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中華文化 > 中國歷史

十六國分國別簡介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六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shù)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亡。
  點評:燕軍恃強棄險,慕容超沒有采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的以險要阻礙敵進,以精兵擾敵糧道的策略,可見目光之短淺,南燕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西涼世系
李暠 太祖昭武王 庚子、建初 407 27 19 45 漢族,漢將李廣十六世孫,父李昶 后涼末,李郜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稱涼公,年號庚子
李歆
嘉興 417
4
李郜第二子 郜死,即位,420年七月與北涼沮渠蒙遜戰(zhàn)于籮泉,兵敗被殺
李恂
永建 420
2
李郜第六子 李歆死,恂自立,稱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次年春,沮渠蒙圍敦煌,恂自殺,西涼亡
  十六國之一。漢族李暠所建。都酒泉(今屬甘肅)(一說敦煌)。盛時有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西抵新疆蔥嶺。歷三主,共二十二年。
  李暠,世為西州大姓。先祖仕晉為郡守。后涼主呂光時,段業(yè)于397年張掖自稱涼州牧、建康公,以暠為效谷縣令,遷敦煌太守。400年,暠據敦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公,設官建號,發(fā)兵攻下玉門以西諸城,控制了西域,建國西涼。北涼神璽元年(397年),段業(yè)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為效谷縣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涼天璽二年(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晉,并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爭戰(zhàn)。
   401年,沮渠蒙遜攻殺段業(yè),建北涼。暠常對北涼作戰(zhàn)。405年暠遷都酒泉,并徙胡、漢各族兩萬三千戶于酒泉一帶,以漢人一萬戶僑置會稽、廣夏二郡,余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北涼沮渠蒙遜每年進攻,西涼力不能敵,故與其通和立盟。暠安撫境內,敦勸稼穡,但北涼背盟進攻,暠不得不迎戰(zhàn)。417年二月暠病死,子李歆繼位,繼續(xù)對北涼作戰(zhàn)。420年歆聞沮渠蒙遜南伐西秦,率軍三萬往攻北涼都城張掖,途中為蒙遜所;蒙遜殺李歆,進占酒泉。同年九月,歆弟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軍 、涼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遜派軍討伐。421年,北涼軍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遂自殺,敦煌失陷,西涼滅亡。
  高昌北涼與伊吾西涼
  十六國后期,在西域吐魯番盆地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兩個流亡小朝廷,它們分別是:高昌北涼與伊吾西涼。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421年,西涼被北涼所滅,422年西涼王室后裔李寶西渡流沙,占據伊吾(今哈密),建立伊吾西涼(又稱后西涼),442年投降北魏,李寶為伊吾王。
   439年,北涼被北魏所滅,440年北涼王室后裔沮渠無諱西渡流沙,占據高昌(今吐魯番),建立高昌北涼(又稱后北涼),460年被柔然所滅。君主:1 酒泉王 沮渠無諱 2 河西王 沮渠安周。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夏世系
赫連勃勃 世祖烈武皇帝 龍升、鳳翔、昌武、真興 407 27 19 45 匈奴人,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后,父衛(wèi)辰 其父衛(wèi)辰入居塞內,被符堅封為西單于,督攝河內西諸部,后為北魏拓跋圭所殺,赫連勃勃投奔后秦姚興,407年擁兵自立,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
赫連昌
承光 425
4
勃勃第三子 以太子即位,428年被北魏生俘,封秦王,旋殺之
赫連定
勝光 428
4
勃勃第五子 昌被俘,定占據平原,稱帝,431年被吐谷渾擊敗生俘,夏亡
  胡夏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由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立的政權。
  其實赫連勃勃本不姓赫連,他姓劉,匈奴鐵弗部劉衛(wèi)辰的三兒子。在劉衛(wèi)辰對拓跋珪的戰(zhàn)爭失敗而慘遭族滅的時候僥幸的逃了出來,并投靠了他父親的朋友,位于三城(今陜西延安)處的薛干部(《晉書》中為叱干部)的族長太悉佛(《晉書》中為他斗伏)。當然了,劉勃勃之舉并沒有在薛干部上演一個類似王子復仇之類的童話,在對黃河以南的戰(zhàn)略根據地的需求以及部族之間的仇恨的雙重驅使下,救援西燕未果的拓跋珪奇襲薛干部,迫使劉勃勃不得不再次的逃往。―――這里在補充一個史料,“叱干他斗伏送勃勃于魏。他斗伏兄子阿利先戍大洛川。聞將送勃勃,馳諫曰:“鳥雀投人,尚宜濟免,況勃勃國破家亡,歸命于我?縱不能容,猶宜任其所奔。今執(zhí)而送之,深非仁者之舉。”他斗伏懼為魏所責,弗從。阿利潛遣勁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興高平公沒奕于,奕于以女妻之!,是段史料出自《晉書.載記第三十》,和《魏書.帝紀第二》中“先是,衛(wèi)辰子屈丐奔薛干部,征之不送”,《魏書.列傳之八十三》“太悉伏送之姚興”諸句頗有差異。但如果聯(lián)想到叱干阿利在其后的胡夏國中身據要職,深的赫連勃勃所信任,則《晉書》的觀點似乎更為正確。嗚呼,五胡亂華,十六國崛起如白衣蒼狗,朝露瞬息,其中史料匱乏區(qū)區(qū)一冊不得以窺之全貌實乃無奈,所幸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或可寥解胸中之不快了。
  在后秦的仕途生涯,對于劉勃勃來說,注定是以沖突而收場。盡管后秦的君主姚興本人對于劉勃勃相當?shù)南矏郏,他的大臣們卻并不認為這個流亡者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落魄公子。姚興的弟弟姚邕就指出“勃勃天性不仁,難以親近…勃勃奉上慢,御眾殘,貪暴無親,輕為去就,寵之逾分,終為邊害!薄稌x書.載記第三十》。但是,姚邕的意見卻并沒有為姚興所采納。在為劉勃勃表面所蒙蔽的情況下,姚興最后給了劉勃勃一個官職,“持節(jié)、安北將軍、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虜二萬余落,鎮(zhèn)朔方!倍置嫔系墓倬舻惯是其次,最重要的部分在于“配以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虜二萬余落,鎮(zhèn)朔方!比缡亲謽由希@些在姚興看微不足道的雜胡勢力,最終構筑了劉勃勃崛起的根基。
