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司馬光《貓?zhí)爞鳌吩募胺g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司馬光《貓?zhí)爞鳌吩募胺g

原文

仁義,天德也。天不獨施之于人,凡物之有性識者咸有之,顧所賦有厚薄也。余家有貓曰虪(讀shū),每與眾貓食,常退處于后,俟眾貓飽,盡去,然后進食之。有復(fù)還者,又退避之。他貓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棲,與己子并乳之。有頑貓不知其德于己,乃食虪之子,虪亦不與較。家人見虪在旁,以為共食之,以畜自食其子不祥而痛笞之,棄于僧舍。僧飼之,不食。匿籠中,近旬日,餓且死。家人憐且返之,至家然后食。家人每得幼貓,輒令虪母之。嘗為他貓子搏犬,犬噬之幾死,人救獲免。及死,余命貯篦中,葬于西園。昔韓文公作《貓相乳說》,以為北平王之德感應(yīng)召致,及余家有虪,乃知物性各于其類,自有善惡。韓子之說,幾于諂耳。嗟乎!人有不知仁義,貪冒爭奪,病人以利己者,聞虪所為,得無愧哉!

(取材于司馬光《貓?zhí)爞鳌罚?

譯文

仁義是上天賦予的品德。上天不單單將它賦予人類,凡是有天分的物種都有,只是(上天)賦予的有多有少(罷了)。我家有一只貓名叫,每次與其它貓一起吃飯,(它)常常退到后面,等其它貓吃飽,都離開了,這之后(它)才過去吃。有(其它貓)又回來(吃)的,(就)又退后躲開。其它貓有生孩子較多的,就分(一些幼仔)放在自己窩里,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哺乳。有(一只)頑劣的貓不懂得對自己有恩,竟然吃掉了的孩子,也不與它計較。家里人看見在旁邊,以為(與頑劣的貓)一起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認(rèn)為畜類自己吃掉自己的孩子很不吉利,就狠狠地鞭打了,將拋棄到僧舍。僧人喂食,不吃。(僧人將)放在籠子中,將近十天,(一直不吃飯)快要餓死了。家里人可憐它,將它帶回家,回到家后(才)吃東西。家里人每次得到幼貓,就讓哺育。曾經(jīng)為了(保護)其它貓的孩子與狗搏斗,狗咬他,差一點把它咬死,有人救(它)才得以幸免。等到死去,我命人放在竹籃中,埋葬在西園。過去韓文公寫《貓相乳說》,認(rèn)為(貓相乳是)受北平王的高尚品德感化(才)達到的,等到我家有了,(我)才了解物類天性各有不同,本自有善有惡。韓愈的說法,差不多接近諂媚了。唉!那些不知仁義,貪婪相爭,損人利己的人,聽到做的事,難道不慚愧嗎!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