之所以認(rèn)為我們的理性中有若干傾向會左右我們獲得的經(jīng)驗。”

“什么樣的傾向?”

“我們所見到的事物首先會被看成是時間與空間里的一個現(xiàn)象?档聦ⅰ畷r間’與‘空間’稱為我們的兩種‘直觀形式’(Formofintuition)。他強調(diào)我們心靈中的這兩種‘形式’先于一切經(jīng)驗。換句話說,我們在還沒有經(jīng)驗事物之前,就可以知道我們感知到的將是一個發(fā)生在時間與空間里的現(xiàn)象。因為我們無法脫掉理性這副‘眼鏡,!

“所以他認(rèn)為我們天生就能夠在時間與空間里感知事物?”

“是的,可以這么說。我們看見什么雖然視我們生長在印度或格陵蘭而定,但不管我們在哪里,我們體驗到的世界就是一連串發(fā)生在時間與空間里的過程。這是我們可以預(yù)知的!

“可是時間和空間難道不是存在于我們本身之外的事物嗎?”

“不。康德的概念是:時間與空間屬于人類的條件。時、空乃是人類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質(zhì)世界的屬性!薄斑@種看事情的方式倒是很新穎!

“因為人類的心靈不只是純粹接收外界感官刺激的‘被動的蠟’,也是一個會主動塑造形狀的過程。心靈影響了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你把水倒進一個玻璃壺里面,水立刻會順應(yīng)水壺的形狀一般。同樣的,我們的感官認(rèn)知也會順應(yīng)我們的‘直觀形式’。”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因果律“康德宣稱,不僅心靈會順應(yīng)事物的形狀,事物也會順應(yīng)心靈。

他把這個現(xiàn)象稱為人類認(rèn)知問題上的‘哥白尼革命’。意思是這種看法和從前的觀念截然不同,就像哥白尼當(dāng)初宣稱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而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zhuǎn)一樣!

“我現(xiàn)在了解為何他認(rèn)為理性主義者與經(jīng)驗主義者都只對了一部分了。理性主義者幾乎忘記了經(jīng)驗的重要性,而經(jīng)驗主義者則無視于我們的心靈對我們看世界的方式的影響!

“就拿因果律來說,休姆認(rèn)為這是人可以經(jīng)驗到的,但在康德的想法中,因果律仍然屬于心靈這部分!

“請你說明白一些!

“你還記得休姆宣稱,我們只是因為受到習(xí)慣的驅(qū)策,才會以為各種自然現(xiàn)象之向有所關(guān)聯(lián)嗎?根據(jù)休姆的說法,我們無法感知黑球是促使白球移動的肇因,因此我們無法證明黑球一定會使白球移動!

“對,我記得!

“休姆認(rèn)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康德則認(rèn)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類理性的特色。正因為人類的理性可以感知事物的因果,因此因果律是絕對的,而且永恒不變的!

“可是在我認(rèn)為因果律是存在于物質(zhì)世界的法則,并不存在于我們的心靈!

“康德的理論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們的內(nèi)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說法,認(rèn)為既然我們無法確知世界本來的真貌,我們只能根據(jù)自己的認(rèn)識來了解世界?档聦φ軐W(xué)最大的貢獻在于他認(rèn)為dasDingansich和dasDingformich是不相同的!

“拜托,我的德文不是很好。”

“康德認(rèn)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這點很重要。我們永遠無法確知事物‘本來’的面貌。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我們眼中‘看到’的事物。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每一次經(jīng)驗之前都可以預(yù)知我們的心靈將如何認(rèn)知事物!

“真的嗎?”

“你每天早上出門前,一定不知道今天會看到什么事情或有什么經(jīng)驗。但你可以知道你所看到、經(jīng)驗到的事物都是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里的事物。你也可以確定這些事物可以適用因果律,因為你的意識里就存在著這個因果律!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nèi)祟惖臉?gòu)造不一定會像現(xiàn)在這樣?”

“是的,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官構(gòu)造,對于時間和空間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感覺。我們甚至可能被創(chuàng)造成一種不會到處去尋求我們四周事物的成因的生物。”

“這是什么意思?”