  公元407年,后秦邊陲羽翼漸豐的劉勃勃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了,是年五月,借口后秦和他的死敵拓跋魏國締和是對他的不公為由,劉勃勃正式脫離了姚興的統(tǒng)治,而同年六月,劉勃勃正式建國,國號為大夏。這個國號按劉勃勃的本意是追究自自己的先祖匈奴夏后氏,但是,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這個時候歸附與劉勃勃的,已經不在是保留著當初純正的血統(tǒng)的匈奴了,甚至連“胡父鮮卑母”的鐵弗部都算不上,只是“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虜二萬余落”的民族雜燴而已―――這個稱呼或者略帶感情色彩,不過暫時我找不到更好的比喻了―――,因此,在更多的時候,劉勃勃的夏國被稱呼為胡夏國。
  而在立國之后,劉勃勃的名字有了變化,《魏書.列傳之八十三》中認為“屈孑恥姓鐵弗,遂改為赫連氏,自云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云其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报D――而網友cinason則引文認為“關于‘赫連’名稱的解釋,漢語記載的‘徽赫實與天連’當然是附會之說,但從中也透露出‘赫連’的本義當與‘天’有關;胡語的‘祁連’、‘撐犁’等指‘天’的詞與之音近;而‘胡者,天之驕子也’,單于的全稱即含‘天子’之義,由此可見,改用‘赫連’的稱號為姓也是恢復古老匈奴傳統(tǒng)的一種象征!蔽覜]有見過引文的來源,這里姑且做一個注解。
  但是,赫連勃勃的胡夏國卻和同時期的若干個國家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這個國家在建國的時候,非但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固定疆土可言,而在建國的初期,它的創(chuàng)建者也并不熱衷于開疆廓土這些在立國者看來是及其自然以及稀松平常的事情。在赫連勃勃的帶領下,初生的胡夏國的百官以及她所謂的子民們,幾乎是以一種全民皆兵的狀況,在后秦的疆土上肆意的掠奪。
  對于這種情況,赫連勃勃的大臣們也有看不過去的,有人就如此上書“陛下將欲經營宇內,南取長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憑系,然后大業(yè)可成。高平險固,山川沃饒,可以都也!钡牵鎸@樣的建議,赫連勃勃卻一笑了之,并回復道“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業(yè)草創(chuàng),眾旅未多,姚興亦一時之雄,關中未可圖也。且其諸鎮(zhèn)用命,我若專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眾非其敵,亡可立待。吾以云騎風馳,出其不意,救前則擊其后,救后則擊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則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嶺北、河東盡我有也。待姚興死后,徐取長安。姚泓凡弱小兒,擒之方略,已在吾計中矣。昔軒轅氏亦遷居無常二十余年,豈獨我乎!”《晉書.載記第三十》,這段文字真是對游擊戰(zhàn)術的高度概括,就是用在今時今日,也毫不為過。《晉書》能保留此段文字,真是一大快事。
  其實赫連勃勃設計出這樣的一個戰(zhàn)術方針,其實也是事出無奈更多一點吧。從他后來建立統(tǒng)萬城來看,他對于根據地還是有著相當嚴肅的認識的,而之所以在現(xiàn)階段并沒有一個嚴謹?shù)膰劣媱,前面文字固然是條件之一,而另外一個,恐怕也和他目前的手下情況有所關系。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赫連勃勃現(xiàn)在所擁有的兵力,是以游牧民族為主體的,而如果用這些游牧民族來和已經在城防上具有相當?shù)乃疁实暮笄夭筷牬蛞粓鎏锰谜畱?zhàn)的話,即便是孫武在世,只怕也只有失敗一途吧。舍己短而揚己長,赫連勃勃不愧是一代名將。
  采用這樣的游擊戰(zhàn)術的胡夏軍,很快的就讓擁城自重的后秦嘗到了苦頭。甚至到了“嶺北諸城門不晝啟”的程度,就連后秦皇帝的姚興,這個曾經擊敗前秦苻登的名將也對此無能為力,面對形如鬼魅,無可下手的胡夏軍,只能哀嘆自己沒能早點采納姚邕的意見。
  面對后秦的堅壁清野,缺乏攻城實力的赫連勃勃把目光暫時的投向了西部的又一個力量,也就是前文提到過的鮮卑的一個苗裔部族禿發(fā)部所建立的南涼。禿發(fā)一部,按《魏書.列傳八十七》的說法是“鮮卑禿發(fā)烏孤,八世祖匹孤自塞北遷于河西。其地東至麥田、牽屯,西到濕羅,南至澆河,北接大漠!贝苏f法同《晉書.載記第二十六》,由是可見禿發(fā)一族和拓跋一族的血緣親近程度。而“禿發(fā)”這個姓氏的來源也很有意思,按《晉書》的說法是“壽闐立。初,壽闐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寢而產于被中,鮮卑謂被為‘禿發(fā)’”。但是,和同為鮮卑一族的慕容以及拓跋兩部不同的是,禿發(fā)部盡管上位者多仰慕中華文化并有極高的造詣,在社會的組織結構乃至政治體系上,禿發(fā)部卻還是原始的很。這一點,南涼自己也明白的很,南涼的大臣就有過一段這樣的評價“昔我先君肇自幽、朔,被發(fā)左衽,無冠冕之義,遷徙不常,無城邑之制,用能中分天下,威振殊境。今建大號,誠順天心。然寧居樂士,非貽厥之規(guī);倉府粟帛,生敵人之志。且首兵始號,事必無成,陳勝、項籍,前鑒不遠。宜置晉人于諸城,勸課農桑,以供軍國之用,我則習戰(zhàn)法以誅未賓。若東西有變,長算以縻之;如其敵強于我,徙而以避其鋒,不亦善乎!”《晉書.載記第二十六》,這段話在《晉書》中被認為是出自禿發(fā)利鹿孤的部將鍮勿侖之口,但也有說法是禿發(fā)利鹿孤的弟弟,也就是后來成為南涼的國王的禿發(fā)傉檀所說的。這段話我以為史料價值相當?shù)闹匾茄芯磕蠜霎敃r的社會的組成結構的極好材料。
  赫連勃勃在缺乏可以支持軍隊運轉―――這個時候的胡夏國,我以為僅僅只是抱有國名和一個粗糙的官爵體制,并沒有任何可以支持國家機器正常運作的自我資源―――下,以禿發(fā)傉檀不同意和親為名,將戰(zhàn)火點向了已經安逸了許久的南涼。
  面對如虎如狼一樣的胡夏軍,南涼軍頓時失去了陣腳。事實上,這幾年南涼被經營的有聲有色,主要還是要歸功于南涼此時的君主禿發(fā)傉檀。此人如果從外交上來看,就是夸稱十六國時代的第一高手,也并不為過。兵不刃血而取西涼重鎮(zhèn)姑臧,實在是第一流的杰作。但是,如果從軍事才干而言,則禿發(fā)傉檀連中流只怕也是勉強的很。而如此禿發(fā)傉檀,面對堪稱第一流戰(zhàn)將的赫連勃勃,后果可想而知了。初戰(zhàn),赫連勃勃率騎二萬,自楊非至于支陽三百余里,殺傷南涼將士萬余人,驅掠二萬七千口、牛馬羊數(shù)十萬。次戰(zhàn),赫連勃勃面對禿發(fā)傉檀的親自出擊,在自己被射傷的情況下,率領胡夏軍逆境而上,奮戰(zhàn)八十余里,殺傷南涼萬人,斬大將十余人。而這還不算,按《晉書.載記第三十》的說法,“以為京觀,號‘髑髏臺’,還于嶺北”。―――關于胡夏國的“骷髏臺”,還有一個說法見《魏書.列傳八十三》“及裕擒泓,留子義真守長安,屈孑伐之,大破義真,積人頭為京觀,號曰“髑髏臺”!笨磥砗者B勃勃之兇名,南北都有風聞。
