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1216584714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這首詞是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初到黃州貶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

④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

⑤省:明白。

翻譯】:

彎彎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時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賞析】:

此篇是詞人被貶居黃州后的抒懷之作。詞借詠孤雁夜飛抒寫政治失意的孤寂憂憤之情,表現(xiàn)詞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寫詞人獨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出一幅夜深人靜的畫面:半輪殘月高高地掛在梧桐樹梢,漏壺已盡,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靜。在這樣孤寂的夜里,“誰見幽人獨往來”,誰能看見那幽居人獨自往來呢?他隱約出沒,就像那“縹緲孤鴻影”。詞人以寥寥筆墨,即將一個獨來獨往、心思縝密的“幽人”形象描出來。末二句虛實相間,先寫“幽人”獨自走來,后將人、鳥形象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又以詩意之美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缺”、“ 疏”、“斷”幾字寫盡幽獨凄清的心境,為上片罩上悲涼的氣氛。

下片承接上文,專寫孤鴻,借孤鴻寄托自己滿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龍附鳳的情懷。“驚起卻回頭”一語雙關,既可言說孤鴻被驚起而回頭,也可言說“幽人”猛回頭。而下句“有恨無人省”也是兩層意思,一層為孤鴻因無故被驚起,故心懷怨恨,無人理解。另一層意思為詞人所思,言自己被貶謫黃州時的孤寂處境!皰M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選求棲息處的情景,寧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棲息高枝。此處,詞人運用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了自己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绑@”、“恨”、“寒”、“寂寞”、“冷”等詞眼寫出詞人在患難之中“憂讒畏譏”的情緒。

全詞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冷峻,為詞中名篇。黃了翁《蓼園詞選》評為“超詣神品”。黃庭堅《山谷題跋》說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閱讀訓練】:

1、詞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詞句是        ,         。

2、這首詞寫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認為本詞哪些詞或句子用得好?為什么?(2分)

4、蘇軾一生遭際坎坷,但樂觀自強,筆耕不輟,從而拓寬了宋詞的新境界,開創(chuàng)了宋詞豪放一派。歷來公認,最能代表該派風格的代表詩句是"  "。與此相對的宋詞婉約派,歷來公認,最能體現(xiàn)該派風格的代表詩句則是“      ” 。(2分)

5、請結合全詩,從塑造形象、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角度,對"揀盡寒枝不肯棲"一句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2、孤獨、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如:“缺”、“疏”、“斷”幾個字寫出了幽獨凄清的心境。

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楊柳岸曉風殘月 

5、本詞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懷、以物寫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擬人化……),借寫縹緲孤鴻的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物象化。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也可認為是"良禽擇木而棲",故無枝可棲),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從而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點(孤獨)各1分,對于該句的解釋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