“假設(shè)有一只貓?zhí)稍诳蛷d的地板上,然后突然有一個球滾進來。你想那只貓會有什么反應(yīng)?”

“這個我試過好幾次了。這時候貓咪就會去追那個球!

“好,現(xiàn)在再假設(shè)坐在客廳里的是你。如果你突然看到一個球滾進來,你也會跑去追那個球嗎?”

“首先我會轉(zhuǎn)身看看球是從哪里來的!薄皩α耍驗槟闶侨,你勢必會尋求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因為因果律是你構(gòu)造中的一部分。”

“然后呢?”

“休姆認(rèn)為我們既不能感知自然法則,也不能證明自然法則。

康德對這點不太茍同。他相信他可以證明事實上我們所謂的自然法則乃是人類認(rèn)知的法則,由此而證明這些法則的真實性!

“小孩子也會轉(zhuǎn)身看看球從哪里來的嗎?”

“可能不會。但康德指出,小孩子的理性要等到他有若干感官的材料可以處理后才會充分發(fā)展。談?wù)撘粋空白的心靈是沒有意義的!

“這樣的心靈將是很奇怪的心靈。”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可以做個總結(jié)。根據(jù)康德的說法,人類對于世界的觀念受到兩種因素左右。一個是我們必須透過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知識的原料。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人類內(nèi)在的情況,例如我們所感知的事物都是發(fā)生在時、空之中,而且符合不變的因果律等。我們可以稱之為知識的形式!

艾伯特和蘇菲繼續(xù)坐了一會,看著窗外的世界。突然間蘇菲瞥見湖對岸的樹叢間有一個小女孩。

“你看!”蘇菲說。“那是誰?”

“我不知道。”

小女孩只出現(xiàn)了幾秒鐘就消失了。蘇菲注意到她好像戴了一頂紅色的帽子。

“我們絕對不可以因為那種事情而分心!

“那你就繼續(xù)說吧!

“康德相信我們的心靈所能感知的事物很明顯的有其限制,你可以說是我們的心靈所戴的‘眼鏡’給我們加上了這種限制!

“怎么會呢?”

“你應(yīng)該還記得康德之前的哲學(xué)家曾經(jīng)討論過一些很‘大’的問題,如人是否有不朽的靈魂、上帝是否存在、大自然是否由很多看不見的分子所組成,以及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等等!

“嗯!

“康德認(rèn)為我們不可能得到這些問題確實的答案,這并不是因為他不肯討論這方面的問題,相反的,如果他對這些問題不屑一顧,那他就不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哲學(xué)家了!

“那他怎么說呢?”

“慢慢來,要有耐心?档抡J(rèn)為在這些大問題上,理性所能夠運作的范圍超過了我們?nèi)祟愃芾斫獾某潭取?墒窃谶@同時,我們的本性中有一種基本的欲望要提出這些問題?墒牵e個例子,當(dāng)我鍆問‘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時,我們的問題關(guān)系到的是一個我們本身在其中占一小部分的事物。因此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這個事物!

“為什么不能呢?”

“當(dāng)你戴上那副紅色的眼鏡時,根據(jù)康德的想法,有兩種因素影響我們對世界的了解!

“感官知覺和理性!

“對。我們的知識材料是透過感官而來,但這些材料必須符合理性的特性。舉例來說,理性的特性之一就是會尋求事件的原因!

“譬如說看到球滾過地板的時候就會問球從哪里來。”

“沒錯。可是當(dāng)我們想知道世界從何而來,并且討論可能的答案時,我們的理性可以說‘暫時停止作用’。因為它沒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處理,也沒有任何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可資利用,因為我們從未經(jīng)驗過我們渺小的人類所隸屬的這個大宇宙!

“也可以說我們是滾過地板這個球的一小部分,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來的!

“可是人類理性的特色就是一定會問球從哪里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一問再問,全力解答這些艱深問題的原因。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確定的材料,所以我們永遠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因為我們的理性不能發(fā)揮作用!