  有了南涼的資源,赫連勃勃得以從容繼續(xù)他的既有戰(zhàn)略―――赫連勃勃的初期游擊戰(zhàn)術,可以說是針對自身不完善點的一個最好的修正,而讓他真正可以在戰(zhàn)略層面上考慮滅后秦問題的,則是在他獲得了后秦的鎮(zhèn)北參軍王買德之后,此人真正將赫連勃勃的天才戰(zhàn)術和胡夏國的存亡大戰(zhàn)略結合在了一起,采用了持久戰(zhàn)略,逐漸的改變著兩方的力量對比―――不斷的消耗著后秦的實力。這樣下去往復數(shù)次,曾經為中原一大國,以宗主國的身份支配著涼州各小國的后秦終于在這樣的持續(xù)性失血中被消耗的一干二二凈,這也最終導致了它在其后不久為劉裕所滅―――關于它如何被滅的,可以參考《南北志―――南朝篇》。
  在根基差不多穩(wěn)下來了之后,赫連勃勃終于決定認真考慮一下建都問題了。公元413年,也就胡夏國建立之后的第六年,赫連勃勃征伐民眾十余萬眾,在今天的陜西靖邊縣紅攙界公社白城子附近以當初救他出生天的叱干阿利為總監(jiān),筑起了一座堅城。而這個城市,其建造過程是相當?shù)难群蜌埲痰模稌x書.載記三十》稱“乃蒸土筑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并筑之”。這個城市的名字,根據赫連勃勃本人的看法是“朕方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tǒng)萬為名!泵麨榻y(tǒng)萬城。
  同時重用后秦降將王買德為謀士,設置百官、衙署,建立健全國家制度,圖謀發(fā)展。赫連勃勃生性殘暴,草菅人命,殺戮無度。凡造兵器完成后必殺工匠,死者數(shù)千;經常自立城頭,手執(zhí)弓劍,見不順眼者,輒殺之,臣下進諫,視為誹謗,先割舌頭而后殺頭。公元417年東晉圍長安,后秦姚泓投降國亡。赫連勃勃乘晉軍劉裕還軍東返時,南下關中,占領長安。公元418年即帝位于霸上,改元昌武,又改為真興,仍定都統(tǒng)萬城,長安為南都,命太子赫連璝鎮(zhèn)守,赫連璝為“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臺尚書”等。后來赫連勃勃厭惡太子,想廢掉赫連璝另立太子,赫連璝得知后起兵反,被其弟赫連昌所殺。于是赫連勃勃改立赫連昌為太子。公元425年赫連勃勃病死,謚武烈皇帝,廟號世祖,葬嘉平陵。赫連昌繼位。426年(宋元嘉三年,北魏始光三年),北魏圍統(tǒng)萬,奪取長安;次年攻下統(tǒng)萬。夏的殘余勢力在關中和隴東與北魏爭奪,431年還趁機滅了西秦,但終于無力對抗,夏主赫連定西遷河西,途中被吐谷渾襲俘,夏亡。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燕世系
高云
正始 407
3
高句麗王族,慕容寶收以為養(yǎng)子,賜姓慕容 407年,后燕禁衛(wèi)軍將領馮跋殺燕帝慕容熙,立慕容云(高云)為主,為其寵臣離班所殺
馮跋 太祖文成皇帝 太平 409
22
長樂信都人,漢族 高云被殺,馮跋平定變亂,稱天王
馮宏 昭成
皇帝
太平、太興 430
7
馮跋弟 馮跋病死,宏盡殺跋諸子,乃自立,436年為北魏所殺,宏走死高麗
  十六國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麗人高云,實際的建立者是鮮卑化的漢人馮跋。都龍城(今遼寧朝陽)。盛時有今遼寧西南部和河北東北部。歷二主,共二十八年。 馮跋(?~430),字文起,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父馮安,慕容永時仕西燕為將軍。西燕亡,馮跋東徙龍城,為后燕禁衛(wèi)軍將領。
  慕容熙荒淫無道,407年四月,馮跋等殺慕容熙,擁立后燕主慕容寶養(yǎng)子慕容云(即高云)為主。高云稱天王,以馮跋為使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掌軍國大權。409年十月,云被其寵臣離班等所殺,馮跋又殺離班等,自稱燕天王,仍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430年九月,馮跋病死,其弟馮弘殺跋諸子自立。馮弘之世,北魏連年進攻,掠徙北燕民戶。435年,馮弘遣使請高句麗出兵迎弘。436年四月,北魏大軍又攻龍城。五月,馮弘在高句麗軍保護下率龍城百姓東渡遼水,奔高句麗。北魏軍入占龍城,北燕亡。
  北燕“大司馬章”鎏金銅印 遼寧北票馮素弗墓出土
  馮跋統(tǒng)治時,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簡省賦役,獎勵農桑,懲治貪污,社會較為安定,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又建立太學,選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學讀書,培養(yǎng)統(tǒng)治人才。除以州郡治民之外,還以太子馮永領大單于,置前后左右四輔,推行胡、漢分治政策。馮跋、馮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當時南朝稱北燕為黃龍國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涼世系
沮渠蒙遜 太祖武宣王 永安、玄始、承玄、義和 401 34 33 66 臨松盧水人,匈奴族沮渠部,先世世為沮渠部酋豪 397年起兵反后涼呂光,擁后涼建慷康太守段業(yè)為涼州牧,建康公,401年殺段業(yè)而自立,稱張掖公,都張掖,412年占姑臧,稱河西王,421年滅西涼,據有涼州全境
沮渠牧健 哀王 永和 433
7
蒙遜第三子 蒙遜死,牧健以皇太子即位,439年,魏師來伐,勢窮請降,被殺,北涼亡
  北涼(401~439)十六國之一。盧水胡(或作匈奴族)酋長沮渠蒙遜所建。都張掖(今屬甘肅)。盛時有今甘肅西部及青海、寧夏、新疆各一部。397年后涼進攻西秦戰(zhàn)敗,呂光殺死從征的部下沮渠羅仇兄弟,羅仇侄蒙遜以會葬為名,與諸部結盟起兵反抗呂光,并與從兄男成推后涼建康(今甘肅高臺西北)太守段業(yè)為涼州牧、建康公 。399年段業(yè)入據張掖,自稱涼王。401年段業(yè)殺男成,蒙遜以此起兵 ,攻破張掖,殺段業(yè),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 ,建國北涼。412年十月蒙遜遷都姑臧,稱河西王。421年蒙遜滅西涼。433年四月,蒙遜死,子牧犍(亦作茂虔)繼位。439 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牧犍出降,北涼亡。蒙遜弟無諱等率殘余勢力西走,后立國于高昌 ,460年為柔然所滅。北涼沮渠氏聯(lián)合境內漢族大姓勢力,以郡縣方式管理人民,征發(fā)賦役。又大興佛教,譯經造像。還不時與劉宋互通使節(jié),使河西與江南的文化交流得以繼續(xù)保持。
  詳細歷史傳記
  北涼王朝是十六國時期京兆(今陜西西安)漢族人段業(yè)建立的。段業(yè)生年及身世不祥,雖為北涼的開國之君,但史書中沒有傳記。在《晉書 北涼載記 沮渠蒙遜傳》所附《段業(yè)》中,只記述了段業(yè):從小“博涉史傳,有尺牘之才,為杜進(前秦將軍,隨呂光征西域)之記室(掌管文書),從征塞表,儒素長者”。但他“素無權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讖記、巫覡、征祥,故為奸佞所誤”。的之言片語。杜進隨呂光征西域時,段業(yè)也隨同前往。后被呂光發(fā)現(xiàn),調到元帥大營升授他為“著作郎”,以后,呂光的文件、告示,皆出自段業(yè)之手。386年,呂光建后涼稱帝后,段業(yè)歷任尚書、建康(今甘肅高臺)太守。397年2月,呂光因西秦乞伏乾歸出爾反爾,數(shù)度叛離,決定出兵消滅他。呂光派他的庶長子、太原公呂篡攻克金城(今甘肅蘭州),弟弟天水公呂延帶著大將、沮渠部落酋長沮渠羅仇、沮渠麹粥兄弟攻克臨洮、武始、河關,后因呂延麻痹輕敵,兵敗被殺,涼軍被迫撤退。呂光埋怨沮渠羅仇、沮渠麹粥護衛(wèi)不力,以敗軍之罪殺了沮渠羅仇、沮渠麹粥二兄弟。
