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中學生古文翻譯的兩個原則
中學生翻譯古文古文時,我們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直譯為重,意譯為輔。
因為翻譯主要達到兩個目的:正確和通順。正確是指內(nèi)容而言,要如實表達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濫增;通順,是指表達而言,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下面我們具體談一談這兩個規(guī)則。
一: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文章的詞、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的。
翻譯古詞、句,必須了解它們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然后才能正確翻譯。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這一句,似乎可譯成“其中的一條狗坐在前面”,但聯(lián)系上文“途中兩狼”,“少時,一狼徑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應是另一條“狼”�!叭奔础跋窆匪频摹�,用來修飾“坐”的姿式的。
這個例子說明,譯古文先應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緊扣“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要求作詳譯。
二:直譯為重,意譯為輔。
直譯,是依據(jù)原文的詞語、句子,逐一翻譯,還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語氣等。
如“其真不知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前句中的“其”,應譯為“難道”,表反問語氣,后句中的“其”要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在翻譯時,某些詞句直譯以后語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譯來輔助。
如“居廟堂之高……”(《岳陽樓記》),直譯為“處在宗廟、殿堂的高處”,含義仍嫌不明確,可采用“在朝廷做官”這種意譯,則使人容易理解了。
意譯靈活性大,譯者可在理解原文實際含義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使較深的詞句譯得通俗明白,但僅譯大意,不及直譯平密,對正在培養(yǎng)古文逐步閱讀能力的中學生來說不宜大力提倡。
三、鞏固練習: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倨渌怪^也?”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己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①“如切”句: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篇�!扒小�,古代把骨頭加工成器物,叫切�!按琛�,把象牙加工成器物�!白痢保窨逃袷龀善魑��!澳ァ卑咽^加工成器物。
參考答案:子貢說:“貧窮而不去巴結(jié)奉承,富裕而不驕傲自大,(這種人)怎么樣呢?”孔子說:“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貧窮仍然快快樂樂,富裕而愛好禮義的人�!弊迂曊f:“詩經(jīng)”說:‘要像加工骨頭、牛角、象牙、玉石一樣,經(jīng)過切磋琢磨(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端木賜呀,我可以開始同你談論《詩經(jīng)》了。告訴你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