“謝啦。這種感覺我很清楚!

“談到現(xiàn)實世界的本質(zhì)這類重量級的問題,康德指出,人永遠會有兩種完全相反,但可能性相當(dāng)?shù)目捶,這完全要看我們的理性怎么說!

“請單一些例子好嗎?”

“我們可以說世界一定有一個開始的時刻,但我們也可以說,世界無所謂終始。這兩種說法同樣都有道理。這兩種可能性對于人的理性來說,同樣都是無法想象的。我們可以宣稱世界一直都存在,但如果世界不曾開始的話,如何一直存在呢?因此我們勢必被迫采取另外一種相反的觀點。于是,我們說世界一定是在某一時刻開始的,而且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墒且患挛锟赡軙䶮o中生有嗎?”

“不,這兩種可能性都一樣無法想象?墒莾烧咧幸欢ㄓ幸粋是對的,有一個是錯的。”

“你可能還記得德謨克里特斯和那些唯物論者曾說過,大自然中的萬物一定是由一些極微小的分子組成的。而笛卡爾等人則認(rèn)為擴延的真實世界必然可以一再分解成更小的單位。他們兩派到底誰對呢?”

“兩派都對,也都不對!

“還有,許多哲學(xué)家都認(rèn)為自由是人類最珍貴的財產(chǎn)之一。但也有一些哲學(xué)家,像是斯多葛學(xué)派和史賓諾莎等人,相信萬事萬物的發(fā)生根據(jù)自然法則而言都是有必要的?档抡J(rèn)為,在這個問題上人類的理性也一樣無法做一個合理的判斷!

“這兩種看法都一樣合理,也一樣不合理!

信仰“最后,如果我們想借理性之助證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話,也一定不會成功。笛卡爾等理性主義者曾試圖證明上帝必然存在,理由是:我們都有一個關(guān)于‘至高存在’的概念。而亞理斯多德和圣多瑪斯等人之所以相信上帝存在的理由是:一切事物必然有一個最初的原因。”

“那康德的看法呢?”

“這兩種理由他都不接受。他認(rèn)為無論理性或經(jīng)驗都無法確實怔明上帝的存在。對于理性而言,上帝存在與上帝不存在這兩者都有可能!

“可是你剛開始時說過康德想維護基督教信仰的基礎(chǔ)!

“是的,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宗教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理性和經(jīng)驗都派不上用場,因此形成了一種真空的狀況。這種真空只能用信仰“來填補!

“這就是他挽救基督教的方式嗎?”

“可以這么說。值得一提的是康德是一個新教徒。自從宗教革命以來,基督新教的特色就是強調(diào)信仰的重要性。而天主教自從中世紀(jì)初期以來就傾向于相信理性乃是信仰的支柱。”

“原來如此!

“不過康德除了認(rèn)定這些大問題應(yīng)該交由個人的信仰來決定之外,他還更進一步認(rèn)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應(yīng)該假定人有不朽的靈魂、上帝確實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

“這么說他所做的和笛卡爾是一樣的。首先他懷疑我們所能理解的事物,然后他從后門把上帝走私進來!

“不過他和笛卡爾不同的一點是:他特別強調(diào)讓他如此做的并不是他的理性,而是他的信仰。他稱這種對靈魂不朽、上帝存在以及自由意志的信仰為‘實踐的設(shè)準(zhǔn)’!薄耙馑际.....?”“所謂‘設(shè)準(zhǔn)’就是某個無法證實的假設(shè)。而所謂‘實踐的設(shè)準(zhǔn)’則是某個為了實踐(也就是說,為了人類的道德)而必須假定為真的說法?档抡f:‘為了道德的緣故,我們有必要假定上帝存在!

這時突然有人敲門。蘇菲立刻起身要開門,但艾伯特卻一點也沒有要站起來的意思。蘇菲問道:“你不想看看是誰嗎?”。

艾伯特聳聳肩,很不情愿地站起來。他們打開門,門外站了一個穿著白色夏裝、戴著紅帽的小女孩,也就是剛才出現(xiàn)在湖對岸的那個女孩。她一只手臂上挽著一個裝滿食物的籃子。

“嗨!”蘇菲說,“你是誰?”