    沮渠部是匈奴的一支,其先祖世為匈奴左沮渠王,他們以部落為姓。東漢時,因初居盧水(今青海西寧)一帶,又稱盧水胡。三國時向南擴展到今四川北部,一部分則居于今甘肅武威附近,原以游牧為業(yè),后部分改為農耕。385年,呂光征西域班師回朝途中,沮渠羅仇歸附了后涼,被呂光任命為西平太守,建忠將軍、尚書。沮渠麹粥被命為三河太守。沮渠羅仇被殺后,沮渠羅仇的侄兒,時任沮渠部落酋長,在當時后涼建康太守段業(yè)部下為將的聚渠蒙遜,在二位伯父的靈柩運回故鄉(xiāng)臨松(今甘肅肅南縣)安葬之日,鄉(xiāng)親好友與諸部落一萬多人參加,沮渠蒙遜當眾大哭道:“呂王昏耄,荒虐無道,豈可不上繼先祖安時之志,使二父懷恨黃泉”?在場眾親友聽了,無不痛恨呂光。于是,沮渠蒙遜與眾盟誓,共討呂光。一旬之間,就有一萬多人前來投奔。從此,沮渠蒙遜起家,他率領隊伍左沖右突攻陷臨松,斬殺了呂光的中田護軍馬邃和臨松令井祥,屯兵于金山。沮渠蒙遜的堂兄,時任后涼晉昌太守的沮渠男成也起兵響應。率部進軍建康,勸說建康太守段業(yè)起兵反涼。段業(yè)素與呂光的尚書王祥、侍中房咎等權臣不睦,這次出任建康太守就是被他們所排擠,段業(yè)怕以后被他們所害,于是同意舉旗起義。沮渠蒙遜知道后,也由臨松率部來歸,與段業(yè),沮渠南成和兵一處,兵力大大加強。因為沮渠男成、沮渠蒙遜年紀尚輕、職爵也低,于是二人共推段業(yè)為盟主。397年5月,段業(yè)自稱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璽,建都駱駝城(今甘肅高臺縣南22公里處)。399年2月,段業(yè)改稱涼王,遷都鹿得城(今甘肅張掖西北十五公里處),改元天璽。因張掖在河西四郡之北,故史稱北涼。
    段業(yè)稱王后,任沮渠蒙遜為張掖太守、臨池公、尚書左丞;任沮渠南成為輔國將軍,負責軍國大事。段業(yè)同沮渠蒙遜雖然是君臣關系,但沮渠蒙遜并不買段業(yè)的帳,因為北涼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沮渠蒙遜兄弟手中。這樣,段業(yè)當然很不滿意,于是他們君臣之間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因為沮渠蒙遜感到奪取北涼政權的時機還不成熟,又怕遭到段業(yè)的暗算。401年,沮渠蒙遜主動要求去安西當(今甘肅敦煌東北)太守,以等待時機。段業(yè)覺得沮渠蒙遜離開張掖再好不過,于是十分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要求。離開張掖前,沮渠蒙遜絞盡腦汁地想出一個極其陰險的奪權方案。五月的一天,沮渠蒙遜向沮渠男成告別,并約好時間一同去蘭門山祭祖,然后,派自己的親信許咸密報段業(yè),說沮渠南成準備借祭山之機發(fā)動叛亂。過了幾天,沮渠男成果然向段業(yè)稟報說,要與兄弟到蘭門山祭祖,途中被段業(yè)預先埋伏好的士兵捕殺。沮渠男成一死,沮渠蒙遜泣不成聲的對部下說:“男成對北涼無限忠誠,如果沒有男成,段業(yè)能有今天的基業(yè)嗎?可段業(yè)卻無辜把他殺害,難道諸位就不能為他報仇嗎?況且涼州現(xiàn)在兵荒馬亂,段業(yè)能收拾這個爛攤子嗎”?沮渠男成平時很得人心,諸部將都愿意為他報仇。所以,沮渠蒙遜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起兵攻打段業(yè),附近的羌、胡也紛紛響應,段業(yè)身邊的兵將也大都投降了沮渠蒙遜。沮渠蒙遜很快就攻下了張掖城,抓住了段業(yè)。段業(yè)對沮渠蒙遜哀求說:“我現(xiàn)在孤身一人,希望你給我留條活路,讓我回家同妻子團聚”。沮渠蒙遜不容分說,馬上下令讓士兵殺死了段業(yè)。段業(yè)自開國到被殺共在位四年。
    段業(yè)死后,沮渠蒙遜的部將梁中庸等人,推舉沮渠蒙遜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改元永安。即位之初,沮渠蒙遜感到國力不夠強大,比較注意同周圍鄰國建立和睦關系,以避免爭端。即位當年,沮渠蒙遜就稱藩于后秦,被姚興任命為河州刺史,封西海候。沮渠蒙遜還把兒子沮渠奚念送到南涼作人質,以求和平。但南涼國主禿發(fā)利鹿孤以奚念年齡太小為借口,故意刁難,指名要沮渠蒙遜的弟弟、沮渠蒙遜的得力助手,時任建忠將軍、都谷候沮渠挐為人質,沮渠蒙遜被迫答應,但對南涼一直耿耿于懷。410年,沮渠蒙遜自感羽毛豐滿,親率三萬大軍攻擊南涼,迫使南涼國主禿發(fā)傉檀遷都樂都,沮渠蒙遜奪取了南涼國都姑臧。412年11月,沮渠蒙遜由張掖遷都至姑臧,改稱河西王,改元玄始。南涼禿發(fā)傉檀不甘心失敗,于413年再次進攻北涼,結果又以失敗告終,還被沮渠蒙遜追到樂都城下,迫使南涼以太尉俱延為人質求和。沮渠蒙遜在征伐南涼的同時,也向西涼用兵。410年,沮渠蒙遜在馬廟打敗了西涼太子李歆;418年9月,又派兵搶割了西涼的莊稼。420年,沮渠蒙遜想消滅西涼,便使出一計,七月,他聲稱要攻打西秦的浩臺,到浩臺后,又偷偷把隊伍拉回川巖。西涼國主李歆見有機可乘,,便帶領三萬兵馬去襲擊北涼的國都張掖,到了杜瀆澗時,遭到了沮渠蒙遜的埋伏,西涼全軍覆沒。421年3月,沮渠蒙遜滅掉了西涼,占領了整個涼州地區(qū)。433年4月,沮渠蒙遜病重,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對三兒子沮渠牧犍說:“我已經答應把你妹妹興平公主送到北魏后宮,他們已經來人迎娶。我將告別人世,就不能為你妹妹送行了。你為我辦理完喪事以后,抓緊時間把她送給拓跋燾”。第二天,沮渠蒙遜就停止了呼吸。沮渠牧犍即位后,為父親辦理完喪事,就把還在悲痛之中的興平公主嫁給了拓跋燾。拓跋燾十分高興,把興平公主封為右昭儀,并派寧西將軍李順到北涼封沮渠牧犍為都督涼、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諸軍事,車騎將軍,涼州刺史,并加號為河西王。
    沮渠牧犍,字茂虔,自幼酷愛學習,對有學問的人非常尊重。即位以后,他把西北地區(qū)的文化名人闞駟遜、張湛、所敞、陰興、宋欽、趙柔、程駿、程弘等人請到國都,或把他們提拔到顯要位置,或讓他們主持太學,或讓他們輔導太子學習。北涼由于處于絲綢之路通道,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很受北魏的重視,因而沮渠牧犍也頗受拓跋燾的青睞。但作為一個國君,最討厭受別人的擺布。沮渠牧犍表面上對北魏很謙恭,內心卻有自己的打算,北魏強大,南朝劉宋也不弱,腳踏兩只船總比受北魏一家擺布要好得多。于是他派人出使建康(今江蘇南京),與劉宋也建立了外交關系,宋文帝劉義也封沮渠牧犍為:都督涼秦等四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河西王。這樣,沮渠牧犍成了南北兩朝天子同時承認的藩王。沮渠牧犍把河西的一些書籍送給劉宋,也從劉宋那里得到了幾十種書籍。沮渠牧犍還在柔然和西域的一些部落中敗壞北魏的名聲,挑撥這些國家與北魏的關系。沮渠牧犍對他們說:“北魏已經衰落不堪,現(xiàn)在天下為我獨強,以后再有北魏使者到了你們國家,不用再理會他們”。西域的一些國家不明真相,信以為真,開始與北魏貌合神離。
