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5年福建省廈門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doc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

【乙】隋文帝時,大宛獻千里馬,鬃曳地,號曰獅子驄。惟郎將裴人基能馭之,朝發(fā)西京,暮至東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天下訪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訪得其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駿尾焦禿,皮肉穿穴,及見之悲泣。帝自出長樂坡,馬到新豐,向西鳴躍。帝得之甚喜,齒口并平。飼以鐘乳,仍生五駒,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節(jié)選自張騫《朝野僉載》)

【注釋】①敕:帝王的詔書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齒口并平:指馬老了。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才美不外見        (2)執(zhí)策而臨之

(3)鬃曳地            (4)飼以鐘乳

7.找出與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A.何陋之有        B. 唐太宗敕天下訪之

C.輟耕之壟上      D.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帝得之甚喜

9.簡答題

(1)乙文體現(xiàn)獅子驄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

(2)甲、乙兩文既談“千里馬”,也論“伯樂”。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談?wù)?ldquo;伯樂”的重要性。

五、閱讀下文,完成10-12題

①蘇格蘭公投落下帷幕之際,吸引人們眼球的不僅僅是票選的結(jié)果,更有英國人那奇葩的計票方式。計票的人竟然是在紙上一條條地畫豎杠杠,視覺效果非常凌亂。這引得人們議論紛紛:“想不到發(fā)達國家竟然采取這種刀耕火種的計數(shù)方式”,“這不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了嗎?”

②對比之下,我國的“正”字計數(shù)法立刻顯得又機智又高端。這個方法廣泛流行,為大家所喜聞樂見。五筆一字,整齊劃一,視覺效果簡潔明了,能夠大大提高統(tǒng)計效率。

③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誰先想到的呢?目前尚不得而知,至于真正使用“正”字來計數(shù),則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起初進戲園看戲并不憑票,僅由服務(wù)人員領(lǐng)座,領(lǐng)座員將賣座情況在“大水牌”上注明。由于怕誤記,同時為了稽核總數(shù),所以每滿五個看客,就寫一個“正”字,或者是領(lǐng)一個看客就劃上一筆,劃上五筆便成一個“正”字。后來戲園規(guī)模擴大,用水牌計票的方法逐漸被戲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計票方法卻被商家和選舉計票所借鑒,廣泛應(yīng)用起來。

④明治維新之后,日本也開始采用這種計數(shù)方法。此前他們曾使用“玉”字來計數(shù),同樣是五個為一個單位。從解剖學(xué)角度來說,由于人生來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進化史中促成了十進制的廣泛采用,而五畫字和五畫符號便于十進制計數(shù),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曾被使用過。“玉”字雖也是五畫字,但與“正”字相比,“正”字的字形更規(guī)矩簡潔,它只由橫豎構(gòu)成,沒有哪兩筆首尾相連,甚至連每一劃的長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為計數(shù)符號,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⑤“正”字的含義相當正能量。它的本義是平正、不偏斜。在詞典中“正”的含義很多,其組成的詞語也大多都是褒義,如正直、剛正不阿……同時,它也有著“匡正”“正確”的含義,是人們表達信任的基準。

⑥在投票選舉中,人們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采用正字計數(shù)不僅僅因為它字形方正簡潔,也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執(zhí)行公正”和“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著人們對選舉的信心和希望。從外形到內(nèi)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計數(shù)工具,無怪乎人們稱贊它是形神兼美計數(shù)方法了。(有刪改)

10.通讀全文,說說“正”字計數(shù)法的好處。

11.本文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請試舉一例,并說說它的作用。

12.以下標題,哪個更適合作為本文的題目?請結(jié)合文意和生活實際,簡要闡述你的理由。

A.高大上的“正”字計數(shù)法       B.趣談計數(shù)法

六、閱讀《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一文,完成13-16題

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馮唐

①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但這與遠大的理想之類毫無關(guān)系。我從小愛較真,比如,老師鼓舞我們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會一直問:“怎么定義‘中華’?怎么定義‘崛起’?讀什么書?中華崛起和我讀你說的那些書有什么關(guān)系?”還沒等我問完,老師就不搭理我了……

②我從小喜歡讀書完全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干。我生于1971年,我們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動“殺時間”的人: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也沒有游戲廳、旱冰場。我又對體育運動沒任何興趣,上街打架時基本是被打。只剩讀書,于是我就讀書。盡管那時候可讀的書種類不多,但是已經(jīng)能看到李白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已經(jīng)能看到《詩經(jīng)》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了。

③我那時候的學(xué)校有圖書館嗎?我不記得了,很可能沒有。北京的街面上似乎有圖書館,每個圖書館里最熱鬧的是報刊欄,一堆老頭、老太太站在報刊欄前看當天的報紙。有一次我試圖進入一個圖書館,當值人員被我嚇了一跳,以為我是來偷東西的壞孩子。我問:“能借書嗎?”她說:“不能。”我又問:“能進書庫隨便看看嗎?”她說:“不能。”我再問:“為什么?”她說:“你借書,怎么能保證你一定會還?你進書庫,怎么能保證你會愛護書、不偷書呢?”我接著問:“那你是干什么的?”A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