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史記·吳王濞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司馬遷

漢廷臣方議削吳。吳王濞恐削地無已①,因以此發(fā)謀,欲舉事②。念諸侯無足與計謀者,聞膠西王勇,好氣③,喜兵,諸齊皆憚畏④,于是乃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⑤。無文書,口報曰:“吳王不肖,有宿夕之憂⑥,不敢自外,使喻其歡心⑦!蓖踉唬骸昂我越讨?”高曰:“今者主上興于*,飾于邪臣⑧,好小善,聽讒賊,擅變更律令,侵奪諸侯之地,征求滋多,誅罰良善,日以益甚。里語有之⑨,‘舐糠及米⑩’。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11),恐不得安肆矣(12)。吳王身有內(nèi)。13),不能朝請二十余年,嘗患見疑,無以自白,今脅肩累足(14),猶懼不見釋。竊聞大王以爵事有適(15),所聞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蓖踉唬骸叭,有之。子將奈何?”高曰:“同惡 相助,同好相留(16),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今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愿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于天下,億亦可乎(17)?”王瞿然駭曰(18):“寡人何敢如是?今主上雖急,固有死耳(19),安得不戴?”高曰:“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20),侵奪諸侯,蔽忠塞賢,朝廷疾怨(21),諸侯皆有倍畔之意(22),人事極矣。彗星出(23),蝗蟲數(shù)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圣人之所以起也(24)。故吳王欲內(nèi)以晁錯為討,外隨大王后車,彷徉天下(25),所鄉(xiāng)者降(26),所指者下,天下莫敢不服。大王誠幸而許之一言,則吳王率楚王略函谷關(guān)(27),守滎陽敖倉之粟(28),距漢兵(29),治次舍(30),須大王(31)。大王有幸而臨之,則天下可并,兩主分割,不亦可乎?”王曰:“善!备邭w報吳王,吳王猶恐其不與,乃身自為使,使于膠西,面結(jié)之(32)。

①無已:不止。②舉事:起事,發(fā)難。③好氣:指強壯有力。④諸齊:齊悼惠王劉肥死后,文帝把齊國分封給劉肥的七個兒子,即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城陽王劉章、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人稱諸齊。⑤誂:誘惑。⑥宿夕:一夜,比喻短時間內(nèi)。⑦喻:曉喻,明白。歡心:指好意。⑧飾:修飾,指被蒙蔽。⑨里語:流行民間的俚語、俗語。⑩舐糠及米:像狗舔吃食物一樣,吃完了糠,就會吃米。比喻朝廷不只削減封地還要消滅封國的趨勢。(11)察:仔細地看,此指被注意到。(12)肆:放縱,自由。(13)內(nèi)病:內(nèi)疾,不能被別人看到的病。(14)脅肩累足:縮斂肩膀小步走路的樣子。形容小心畏懼。累足,迭足,并足。(15)適:通“謫”。(16)留:留連,依戀。(17)億:通“臆”,預料,估計。(18)瞿然:驚駭?shù)臉幼。?9)固:本該。(20)滎惑:惑亂。(21)疾怨:仇恨、怨恨。(22)倍畔:通“背叛”。(23)彗星:俗稱掃帚星,古人認為彗星出現(xiàn)是災禍的預兆。(24)愁勞:憂愁勞苦,指社會形勢艱難。(25)彷徉:徘徊,游蕩。此指自由馳騁。(26)鄉(xiāng):通“向”,面對。(27)略:攻占。(28)敖倉:秦代在滎陽縣北敖山上修建的糧倉,是中原地區(qū)重要的糧倉。(29)距:通“拒”。(30)次舍:軍隊駐扎的處所。(31)須:等待。(32)面結(jié):當面結(jié)盟。