     437年春天,拓跋燾對大臣們說:“這幾年我們同西域的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些國家對我們很有誠意,經常向我們朝貢。為了保證我們之間的道路暢通無阻,有必要把北涼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三年前,北涼的興平公主成了我的右昭儀,從此以后,我們同北涼的關系更加密切了,F(xiàn)在我想把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讓她督促牧犍永遠實行親魏政策”。大臣們聽罷,異口同聲地說:“妙計,妙計”!當天下午,拓跋燾就把妹妹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詳細說明了派他到北涼的用意。武威公主先是沉默不語,過了許久才勉強地點頭表示同意。和親自古以來就是君主們的一種重要政治手段,武威公主是個細心人,她非常理解哥哥的用心。臨出發(fā)前,她到了大臣李順家中,向他詢問河西的具體情況。李順曾十二次出使涼州,對河西的山川形勝,風土人情,了如指掌,于是便繪聲繪色地向武威公主作了描述。這年秋天,武威公主嫁到了北涼。沮渠牧犍受寵若驚,。武威公主被封為皇后。沮渠蒙牧犍還特地派宰相宋繇向北魏奉獻了五百匹良馬,五百斤黃金,并同時請示對武威公主的稱謂問題。經過北魏大臣們的反復討論,最后一致認為,按照禮儀,母以子貴,妻從夫爵,沮渠牧犍的母親應稱河西國太后,武威公主在北涼稱王后,在北魏則稱公主。沮渠牧犍原本有皇后,他的皇后是西涼國主李暠的女兒李敬愛。420年7月,西涼國都被北涼攻陷,李公主和母親尹氏成了北涼的俘虜,被押送到姑臧。北涼國君沮渠蒙遜在與李公主母女交談之后,發(fā)現(xiàn)李太后是一位愛國之心和憂患意識都很強烈的女姓,李公主又是一位十分嬌艷的豆蔻少女,便赦免了她們母女。后李公主多次到沮渠蒙遜處謝恩。一次,太子沮渠牧犍在父皇處見到李公主,深為他的姿色傾倒,主動提出把她召進太子宮,李公主成了王太妃。沮渠牧犍繼位后,李公主升為皇后。武威公主的到來,給李皇后帶來無限的悲傷和痛苦。李皇后深知,沮渠牧犍為了北涼政權的穩(wěn)定會不顧一切的依靠北魏,為了爭取主動,免去難看,李皇后征得沮渠牧犍的同意后,于同年年底和母親一起回到了酒泉。
    武威公主剛到北涼時,沮渠牧犍出于對他心目中大國的敬畏,對公主比較敬重和體貼,但時隔不久,他和嫂子李氏勾搭成奸,冷落了武威公主。武威公主察覺后,把沮渠牧犍罵了個狗血噴頭。適得其反,這頓臭罵反而使沮渠牧犍產生了逆反心理,與李氏打得更加火熱。李氏非常了解武威公主的品性,料到他不會罵過了事,于是于439年3月,將毒藥放入武威公主的飯中。不知是李氏放的毒藥失效,還是放的毒藥量不夠,總之武威公主吃后總是嘔吐,臉色蠟黃,并沒有危及到生命。武威公主被毒的消息傳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燾立即派御醫(yī)帶著藥物火速趕到姑臧,為公主精心治療,同時命令沮渠牧犍立即交出李氏送到平城。沮渠牧犍這時已與李氏達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怎么也舍不得將她送到平城,于是便把李氏送到酒泉居住。拓跋燾忍無可忍,很快就羅列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條罪狀,出兵北涼。439年8月,拓跋燾達到姑臧城下,喝令沮渠牧犍投降。沮渠牧犍這時已向柔然(柔然:也稱柔蠕、蠕蠕、芮芮、茹茹等,該族核心部落首領郁久閭氏源出東胡中鮮卑的后裔。其語言風俗與早期拓跋鮮卑同,公元四世紀初,車鹿會始有部眾,自號柔然,意為聰明、賢明。六傳至郁久閭社侖,兼并了敕勒各部及匈奴殘眾,建立了部落聯(lián)盟,郁久閭社侖稱豆代可汗。疆域有東起遼東半島,西至焉耆,南北包括大漠南北,存在153年。柔然王朝略)求救,估計援兵很快就到,所以根本就不理會拓跋燾。但是,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萬年卻認清了形勢,出城向北魏投降。姑臧也隨即被攻破,沮渠牧犍率文武百官五千人投降,姑臧百姓二十余萬人和府庫中的無數(shù)珍寶盡歸北魏。沮渠牧犍被送到平城,因為他是武威公主的丈夫,仍能受到拓跋燾的禮賓待遇。沮渠牧犍反思自己對武威公主的言行,極其痛心的哀求武威公主原諒他。武威公主顧念夫妻之情,況且他們還有一個女兒,便同意與他和好。然而,公主和一個亡國之君生活在一起,雖然夫妻合美,相敬如賓,實際上沮渠牧犍已是一個囚犯,身不由己了,而且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危險。447年1月,有人告發(fā)沮渠牧犍和北涼的遺臣遺民勾勾搭搭,同時還在他家搜出了毒藥,沮渠牧犍父子曾經用毒藥毒死過數(shù)以百計的無辜者。為此,拓跋燾盛怒之下讓太常卿崔浩給沮渠牧犍送去一張賜死的詔書。崔浩宣讀完詔書后,沮渠牧犍緊握武威公主的手,相對無言,過了許久,沮渠牧犍扭頭走進另一間房子自殺了。拓跋燾以王禮將沮渠牧犍葬于平城郊外。
     439年,拓跋燾攻下姑臧后,又派鎮(zhèn)南將軍奚眷進攻酒泉。時任沙州刺史、酒泉太守,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料定自己不是北魏的對手,便撤離酒泉,投奔高昌。半年之后,沮渠無諱又帶兵奪回酒泉。這時的北魏正準備向江南用兵,無暇顧及河西地區(qū),便把沮渠無諱封為酒泉王。但是,沮渠無諱不但不對北魏感恩戴德,反而想收復北涼的失地,這下可激怒了北魏,441年4月,拓跋燾派奚眷進攻酒泉,奚眷把酒泉包圍了半年之久。城中的糧食已全部吃光,一萬多人活活餓死,酒泉終于被攻破。沮渠無諱承酒泉被攻陷的混亂之際逃出城外,渡過流沙,投奔占據了鄯善的弟弟沮渠安周。442年9月又占據了高昌為都,改元承平元年,被宋文帝劉義封為涼州刺史、河西王。444年6月,沮渠無諱病死,他的弟弟沮渠安周繼位。沮渠安周初為屋蘭縣侯,樂都太守。439年,拓跋燾攻下姑臧后,又派鎮(zhèn)北將軍封沓攻取樂都,沮渠安周逃奔吐谷渾(吐谷渾:十六國時活躍在今青海、甘肅及四川部分地區(qū)鮮卑慕容氏的一支,首領曰吐谷渾,故族名、國號也稱吐谷渾。都城設在今青海湖西,興?h東南,唐乃亥鄉(xiāng)龍曲溝東的伏俟城。曾一度占據鄯善、和田一帶。吐谷渾王朝略)。440年2月,沮渠無諱奪回酒泉,沮渠安周才返回酒泉。441年,沮渠安周奉哥哥之命攻打鄯善,結果大敗而歸,后乘鄯善國內亂之機占領了鄯善,被劉宋封為西域戎己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460年,柔然攻占高昌時被殺,北涼滅亡。
    北涼自段業(yè)397年開國至439年降魏計四十三年;沮渠無諱440年被封酒泉王至沮渠安周460年被柔然所殺計二十年。北涼共歷五主,六十三年。

姓名 廟號 即位
時間
在位
年數(shù)
世系 備注
冉魏世系
冉閔 平帝
350 3 父瞻原屬乞活軍,為石虎養(yǎng)孫  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 冉閔(ran min)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民族英雄,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冉智 惠帝 352 0 平帝幼子,母董皇后。
  十六國時期漢族冉閔所建政權。都鄴城(見鄴)。歷二主三年,冉閔為平帝,其子冉智為惠帝。不在十六國數(shù)之內。
  冉閔為石虎養(yǎng)孫,改姓名石閔,是石趙統(tǒng)治集團中較重要的將領,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349年石虎死,諸子爭立,互相殘殺,閔乘后趙政局混亂,又得大司馬李農之助,于350年正月殺石鑒,自稱皇帝,國號大魏。復姓冉氏,仍都鄴城,史稱冉魏。石鑒死后,石祇(石虎子)據襄國稱帝,聯(lián)合羌酋姚弋仲和鮮卑族前燕慕容儁,與冉閔常相攻伐。351年石祇為其部將劉顯所殺。352年閔攻破襄國,殺劉顯,消滅了后趙的殘余勢力。其時,慕容儁勢力漸盛,南下冀州,冉閔率軍抵抗,兵敗被俘,前燕軍攻入鄴城,冉魏亡。
