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揚權(quán)原文與翻譯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齒,說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權(quán)不欲見,素?zé)o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虛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陰見陽。左右既立,開門而當(dāng)。勿變勿易,與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謂履理也。
天有自然法則,人也有自然法則。美妙香脆的味道,醇酒肥肉,甜適可口但有害身體;皮膚細嫩、牙齒潔白的美女,令人衷情但耗人精力。所以去掉太過分的吃喝玩樂,身體才會不受損害。權(quán)勢不應(yīng)表露無遺,而應(yīng)保持本色,無為而治。政事在地方,要害在中央。圣明君主執(zhí)掌著要害。四方臣民都會來效勞。只用冷靜地對待臣下,臣下自會辦好事情。天下既已平安無事,君主就可以從靜態(tài)中觀察動態(tài)。文武官員既經(jīng)設(shè)置,君主就可以廣開言路接待他們。不要變更,不要改動,按照自然和人類法則去行動,不停頓地做下去,這就叫遵循事理。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使雞司夜,令貍執(zhí)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上有所長,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辯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國故不治。
事物有它適宜的用處,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得其所,所以上下無為而治。讓公雞掌夜報曉,讓貓來捕捉老鼠,如果都像這樣各展其才,君主就能夠無為而治了。君主顯示自己的特長,政事就不能辦成。君主喜歡自夸逞能,正是臣下進行欺騙的憑借;君主喜歡惹事生非,賣弄口才和智力,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托。君臣職能顛倒著使用,國家因此得不到治理。
用一之道,以名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執(zhí)一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見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將自舉之;正與處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舉之,不知其名,復(fù)修其形。形名參同,用其所生。二者誠信,下乃貢情。
運用道的方法,要把確定名分放在首位。名分恰當(dāng),事情就能確定;名分偏頗,事情就會走樣。所以圣人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律而采取虛靜態(tài)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讓事情自然確定。既然不事雕琢,下面也就純正了。據(jù)此加以任用,使他們自行辦事;據(jù)此給予任務(wù),他們將會自行完成;恰當(dāng)?shù)匕才潘麄�,使他們都能自動地盡職盡責(zé)。君主根據(jù)臣下的主張用人,如果不清楚臣下的主張是否恰當(dāng),那就再考察臣下的行動。言行既經(jīng)綜合審定,然后酌情給予賞罰。賞罰確實可信,臣下就會獻上真心。
謹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為圣人。圣人之道,去智與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國危亡。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萬民一從。
謹慎地處理政事,等待自然規(guī)律去起作用。不要喪失治國綱領(lǐng),才有可能成為圣人。圣人之道,要排除智和巧;如果智巧不能排除,就難以維持正常秩序。平民使用智巧,自身多有災(zāi)殃;君主使用智巧,國家就會危亡。遵循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返回到事物的具體道理,深入觀察,交互驗證,尋根究底,終而復(fù)始。虛靜之后,不會再用到主觀意愿。凡是君主的禍患,一定是有著相同的起因,真要是能不讓它們發(fā)生,全國民眾就會一致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