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韓非子·解老原文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zhì)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zhì)而惡飾。夫恃貌而論情者,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zhì)者,其質(zhì)衰也。何以論之?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zhì)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后行者,其質(zhì)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間,其禮樸而不明,故曰:"理薄也。"凡物不并盛,陰陽是也;理相奪予,威德是也;實厚者貌薄,父子之禮是也。由是觀之,禮繁者,實心衰也。然則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者也。眾人之為禮也,人應(yīng)則輕歡,不應(yīng)則責(zé)怨。今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而資之以相責(zé)之分,能毋爭乎?有爭則亂,故曰:"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禮是情感的描繪,文采是本質(zhì)的修飾。君子采納情感而舍棄描繪,喜歡本質(zhì)而厭惡修飾。依靠描繪來闡明情感的,這種情感就是惡的;依靠修飾來闡明本質(zhì)的,這種本質(zhì)就是糟的。和氏壁,不用五彩修飾;隋侯珠,不用金銀修飾。它們的本質(zhì)極美,別的東西不足以修飾它們,事物等待修飾然后流行的,它的本質(zhì)不美。因此父子之間的禮純樸自然而不拘形式,所以說,禮是淡薄的。一切事物不能同時旺盛,陰陽就是這樣;事理總是正反相互排斥的,威和德就是這樣;實情深厚的外貌就淡薄,父子之間的禮就是這樣。由此看來,禮節(jié)繁瑣是內(nèi)心真實感情衰竭的表現(xiàn)。既是這樣,那么行禮這事,正是為了溝通人們樸實的心意。一般人的行禮,別人回禮就輕快歡樂,不回禮就責(zé)怪怨恨,現(xiàn)在行禮的人本想從事于溝通人們樸實的心意,但卻給眾人提供了指責(zé)自己的借口,能不發(fā)生爭執(zhí)嗎?有爭執(zhí)就亂,所以《老子》說:“禮是忠、信淡薄的表現(xiàn),是產(chǎn)生爭亂的開端!

先物行先理動之謂前識。前識者,無緣而妄意度也。何以論之?詹何坐,弟子侍,牛鳴于門外。弟子曰:"是黑牛也在而白其題。"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視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子之術(shù),嬰眾人之心,華焉殆矣!故曰:"道之華也。"嘗試釋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視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傷神,而后與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在事物沒有出現(xiàn)之前和事理沒有表現(xiàn)出來之前就行動,叫做前識。前識是沒有依據(jù)而作出的胡亂猜度。憑什么這樣呢?詹何坐著,弟子侍侯,牛在門外叫。弟子說:“這是頭黑牛而有白額!闭埠握f:“對。這是頭黑牛。但白色在它角上!苯腥巳タ,果然是黑牛而用布包著它的角。用詹何的方法來擾亂眾人的心,華而不實啊。太危險了!所以說前識“是道的虛華的表現(xiàn)!辈环练艞壵埠蔚拿鞑欤形宄哂尥タ,也知道是黑牛而用白布包著它的角。所以用詹何的明察,勞心傷神,然后才能和五尺愚童同等效果,因此說前識“是愚意的開端”。所以《老子》說;“前識是道的虛華的表現(xiàn),是愚蠢的開端!

所謂"大丈夫"者,謂其智之大也。所謂"處其厚而不處其薄"者,行情實而去禮貌也。所謂"處其實不處其華"者,必緣理,不徑絕也。所謂"去彼取此"者,去貌、徑絕而取緣理、好情實也。故曰:"去彼取此。"

《老子》中所說的“大丈夫”,是說他的智慧很高。所說的“立身淳厚而不立身輕薄”,是說表觀真情實感而去掉外表的禮貌。所說的“立身樸實而不立身虛華”,是說必須遵循事理而不簡單跨越事理。所說的“去掉那個,采取這個”,是說去掉禮貌、簡單跨越事理而采取遵循事理、喜歡真情實感。所以《老子》說:“去掉那個,采取這個!