“你難道看不出我就是小紅帽嗎?”

蘇菲抬頭看著艾伯特,艾伯特點點頭。

“你聽到她說的話了!

“我在找我奶奶住的地方!毙∨⒄f。“她年紀(jì)大又生病了,所以我?guī)c東西給她吃!

“這里不是你奶奶的家!卑卣f,“你最好還是趕快上路吧!

他手一揮,蘇菲覺得他仿佛是在趕蒼蠅似的。

“可是有人托我轉(zhuǎn)交一封信。”戴紅帽的小女孩說。

接著她抽出一個小信封,遞給蘇菲,然后就蹦蹦跳跳地走開了。

“小心大野狼啊!”蘇菲在她身后喊。

這時艾伯特已經(jīng)走向客廳了。蘇菲跟著他,兩人又像從前那樣坐了下來。

“哇!居然是小紅帽耶!”蘇菲說。

“你警告她是沒有用的。她還是會到她奶奶家,然后被大野狼吃掉。她不會學(xué)到什么教訓(xùn)的。事情會一再重演,一直到時間的盡頭!

“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她到奶奶家前曾經(jīng)敲過別人家的門!

“只不過是一個小把戲罷了!

蘇菲看著小紅帽給她的那封信。收信人是席德。她把信拆開,念了出來:親愛的席德:如果人類的腦袋簡單得足以讓我們了解的話,我們還是會愚笨得無法理解它。

愛你的爸爸艾伯特點點頭。

“沒錯。我相信康德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們不能夠期望了解我們是什么。也許我們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蟲,但我們永遠無法了解我們自己。”

蘇菲把信上謎樣的句子念了好幾遍。艾伯特又繼續(xù)說:倫理學(xué)“我們不要被水怪之類的東西打斷。在我們今天結(jié)束前,我要和你談康德的倫理學(xué)!

“請快一點,我很快就得回家了。”“由于休姆懷疑我們透過理性與感官能夠獲得的知識,因此康德不得不把生命中許多重要的問題再想透徹。其中之一就是關(guān)于倫理的問題。

“休姆說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是嗎?他說我們不能從‘是不是’的語句得出‘該不該’的結(jié)論!

“休姆認(rèn)為無論我們的理性或經(jīng)驗都不能決定是非與對錯,決定這些的乃是我們的感覺。對于康德而言,這種理論基礎(chǔ)實在太過薄弱。”

“這是可能想象的!

“康德一向覺得是與非、對與錯之間確實是有分別的。在這方面他同意理性主義者的說法,認(rèn)為辨別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何謂是、何謂非。這并不是后天學(xué)來的,而是人心固有的觀念。根據(jù)康德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有‘實踐理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辨別是非的智慧。”

“這是天生的?”

“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像理性的其他特質(zhì)一樣是與生俱來的。舉個例子,就像我們都有感知事物因果關(guān)系的智慧一樣,我們也都能夠感知普遍的道德法則。這種道德法則和物理法則一樣都是絕對能夠成立的。對于我們的道德意識而言,這是很基本的法則,就像對我們的智慧而言,‘事出必有因’以及‘七加五等于十二’乃是很基本的觀念一樣!

“這個道德法則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

“由于這個法則在于每個經(jīng)驗之先,因此它是‘形式的’,也就是說,它必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情況。因為它適宜于古往今來每個社會、每一個人,所以它不會告訴你你在什么情況下應(yīng)該做什么事,而是告訴你在所有的情況下你應(yīng)該有的行為!

“可是就算你內(nèi)心有一套道德法則,如果它不能告訴你在某些情況下應(yīng)該怎么做,那又有什么用呢?”

“康德指出,這套道德法則乃是‘無上命令’(categoricalimper—afive),意思就是這套法則是‘無條件的’、適用于所有情況的。它也是一項‘命令’,是強迫性的,因此也是絕對權(quán)威的!

“原來如此!