  冉閔在建立魏國的過程中對胡羯不論貴賤、男女、老少一律誅殺,共死二十余萬人。冉魏建立后,立即與東晉政府聯(lián)系,請求派兵共同討伐胡人;又清定九流,實行九品官人法(見九品中正制),以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在經濟上,開倉散糧,以求得百姓的擁護。在軍事上,竭力與后趙殘余勢力石祇、羌酋姚弋仲、前燕慕容儁爭衡。由于殘酷的民族仇殺和連綿的戰(zhàn)爭,加之饑饉,先前被遷到冀州、司州的胡漢各族人民數(shù)百余萬各還本土,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甚眾。冉魏轄地漸小,人口銳減,農業(yè)生產陷于停頓,于352年終為前燕所滅。
  說明:冉閔對羯人報復的原因
  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兇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shù)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shù)個州開展)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fā)男女十六萬,運土筑華林苑及長墻于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shù)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余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尸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后宮肆意變態(tài)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于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shù);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墻上掛滿漢人人頭,尸骨則被做成“尸觀”,恐嚇世人,數(shù)萬反抗將士的尸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xiàn)繁殖。
  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qū),數(shù)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chuàng)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guī)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shù),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堂皇”宮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 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shù)屠殆盡。”
  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民族英雄,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tǒng)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總人口2000萬,北方發(fā)達地區(qū)大概1200萬),冉閔解放鄴都后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石虎統(tǒng)治后期,冉閔救濟饑民。冉閔推翻后趙,分兵四面出擊,與各大小胡酋互攻,數(shù)百萬胡人被中原人們驅逐(石虎強遷到鄴城的共計幾十萬漢人,也有近半數(shù)在動亂中返還家鄉(xiāng),中途大部份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蠻等各民族數(shù)百余萬,返還隴西或河套等地的家鄉(xiāng),九大石胡甚至遷回中亞。返遷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掠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造成中原百余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中國歷史上后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中,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滅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數(shù)量大減,民間漢人恢復增長。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戰(zhàn)。這才開始了和睦共處.五胡亂華時的少數(shù)民族往往打戰(zhàn)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當然往后發(fā)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zhàn)爭中,胡族大量戰(zhàn)死,胡族彼此之間也相互滅族。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zhàn)爭使胡人人口枯竭.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qū)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后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后會是什么樣?首先胡人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并不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也會像別外三大古國一樣被異族取代。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只留下四五百萬,這得主要歸功于兇奴人和源于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qū)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 冉閔滅后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兇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后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 羯族與兇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可惜的是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后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卑入主中原。
  正因為這樣,當冉閔首舉義旗,才會應者云集,遠在隴西的漢民也紛紛響應!若無冉魏,已無中華至今日!也可以說 世無冉閔,中華文明已從地球消失!