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于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人有禍害,內(nèi)心就恐懼;內(nèi)心恐懼,行為就正直;行為正直,思慮就成熟;思慮成熟,就能得到事物的規(guī)律。行為正直,就沒有禍害;沒有禍害,就能盡享天年。得到事理,就一定能成就功業(yè)。盡享天年,就能全身而長壽。一定成就功業(yè),就富有而顯貴。全壽富貴叫做福。而福本源于有禍。所以《老子》說:“禍啊,是福所依存的地方。”即由此成就了人們的功業(yè)。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夭死;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nèi)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人有福,富貴就來到;富貴來到,衣食就美好;衣食美好,驕心就產(chǎn)生;驕心產(chǎn)生,就會行為邪僻而舉動悖理;行為邪僻,自身就會早死;舉動悖理,就不會成就功業(yè)。內(nèi)有早死的災(zāi)難而外無成功的名聲,也就成了大禍。而禍根源于有福。所以《老子》說:“福啊,是禍所潛伏的地方!


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無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勢尊,而小易得卿相將軍之賞祿。夫棄道理而妄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硃、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yuǎn)若是也,故諭人曰:"孰知其極。"

按照事物的法則辦事的人,沒有不成功的。沒有不成功的,大功能成就天子的權(quán)勢尊嚴(yán),小功容易取得卿相將軍的賞賜俸祿。違背事物法則而輕舉妄動的,即使上有天子諸侯的權(quán)勢尊嚴(yán),下有猜頓、陶朱以及卜祝的富有,還是會失去百姓而喪失財產(chǎn)的。大家之所以輕易地違背事物法則而輕舉妄動,是由于不懂得禍福轉(zhuǎn)化的道理廣闊深遠(yuǎn)得像這個樣子,所以《老子》告訴人們說:“誰知道它的究竟?”

人莫不欲富貴全壽,而未有能免于貧賤死夭之禍也。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謂迷,迷則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今眾人之不能至于其所欲至,故曰:"迷。"眾人之所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自天地之剖判以至于今。故曰:"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人們沒有不想富貴全壽的,但沒有誰能免于貧賤早死的災(zāi)禍。心里想富貴全壽,而現(xiàn)在卻貧賤早死,這是沒能達(dá)到他想達(dá)到的目的。凡是離開他想走的路而亂走的,就叫做迷惑;迷惑就不能到達(dá)他想到達(dá)的地方了,現(xiàn)在眾人不能到達(dá)想要到達(dá)的地方,所以叫“迷’。眾人不能到達(dá)想要到達(dá)的地方,從開天辟地直到現(xiàn)在,都是這樣,所以《老子》說:“人們陷入迷途,日子確是很長久了!

所謂方者,內(nèi)外相應(yīng)也,言行相稱也。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所謂光者,官爵尊貴,衣裘壯麗也。今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雖死節(jié)輕財,不以侮罷羞貪;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雖勢尊衣美,不以夸賤欺貧。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聽習(xí)問知,即不成迷也。今眾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為敗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問知而聽能。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圣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眾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勝眾,數(shù)也。今舉動而與天下之為仇,非全身長生之道也,是以行軌節(jié)而舉之也。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謂方正,是指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所謂廉正,是指舍生忘死,看輕資財。所謂正直,是指在道義上一定公正,有公心而不偏私。所謂光耀,是指官爵尊貴,衣裘華麗,F(xiàn)在掌握了道的人,雖然內(nèi)心和外表都真誠和順,但并不以此議論困苦墮落的人;雖然能舍生忘死輕視資財,但并不以此侮辱軟弱的人,恥笑貪利的人;雖然品行端正不結(jié)黨營私,但并不以此嫌棄邪僻的人、責(zé)怪自私的人;雖然地位尊貴衣著華美,但并不以此藐視卑賤的人,欺侮貧窮的人。其原因是什么?假如迷路的人肯聽從熟悉情況的人,請教懂得的人,就不會迷路了,F(xiàn)在一般人希望成功卻反而失敗的原因,是由于不懂得道理而又不肯去向懂得的人請教,不肯聽從能人的意見。一般人不肯請教懂得的人和聽從能干的人,而圣人硬要拿他們出的亂子加以責(zé)備,就會惹出怨恨來了。一般人多而圣人少,圣人不能壓過一般人,是必然的道理。如果一舉一動都和天下的人作對,那就不是保全自身求得長壽的辦法了,因此圣人用遵循法度來引導(dǎo)人們。所以《老子》說:“圣人要方正,但不割傷人;有棱角,但不刺傷人;正直,但不放縱;有光采,但不炫耀。”

 

查看更多韓非子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