“康德用好幾種方式來說明這個‘無上命令’。首先他說應(yīng)如此做,好使你做事的原則將透過你的意志而成為普遍的自然法則!

“所以當(dāng)我做某件事時,我必須確定自己希望其他人在同樣情況下也會做同樣的事情!

“一點也沒錯。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才會依據(jù)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來行事。康德也說明‘無上命令’的意義乃是:尊重每一個人的本身,而不要將他當(dāng)成達成某種外在目的的手段。”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別人。”

“沒錯,因為每一個人本身就是目的。不過,這個原則不只適用于他人,也適用于我們自己。我們也不可以利用自己,把自己當(dāng)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這使我想到圣經(jīng)上的金科玉律:欲人施于己者,己必施諸人!

“是的,這也是一個‘形式上’的行為準(zhǔn)則,基本上適用于所有道德抉擇。你可以說你剛才講的金科玉律正是康德所謂的普遍性道德法則。”

“可是這顯然只是一種論斷而已。休姆說我們無法以理性證明何者是、何者非的說法也許是有道理的!

“根據(jù)康德的說法,這個道德法則就像因果律一樣是絕對的、放諸四海而皆準(zhǔn)的。這當(dāng)然也是無法用理性來證明的,但是它仍然是絕對的、不可改變的。沒有人會否認(rèn)它。”

“我開始覺得我們談的其實就是良心。因為每個人都有良心,不是嗎?”

“是的,當(dāng)康德描述道德法則時,他所說的正是人類的良心。我們無法證明我們的良心告訴我們的事情,但我們?nèi)匀恢浪!?/P>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很好或幫助別人,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做會有好處,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可是如果你只是為了想受人的歡迎而與別人分享東西,那你就不算是真正依據(jù)道德的法則行事。當(dāng)然你的行為并沒有違反道德法則(其實這樣就算不錯了),但是真正的道德行為是在克服自己的情況下所做的行為。只有那些你純粹是基于責(zé)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為。所以康德的倫理觀有時又被稱為‘義務(wù)倫理現(xiàn)’!

“譬如說,我們可能會感覺為紅十字會或教會的義賣籌款是我們的義務(wù)!

“是的,重要的是:你是因為知道一件事情是你應(yīng)該做的才去做它。即使你籌的款項在街上遺失了,或它的金額不足以使那些你要幫助的人吃飽,你仍然算是已經(jīng)遵守道德法則了,因為你的行為乃是出自一片善意。而根據(jù)康德的說法,你的行為是否合乎德正取決于你是否出自善意而為之,并不取決于你的行為后果。因此康德的倫理學(xué)有時也被稱為善意的倫理學(xué)!

“為什么他一定要分清楚在哪一種情況下我們做的事才真正符合道德原則?我想最重要的應(yīng)當(dāng)是我們做的事確實對別人有所幫助!

“的確如此。我想康德一定不會反對你的說法。但是,只有我們自己確知我們純粹是為了遵守道德法則而行動時,我們的行為才是自由的。”

“只有在遵守一項法則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才是自由的?這不是很奇怪嗎?”

“對于康德來說并不奇怪。你也許還記得他必須‘假定’人有自由意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康德也說過每一件事都服從因果律,那么我們怎么會有自由意志呢?”

“我怎么會知道?”

“在這點上,康德把人分為兩部分,有點像笛卡爾說人是‘二元的受造物’一樣,因為人有身體,也有心靈?档抡f,做為一個由物質(zhì)形成的生物,我們完全受到不變的因果律的支配。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感官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因為某種必要性而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并對我們造成影響,不管我們樂意與否。但我們不僅是由物質(zhì)形成的受造物,也是具有理性的受造物。”

“請你再說明一下!

“做為一個由物質(zhì)形成的存在者,我們完全屬于自然界,因此受到因果律的支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墒亲鰹橐粋有理性的存在者,我們在康德所謂的‘物自身’(與我們的感官印象沒有關(guān)系的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我們追隨我們的‘實踐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的抉擇時,我們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當(dāng)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也正是制定這項法則的人。”

“是的,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是對的。因為是我自己(或我內(nèi)心的某種東西)決定不要對別人不好的!