漢朝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土地。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有止境,想借機把個人圖謀公開,要起兵發(fā)難。又想到諸侯中沒有能共同謀劃的人,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斗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于是派中大夫應高去誘惑膠西王。不帶書信,只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有著很快降臨的憂慮,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蹦z西王說:“有何指教?”應高說:“現(xiàn)在皇帝任用*臣,被*邪之臣蒙蔽,喜歡眼前的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征求越來越多,誅殺懲罰善良的人,這些情形日益嚴重。俗話說:‘吃完米糠就會吃到米’。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寧自由了。吳王身患內(nèi)疾,不能朝見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經(jīng)擔心被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xiàn)在縮斂肩膀小步走路,猶且害怕不被諒解。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而被罰罪,我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所犯罪過不該這樣處罰,這種懲罰恐怕不只削地就能罷休的!蹦z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你說怎么辦呢?”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互相幫助,愛好相同的互相留連,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愿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F(xiàn)在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愿借著時機順應事理,犧牲個人身軀為天下除害,想一想可以嗎?”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里敢這樣做呢?現(xiàn)在皇帝雖然威逼急迫,我本來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擁戴他呢?”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貞賢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極點了,F(xiàn)在彗星出現(xiàn),蝗災不斷發(fā)生,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機會,而且憂愁勞苦的時候就是圣人所以產(chǎn)生的時代。所以吳王想對內(nèi)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后,馳騁天下,使面對著的地方投降,使手指著的地方攻克,天下沒有敢不順從的。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么吳王就率領(lǐng)楚王攻下函谷關(guān),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修筑軍隊駐扎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真的能夠幸臨,那么天下就可以并吞,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膠西王說:“好。”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猶且擔心膠西王不參與起兵發(fā)難,就親自做使者,到膠西出使,當面和膠西王訂立盟約。

膠西群臣或聞王謀,諫曰:“承一帝①,至樂也。今大王與吳西鄉(xiāng),弟令事成②,兩主分爭,患乃始結(jié)。諸侯之地不足為漢郡什二③,而為畔逆以憂太后,非長策也!蓖醺ヂ。遂發(fā)使約齊、菑川、膠東、濟南、濟北,皆許諾,而曰“城陽景王有義,攻諸呂④,勿與,事定分之耳”。

①承:事奉。②弟:通“弟”,即使,假使。③什二:十分之二。④諸呂:呂后執(zhí)政時,封她的幾個侄子為王,把持朝政。呂后死去,他的侄子準備叛亂,被平定。

膠西群臣中有的人知道了膠西王的反叛之謀,規(guī)勸說:“侍奉一個皇帝,是最快樂的事。現(xiàn)在大王和吳王向西進兵,假使事情成功了,兩主定會有分歧爭端,災難就從這開始纏身。諸侯的土地不足朝廷各郡的十分之二,而背叛朝廷也會使太后擔憂,這不是長遠之計啊。”膠西王不聽。于是派使者聯(lián)合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都答允了,而且說:“城陽景王為了正義,攻打那些姓呂的,不要讓他參與起兵,事成之后分些土地給他就行了!

諸侯既新削罰,振恐①,多怨晁錯。及削吳會稽、豫章郡書至,則吳王先起兵,膠西正月丙午誅漢吏二千石以下②,膠東、菑川、濟南、楚、趙亦然,遂發(fā)兵西。齊王后悔,飲藥自殺,畔約。濟北王城壞未完③,其郎中令劫守其王④,不得發(fā)兵。膠西為渠率⑤,膠東、菑川、濟南共攻圍臨菑。趙王遂亦反,陰使匈奴與連兵⑥。

①振;通“震”。②丙午:二十三日。③完:完工,竣工。④劫守:指劫持控制。⑤渠率:首領(lǐng)。⑥陰:暗中,秘密地。

諸侯近來受到削減土地的懲罰,都震驚恐懼,大多怨恨晁錯。等到削減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發(fā)到吳國,吳王首先起兵作亂,膠西王在正月丙午(23)這天殺死了朝廷派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都如此,于是向西進兵。齊王后來后悔,服毒自殺,違背盟約。濟北王的城墻損壞沒有竣工,他的郎中令劫持控制著他,使他不能發(fā)兵。膠西王為首領(lǐng),和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一起率兵圍攻臨菑。趙王劉遂也反叛了,暗中派使者到匈奴商議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事。

七國之發(fā)也,吳王悉其士卒①,下令國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諸年上與寡人比②,下與少子等者,皆發(fā)!卑l(fā)二十余萬人。南使閩越③、東越④,東越亦發(fā)兵從。

①悉:盡、全。②比:并列,相等。③閩越:古代越人的一支,秦漢時生活在今閩浙一帶。秦末,越人首領(lǐng)騶無諸起兵抗秦,被劉邦封為閩越王,建都東治(今福州市)。④東越:《漢書·兩粵傳》作“東甌”。古代越人的一支,首領(lǐng)騶搖被惠帝封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今溫州市)。

七國發(fā)難的時候,吳王全部征召他的士兵,下令全國說:“我年紀六十二歲,親自統(tǒng)率軍隊。小兒子年齡十四歲,也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長和我相同的,年輕和我的小兒子相同的人,都要出征!闭靼l(fā)了二十多萬人。派人到南邊的閩越、東越去,東越也發(fā)兵跟隨吳王。

 

查看更多吳王 列傳 史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