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陸游《巢山》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答案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1216584714

陸游《巢山》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答案附答案

【原文】:

巢山

【宋】陸游

短發(fā)巢山客,人知姓字誰?

穿林雙不借①,取水一軍持②。

渴鹿群窺澗,驚猿獨裊枝。

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

【注釋】:

①不借:草鞋的異名。②軍持:裝水的瓶子。

【翻譯】:留著短發(fā)巢居在山林里,你們知道他姓甚名誰嗎?穿著一雙草鞋穿梭于林子里,取水就在隨身的水壺里。群鹿渴了偷窺著山澗,猿猴受驚后攀枝而去,留下隨風擺動的樹枝。何曾多加過筆墨描述,優(yōu)美的景物自然像詩一樣美麗。

【賞析】:據(jù)陸游年譜,乾道八年(1172年)三月,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陸游到達宣撫使司治所漢中,為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同年十一月二日離去。漢中八月,在陸游一生中,占據(jù)很重要的位置,王炎是這一時期陸游交游中的關(guān)鍵人物。而陸游《巢山》,極有可能是陸游在往返漢中途經(jīng)巢山的詩作。“北定中原”乃陸游畢生夙愿。當王炎邀請陸游共商抗金大計,陸游前往漢中或返回故里,途經(jīng)皖江之濱巢山,渴拜志同道合的前輩王之道,寫下《五律·巢山》二首,便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了。/“不借”是草鞋,軍持是裝水的瓶子,本詩主要是寫景,前兩句寫作者穿草鞋,途經(jīng)巣山,口渴了,裝一瓶泉水喝,突然看到的“渴鹿群窺澗,驚猿獨裊枝”,群鹿渴了,一個“窺”,原意從隱蔽處偷看,此處寫出了群鹿發(fā)現(xiàn)溪澗水時的喜悅,“裊”原意隨風擺動,此處表現(xiàn)那只猿猴受驚后攀枝而去,縱橫自如的靈巧,同時,此句運用對比,如群鹿和孤猿為數(shù)量對比,“澗”和枝是空間,喜悅和驚恐,是情態(tài),末句,總結(jié)寫景為自然天成,側(cè)面表現(xiàn)作者當時的喜悅,(因為是去趕赴往志同道合之友),全詩基調(diào)是喜悅的

【閱讀訓練】:

(1).這首詩從哪兩個方面描寫了巢山?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非常精妙,請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主要從巢山幽靜迷人的自然風光和山民樸素的生活方式對巢山進行了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愛與贊美之情。(4分)

2.(1)煉字生動,詩眼錘煉得非常精彩。如“窺”字,原意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這里寫出了渴飲的鹿群看到山澗之后追不及待的喜悅;“裊”字,原是形容隨風擺動的樣子,這里寫出了受驚的猿猴獨自攀枝而去縱橫自如的靈巧。

(2)對比鮮明,營造出相輔相成的比照、呼應(yīng)效果。如群鹿和孤猿形成了數(shù)量上的對比,窺澗和裊枝形成了空間上的對比,喜悅和驚懼形成了情感上的對比。

(3)對仗精巧,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如上下句字數(shù)相同,句型相同,均屬主謂結(jié)構(gòu);“渴”與“驚”、“鹿”與“猿”等詞性一致,平仄相反。

(從其中一個角度回答即可。如另有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煉字或詩眼,最好寫出詞語的原意,然后再去推敲它在具體語境下的獨特含意。(2)這里的對比雖是一處,卻包含眾多角度,需要細加分析。(3)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nèi)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yīng)該相同,句法結(jié)構(gòu)要一致;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詞語的“詞匯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 )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