“所以當(dāng)你選擇不要對別人不好時——即使這樣會違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從事自由的行為!

“而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獨立!

“我們可能會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我們甚至可能成為我們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隸。獨立與自由正是我們超脫自我的欲望與惡念的方法!

“那動物呢?我想它們大概只是遵循自己的天性和需求,而沒有任何遵守道德法則的自由,不是嗎?”

“對。這正是動物與人不同的地方。”

“我懂了。”

“最后,我們也許可以說康德指引了一條道路,使哲學(xué)走出了理性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之間的僵局。哲學(xué)史上的一個紀(jì)元于是隨著康德而結(jié)束。他死于一八O四年,當(dāng)時我們所謂的‘浪漫主義’正開始發(fā)展?档滤篮笤嵩诟缒崴贡。他的墓碑上刻著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nèi)心的道德準(zhǔn)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艾伯特靠回椅背。

“說完了!彼f。“我想我已經(jīng)把康德最重要的理念告訴你了。”

“也已經(jīng)四點十五分了!

“不過還有一件事。請你再給我一分鐘的時間!

“老師沒講完,我是不會離開教室的!

“我有沒有說過康德認(rèn)為如果我們只是過著感官動物的生活,我們就沒有自由可言?”

“有,你說過類似的話!

“可是如果我們服膺宇宙普遍的理性,我們就是自由和獨立的。我也說過這樣的話嗎?”

“說過呀。你干嘛要再說一遍?”

艾伯特傾身向前,靠近蘇菲,深深地凝視她的眼睛,并輕聲地說道:“蘇菲,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

“你是什么意思?”

“孩子,你要走另外一條路!

“我不懂!

“人們通常說:眼見為信。可是即使是你親眼見到的,也不一定能相信!

“你以前說過類似的話。”

“是的,在我講帕梅尼德斯的時候!

“可是我還是不懂你的意思!

“唔……我們坐在臺階上講話的時候,不是有一只所謂的水怪在湖里翻騰嗎?”

“對呀。真是大奇怪了!

“一點也不奇怪。后來小紅帽來到門口說:‘我在找我奶奶住的地方。’多愚蠢的表演哪!那只是少校的把戲,蘇菲。就像那香蕉里寫的宇和那愚蠢的雷雨一般。”

“你以為…...”

“我說過我有一個計劃。只要我們堅守我們的理性,他就不能騙過我們。因為就某一方面來說,我們是自由的。他可以讓我們‘感知’各種事物,但沒有一件事物會讓我感到驚訝。就算他讓天色變黑、讓大象飛行,我也只會笑笑而已。可是七加五永遠是十二。不管他耍再多的把戲,這仍然會是一個事實。哲學(xué)是童話故事的相反!

有好一會兒,蘇菲只是坐在那兒驚奇地注視著他。

“你走吧。”他終于說。“我會打電話通知你來上有關(guān)浪漫主義的課。除此以外,你也得聽聽黑格爾和祁克果的哲學(xué)?墒侵皇R粋禮拜少校就要在凱耶維克機場著陸了。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設(shè)法掙脫他那死纏不休的想象力。我就說到這里為止了,蘇菲。不過我希望你知道我正在為我們兩人擬定一個很棒的計劃!

“那我走哼!

“等一下——我們可能忘記了最重要的事!

“什么事?”

“生日快樂歌。席德今天滿十五歲了!

“我也是呀!

“對,你也一樣。那么我們就來唱吧!