姓名 廟號 即位
時間
在位
年數(shù)
世系 備注
西燕世系
慕容泓 384 1 < color=#0000ff>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 鮮卑人。< color=#0000ff>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前燕時期慕容俊在位時被封為濟北王。370年,前燕為前秦所滅后,包括慕容泓在內的眾多鮮卑慕容部人被遷往關中。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戰(zhàn)大敗,對境內各族的控制力減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泓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變,時任北地長史的慕容泓聽聞后即至關東召集鮮卑部眾,自稱都督陜西諸軍事、大將軍、雍州牧、濟北王,并奉慕容垂為吳王。原本慕容泓只想東回前燕故地并投奔慕容垂,但在屢次擊敗前秦軍后,遂轉而西進前秦都城長安,并改元燕興。不久,謀臣高蓋等人認為慕容泓德望不如其弟慕容沖,且用法苛刻嚴峻,于是殺慕容泓,改立慕容沖。慕容泓在位時雖未正式稱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歸附慕容垂,惟建立年號已表示有獨立于其他政權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為西燕之建立者。
慕容沖 太宗威皇帝 384 2 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    370年,前燕為前秦所滅后,包括慕容沖及其兄慕容泓在內的眾多鮮卑慕容部人被遷往關中。慕容沖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堅的孌童,與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堅寵幸,長安因而有歌謠:“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苯涍^王猛勸諫,慕容沖才被送出宮。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戰(zhàn)大敗,對境內各族的控制力減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沖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變,慕容泓亦于關中舉兵稱濟北王,因此時任平陽太守的慕容沖也在河東起兵,其后并歸慕容泓,一同西進長安。不久,謀臣高蓋等人認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沖,且用法苛刻嚴峻,于是殺慕容泓,改立慕容沖為皇太弟。385年,慕容沖即皇帝位于阿房宮,改元更始,之后經過一番慘烈的攻防后占領長安。慕容沖貪圖入據長安的安逸,又因為畏懼慕容垂的強大,不敢東回鮮卑人的故地,因而軍心思變。更始二年(386年),為左將軍韓延所殺,變軍擁立將軍段隨為燕王。慕容沖后來被謚為威皇帝。
段隨 燕王 386 0.1 慕容沖將 西燕皇帝慕容沖因為不想率眾東歸,引起部眾的怨恨,于更始二年(386)二月被左將軍韓延攻殺后,燕貴族段隨被擁立為西燕王,改元昌平。段隨不是慕容宗親,威望和勢力都不足以震懾部眾.因此,帶三月間,宗親勢力的代表仆射慕容恒和尚書慕容永便發(fā)動政變,殺死段隨。
慕容钑 386 0.1 386年三月﹐慕容永等殺段隨﹐立慕容钑(一作覬)為燕王﹐率鮮卑男女三十馀萬人離長安東去。
慕容瑤 386 0.1 西燕帝慕容沖之子 慕容瑤(?—386年),一作慕容望,鮮卑人。386年,西燕連續(xù)數(shù)起政變后,慕容瑤被左仆射慕容恒擁護繼立為燕帝,改元建平,但是部眾都離開慕容瑤,往歸尚書慕容永,不久慕容瑤為慕容永所擒,被殺。
慕容忠 386 0.1 西燕帝慕容泓之子 慕容忠,鮮卑人。386年,西燕連續(xù)數(shù)起政變后,左仆射慕容恆擁護慕容瑤繼立為燕王,但是部眾都離開慕容瑤,往歸尚書慕容永,慕容永稍后擒獲慕容瑤并將其殺害,慕容忠遂被立為西燕帝,改元建武。惟數(shù)月后,慕容忠又被將軍刁云所殺。
慕容永 386 8 慕容部首領慕容廆其弟慕容運之孫(一說為其子) 慕容永,字叔明,鮮卑人,是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堂侄。370年,前燕為前秦所滅后,許多前燕鮮卑慕容部人被遷往關中,慕容永因此至長安。因家中貧困,與妻子二人常在市場賣靴子維生。385年,西燕慕容沖稱帝,以慕容永為將軍。386年,在經過一連串的政變后,慕容永擁立慕容忠為帝,被命為太尉,守尚書令,封河東公。數(shù)月后,慕容忠被將軍刁云所殺,慕容永于是被推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雍秦梁涼四州牧、河東王,暫對后燕帝慕容垂稱臣。數(shù)月后,慕容永進據長子,即皇帝位,并改元中興。中興八年(393年),< color=#0000ff>后燕大舉伐西燕,明年(394年)滅西燕,慕容永被殺,西燕亦亡。
    十六國時期鮮卑族慕容泓所建政權。都長子(今山西長治)。不在十六國數(shù)之內。盛時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歷七主﹐共十一年。
西燕王國遺址
  作為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燕王國國都古城址位于今山西省長子縣雍河、嵐水河支流的南岸,現(xiàn)存東北角城墻、北城、西城墻和西南城,保存較清楚。從今北高廟烈士陵園(縣城北)到丹朱鎮(zhèn)河東村西270米,再沿雍河南岸向西300米,構成北城墻。向南沿雍河構成西城墻。向西南曲折行1742米,為南城墻;据喞宄麄城址為長方形。城基寬8—10米,夯窩密集,夯層厚8——10厘米,夯土層明顯,為板筑法,穿孔桿直徑30厘米。東、西城墻破壞嚴重,現(xiàn)只存城基。西南城角矗立于地面,高4.5米。夯土層十分明顯,保存較好。在古城址北側發(fā)現(xiàn)有商代墓地。城角還殘留大量的東周時代的繩紋板瓦和筒瓦殘片。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對古城址進行過勘測。在北起丹朱鎮(zhèn)小河村、南至孟家莊村的約1.5平方千米范圍內,發(fā)現(xiàn)并配合基建發(fā)掘了商、東周及戰(zhàn)國墓群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木器、陶器等文物900多件。1972年、1973年、1979年,相繼在北高廟發(fā)現(xiàn)商代墓一座,羊圈溝發(fā)掘東周墓4座,后又在牛家坡發(fā)掘了4座墓葬,出土有青銅禮器和玉器,其中7號墓為最大,均為土坑豎穴墓。出土文物800余件。1989年,山西省考古所又在孟家莊村北進行發(fā)掘。共清理墓葬18座,墓式為豎穴土坑墓,出土文物118件。主要有銅劍一把,銅帶鉤9件及鐵帶鉤2件,玉環(huán)1件等。
  在西燕王國國都古城西20里處,石哲鎮(zhèn)有一個村莊一直就叫“墓穴”村,又稱“墓學”,為什么以墓穴定為村名,當?shù)亓鱾饔形餮喙艊粶绾螅瑖饺萦辣粴⒑笤嵘碛诖说。原先是住有國君守墓人,隨著發(fā)展就演變?yōu)橐粋行政村,F(xiàn)村東有座土地廟,據傳修廟的磚石就是從村里古墓處挖來的。村人為避忌諱,經省民政廳批準,改稱“晉容”村。
  此外,當?shù)剡流傳有其他有關西燕古國的口頭傳說,為正史的記載豐富了資料,使得我們今天揭開了西燕古國的神秘面紗,為三晉歷史又添一道風景線。

姓名 即位
時間
在位
年數(shù)
備注
西蜀世系
譙縱 405 9 中國十六國時期后蜀國君,漢族。巴西充國縣(今南充南部)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為東晉安西府參軍.義熙元年(405),益州刺史毛璩遣譙縱等領諸縣氐兵東下征討桓玄,士兵不愿離鄉(xiāng),譙縱當時在軍中擔任參軍,個性一向和藹謹慎,大家都很喜歡他,侯暉、陽昧逼其反叛,于是想要推他為首領,譙縱本人不肯接受,投水欲自殺,被救起后又向大家叩頭拒絕,然而變軍仍以暴力逼他就范.攻占涪城(今四川涪陵)后,誅西夷校尉毛瑾,自稱梁、秦二州刺史.遣弟譙明子在綿竹設伏兵大敗毛璩部下王瓊.毛璩死,縱自稱成都王,以譙洪為益州刺史,譙明子為鎮(zhèn)東將軍、巴州刺史.四年,擊敗晉征蜀都督劉道規(guī).向后秦姚興稱臣,姚興封譙縱為大都督、相國、蜀王,加九錫封為蜀王.九年,既公元413年.劉裕以朱齡石為益州刺史,率兵2萬,自江陵討縱,納劉鐘之計,斬侯暉,大敗譙軍,攻入成都.譙縱自縊而亡,西蜀亦亡.
      西蜀(405年 - 413年),有時亦稱后蜀,< color=#0000ff>十六國時期由漢人譙縱建立的政權,不屬于傳統(tǒng)定義下的十六國之一,其統(tǒng)治地區(qū)大抵以四川盆地為范圍。
  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益州刺史(又自領梁州攻取漢中)毛璩,起兵3萬計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桓振(乃桓玄從子)。令參軍譙縱及其將侯暉領諸縣氐人,走涪江東下,會師伐江陵桓振。蜀兵不愿東征,侯暉遂與巴西楊昧合謀,發(fā)動兵變,以武力逼譙縱為主,并出兵攻殺毛璩弟西夷校尉毛瑾于涪城(今綿陽市東北涪江東岸)。譙縱遂自稱梁、秦二州刺史,兵指西南的成都。毛璩聞變,自略城徒步趕回成都,令參軍王瓊帶兵3千前去討縱,又令弟毛瑗帶兵4千繼后,譙縱遣弟譙明子及侯暉領兵對敵。兩軍在廣漢相遇大戰(zhàn),侯暉戰(zhàn)敗退綿竹,譙縱命譙明子設伏二道以待王瓊。王瓊身陷重圍,才發(fā)現(xiàn)中伏,至毛瑗兵到,才殺出理圍。但部隊傷亡慘重,無力再戰(zhàn),只好退回成都。譙縱兵抵成都,益州營戶李騰開門迎縱兵。譙縱殺卻毛璩、王瓊、毛瑗等,自稱成都王。以從弟譙洪為益州刺史;以親弟譙明子為巴州刺史、鎮(zhèn)東將軍,率兵駐白帝城,防晉軍東來。
  四川脫離東晉獨立,這關系著南朝的安危,南朝主政者決不允許這個現(xiàn)實存在;四川難以單獨抗擊東晉的討伐,要保持政權則必須靠近北朝。北朝如能不戰(zhàn)而控制四川,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控制四川的目的是為了順流而下進攻南朝,這是兩晉南北朝的歷史證明了的。這就是后蜀九年兵連戰(zhàn)接的原因。
   406年,益州刺史司馬榮期攻破白帝城,擊敗譙明子;年下,龍驤將軍毛修之,與司馬榮期、文處茂、時延祖等率晉軍攻后蜀,至宕渠因內部發(fā)生變亂而退走。
   407年(義熙三年),毛修之與漢嘉太守馮遷合兵,擊殺前年叛亂的楊承祖,準備繼續(xù)進兵討伐譙縱,因益州刺史鮑陋反對未成。
   408年,襄城太守劉敬宣,受劉裕之令,率兵5千攻后蜀。秋七月,兵入三峽中,遣巴東太守以2千人出外水(今岷江);他與鮑陋、文處茂、時延祖等率主力由墊江(今合川)走內水(涪江),轉戰(zhàn)至黃虎(今射洪一帶),離成都只有500里。這里,后秦姚興也遣平西將軍姚賞,南梁州刺史王敏將兵2萬人入援;譙縱也派輔國將軍譙道福,率眾拒險死守。兩軍相持60余日,晉軍不能進,且軍中食盡,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軍還"。
   409年,譙縱接受后秦的封賞為蜀王。次年,譙縱以桓謙(桓玄族黨)為荊州刺史,以譙道福為梁州刺史,起兵2萬攻東晉的荊州。后秦姚興也令前將軍茍林統(tǒng)騎兵前來相助。并派人與東面盧循相通。
  譙道福攻破巴東(今奉節(jié)),殺死晉的守將時延祖等;钢t率兵進入荊州,招集舊部,得2萬余人,進駐江陵西北的枝江。茍林的騎兵在尋陽擊敗入援建康的司馬鎮(zhèn)之,進軍到江陵東南的江津。晉的荊州江陵處有兩面夾擊之中;晉都健康又受到戶循的進攻,不但沒有援兵,音信也阻隔不通;守嘉陵江的荊州將士也在另謀去就,這個形勢對晉軍十分不利。守嘉陵江的劉道規(guī)首先安定部眾,他向眾將士說:"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他這樣一講,反而沒有人走了。恰好,這時雍州刺史魯宗之率數(shù)千人由襄陽南下援江陵。有人還懷疑魯宗之有異圖,劉道規(guī)則單騎往見,并委之以守江陵的重任。他則率統(tǒng)全軍之眾,首先攻擊西北的桓謙。迅速戰(zhàn)敗桓謙,回師打敗茍林,取得了這次反擊戰(zhàn)的完全勝利。譙縱經此失敗后,再也無力向東晉進攻了,后蜀也就很快的走向了它的末日。
   411年后蜀軍敗回四川。412年,東晉劉裕又籌劃取蜀,以西陽太守朱齡石為益州刺史,率寧朔將軍臧熹、河間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劉鐘,起兵2萬攻后蜀。出發(fā)前,劉裕與朱齡石根據前次劉敬宣走內水相持失敗的教訓,訂下誘蜀人防內水,主力走外水的速戰(zhàn)之策。為了防止風聲早播、蜀人審得虛實,劉裕具一錦函,旁書"至白帝乃開"。

查看更多十六國 中國歷史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