于是他們兩人便站起身來唱: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親愛的席德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已經(jīng)四點半了。蘇菲跑到湖邊,劃到對岸。她把船拉進草叢間,然后便開始快步穿過樹林。

當(dāng)她走到小路上時,突然看到樹林間有某個東西在動。她心想不知道是不是小紅帽獨自一人走過樹林到她奶奶家,可是樹叢間那個東西形狀比小紅帽要小得多。

她走向前去,那個東西只有一個娃娃大小。它是棕色的,身上穿了一件紅色的毛衣。

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玩具熊時,便陡然停下了腳步。

有人把玩具熊留在森林里,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問題是這只玩具熊是活的,并且正專心一意地忙著某件事。

“嗨!”蘇菲向它打招呼。

“我的名字叫波波熊!彼f!昂懿恍业。我在樹林里迷路了。

唉,本來我今天過得很好的。咦,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你。”

“也許迷路的人是我!碧K菲說!八,你現(xiàn)在可能還是在你的家鄉(xiāng)百畝林!

“你說的話太難懂了。別忘了,我只是一只小熊,而且不是很聰明!

“我聽說過你的故事。”

“你大概是愛麗絲吧!有一天羅賓告訴我們你的事。所以我們才見過面。你從一個瓶子里喝了好多好多的水,于是就愈變愈小。

可是然后你又喝了另外一瓶水,于是又開始變大了。你真該小心不要亂吃東西。有一次我吃得太多,居然在一個兔予洞里被卡住了!

“我不是愛麗絲!

“我們是誰并沒有關(guān)系,重要的是我們是什么,這是貓頭鷹說的話。它是很聰明的。有一天,天氣很好時,它說過七加四等于十二。驢子和我都覺得自己好笨,因為算算術(shù)是很難的。算天氣就容易得多!

“我的名字叫蘇菲!

“很高興見到你,蘇菲。我說過了,我想你一定是沒到過這兒。

不過我現(xiàn)在得走了,因為我必須要找到小豬。我們要去參加一個為兔子和它的朋友們舉行的盛大花園宴會!

它揮了揮它的手掌。蘇菲看到它的另外一只手里拿著一小片卷起來的紙。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東西?”蘇菲問。

小熊拿出那張紙說:“我就是因為這個才迷路的!

“可是那只是一張紙呀!”

“不,這不只是一張紙。這是一封寫給‘鏡子另外一邊的席德’的信!薄霸瓉砣绱耍憧梢越唤o我!

“你就是鏡子里面的那個女孩嗎?”

“不是,可是……”

“信一定要交給本人。羅賓昨天才教過我!

“可是我認(rèn)識席德!。

“那又怎么樣?就算你跟一個人很熟,你也不應(yīng)該偷看他的信!

“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幫你轉(zhuǎn)交給席德!

“那還差不多。好吧,蘇菲,你拿去吧。如果我可以把這封信交出去,也許我也可以找到小豬。你如果要找到鏡子那邊的席德,必須先找到一面大鏡子。可是要在這里找到鏡子可不簡單哪!”

小熊說完了,就把那張折起來的紙交給蘇菲,然后用它那雙小腳走過樹林。它消失不見后,蘇菲打開那張紙開始看:親愛的席德:很可惜艾伯特沒有告訴蘇菲,康德曾經(jīng)倡議成立“國際聯(lián)盟”。

他在《永遠的和平》那篇論文中寫道,所有國家都應(yīng)該聯(lián)合起來成立一個國際聯(lián)盟,以確保各國能夠和平共存。這篇論文寫于一七九五年。過了大約一二五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國際聯(lián)盟成立了,但在第二次大戰(zhàn)后被聯(lián)合國取代。所以康德可說是聯(lián)合國概念之父?档碌主旨是,人的‘實踐理性’要求各國脫離制造戰(zhàn)爭的野蠻狀態(tài),并訂定契約以維護和平。雖然建立一個國際聯(lián)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但我們有責(zé)任為世界《永久的和平》而努力。對康德而言,建立這樣一個聯(lián)盟是遠程目標(biāo)。我們幾乎可以說那是哲學(xué)的終極目標(biāo)。我此刻仍在黎巴嫩。愛你的爸爸蘇菲將紙條放進口袋,繼續(xù)走回家。艾伯特曾經(jīng)警告她在樹林里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但她總不能讓那只小玩具熊在樹林里滾來滾去,不停地找尋“鏡子那邊的席德”吧!

 <<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頁  >>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本文關(guān)注度:

查看更多外國名著 蘇菲的世界 資料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