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原文、注釋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邊①,聞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擊之②。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备叩鄄宦,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圍④。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jié)和親之約⑤,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興師十萬⑥,日費千金”。夫秦常積眾暴兵數(shù)十萬人,雖有覆軍殺將系虜單于之功⑦,亦適足以結(jié)怨深仇,不足以償天下之費。夫上虛府庫,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國,非完事也⑧。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qū),所以為業(yè)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⑨,禽獸畜之⑩,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11),而下(修)〔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則慮易(12)。乃使邊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離心,將吏相疑而外市(13),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4)。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權分乎二子(15),此得失之效也(16)。故《周書》曰(17):“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詳察之,少加意而熟慮焉(18)。

①略:攻取。②代古:代郡的山谷。③從:追。搏影:捕捉影子。④平城之圍:公元前二○○年,漢高帝劉邦打匈奴,被匈奴圍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方得脫離險境。見卷八《高祖本紀》、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等。⑤劉敬:即婁敬,他建議與匈奴和親。和親:這是漢朝出現(xiàn)的一種與邊境部族修好的政策。如把漢朝宗室女兒嫁給匈奴單于為妻,借以加強漢匈之間的親善關系,換取邊境的安寧。劉敬事見卷九十九本傳。⑥兵法曰:“此指《孫子兵法·用間》篇。⑦系虜:俘虜。系,拴束。⑧完事:完美的事。(9)固:本來。弗:不。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規(guī)范督導。⑩畜:養(yǎng)。(11)統(tǒng):經(jīng)驗。(12)兵久:戰(zhàn)爭持續(xù)很久。變:動亂。慮易:思想發(fā)生了變化。(13)外市:與外國人勾結(jié)。(14)尉佗:即趙佗。他建立了南越國。其人其事見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章邯:本是秦朝將領,在秦末大亂中投降項羽,受封為王。見卷七《項羽本紀》等。私:私欲。(15)二子:指尉佗和章邯。(16)效:效驗。(17)《周書》:指《逸周書》,記周代史實的史書。以下引文非此書原文,當是變化《周書·王佩解》之“存亡在所用,離合在出命”而來。(18)少:稍微。

是時趙人徐樂、齊人嚴安俱上書言世務①,各一事。


待到漢高帝平定天下,攻取了邊境的土地,聽說匈奴聚積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打他們。御史成進諫說:“不可進攻匈奴。那匈奴的習性,像群獸聚積和眾鳥飛散一樣,追趕他們就像捕捉影子一樣。如今憑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認為是危險的!睗h高帝沒接受他的建議,于是向北進軍到代郡的山谷,果然遭到平城被圍困的危險。漢高帝大概很后悔,就派劉敬前往匈奴締結(jié)和親之約。這以后,天下人民才忘記了戰(zhàn)爭的事。所以《孫子兵法》上說:“發(fā)兵十萬,每天耗費千金!蹦乔爻(jīng)常聚積民眾和屯兵幾十萬,雖然有殲滅敵軍,殺死敵將、俘虜匈奴單于的軍功,這也恰恰足以結(jié)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償全國耗費的資財。這種上使國庫空虛,下使百姓疲憊,揚威國外而心中歡樂的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那匈奴難以控制住,并非一代之事。他們走到哪里偷到那里,侵奪驅(qū)馳,為此為職業(yè),天性本來如此。所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來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來督導他們,只將他們視為禽獸加以畜養(yǎng),而不把他們看作是人類。上不借鑒虞夏商周的經(jīng)驗,下卻遵循近世的錯誤作法,這正是我最大的憂慮,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況且戰(zhàn)爭持續(xù)一久,就會發(fā)生變亂;做事很苦,就會使思想發(fā)生變化。這樣就使邊境的百姓疲憊愁苦,產(chǎn)生背離秦王朝的心情,使將軍和官吏們相互猜疑而與外國人勾結(jié),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實現(xiàn)他們的個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家大權被這兩個人所分的結(jié)果,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驗。所以《周書》上說:“國家的安危在于君王發(fā)布什么政令,國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樣的人!毕M菹伦屑毧疾爝@個問題,對此稍加注意,深思熟慮。

徐樂曰:

臣聞天下之患在于土崩②,不在于瓦解③,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④,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曲之譽⑤,非有孔、墨、曾子之賢⑥,陶朱、猗頓之富也⑦,然起窮巷,奮棘矜⑧,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⑩,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修(11),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12)。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謂瓦解?吳、楚、齊、趙之兵是也(13)。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14),帶甲數(shù)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nèi),財足以勸其士民(15),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于中原者(16),此其故何也?非權輕于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nèi)(17),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18)!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強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19),吳、楚、齊、趙是也,況群臣百姓能為亂乎哉!此二體者(20),安危之明要也,賢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①世務:社會事務,即治國之事。②土崩:土地崩裂,喻百姓造反。③瓦解:屋瓦破碎,喻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紛爭。④千乘之尊:大國諸侯的尊貴地位。⑤鄉(xiāng)曲:鄉(xiāng)里。⑥孔:孔丘。墨:墨翟。曾:曾參。⑦陶朱:即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他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離越游齊,居于陶地,成為富有的大商人,稱陶朱公。猗頓:戰(zhàn)國時代的富有大商人,以經(jīng)營鹽池和珠寶馳名。⑧奮:揮舞。棘:通“戟”,古代兵器。矜:矛柄。按此處的“棘矜”泛指武器。⑨偏袒大呼:赤臂大喊。偏袒,露著一個膀子。從風:隨風,指百姓積極響應。⑩恤:體恤,關照。(11)修:治理。(12)資:憑藉。(13)吳、程、齊、趙之兵:指漢景帝三年(前154)所發(fā)生的吳楚七國之亂。這時諸侯王勢力已經(jīng)增大,謀劃奪權的形勢已出現(xiàn),吳王劉濞(bì,必)乃聯(lián)合楚王、趙王、膠西王、濟南王、膠東王、淄川王,以誅晁錯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后被太尉周亞夫領兵擊敗。詳見卷一百六《吳王劉濞列傳》。(14)萬乘(shèng,剩)之君:指君王。(15)勸:鼓勵。(16)攘:搶奪。禽:同“擒”。(17)窮處:處于困迫之中。首惡:“首先作惡。實指首先反抗朝廷,起義造反。(18)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此指想要起事奪權的王公大臣們。(19)旋踵:把腳跟掉轉(zhuǎn)過來。此極言時間的短促。(20)二體:兩種情況。

這時,趙人徐樂、齊人嚴安都向皇帝上書,談論當代重大事情,每人講了一件事。徐氏在上書中說:

我聽說國家的憂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什么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這樣。陳涉并沒有諸侯的尊貴地位,也沒有一尺一寸的封地,自己也不是王公大人和有名望的貴族的后代,沒有家鄉(xiāng)人對他的稱贊,沒有孔丘、墨翟、曾參的賢能,沒有陶朱、猗頓的富有。但是,他從貧窮的民間起兵,揮舞著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聞風響應,這是什么道理呢?這是由于人民貧困而國君不知體恤關照,下民怨恨而在上位者并不知道,世俗已經(jīng)敗壞而國家政治不好,這三項是陳涉用為憑藉的客觀條件,這就叫做土崩。所以說國家的憂患在于土崩。什么叫瓦解呢?吳、楚、齊、趙的軍事叛亂就是這樣。吳、楚等七國之王陰謀叛亂,他們都自稱萬乘君王,有披甲的戰(zhàn)士幾十萬,他們的威嚴足以使其封國之民畏服,他們的財物足以鼓勵其封國的百姓,但是他們卻不能向西奪取很小的土地,而他們自己卻在中原被擒,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他們權勢比平民百姓輕,不是他們的軍事力量比陳涉小,是因為正當這時,先皇帝的思想還未衰弱,而安于鄉(xiāng)土、喜歡時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諸侯們沒有得到境外的援助,這就叫做瓦解。所以說國家的憂患不在于瓦解。由此可見,天下若有土崩的形勢,縱然是處于窮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們中有人首先發(fā)難,就可能使國家遭到危害,陳涉就是如此,何況或許還有三晉之類的國君存在呢!國家縱然是沒有大治,若真能沒有土崩的形勢,雖然有強國和強大的軍隊起來造反,自身也不能不很快被擒,吳、楚、齊、趙等國就是這樣,何況群臣百姓起來造反呢!這兩種情況,是國家安危的明顯的根本之處,希望賢明的君主多多留意,深刻地考察。

間者關東五谷不登①,年歲未復②,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③,推數(shù)循理而觀之④,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⑤,明于安危之機⑥,脩之廟堂之上⑦,而銷未形之患⑧。其要⑨,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故雖有強國勁兵,陛下逐走獸,射蜚鳥⑩,弘游燕之囿(11),淫縱恣之觀(12),極馳騁之樂,自若也(13)。金石絲竹之聲不絕于耳,帷帳之私俳優(yōu)侏儒之笑不乏于前(14),而天下無宿憂(15)。名何必湯武,俗何必成康!雖然,臣竊以為陛下天然之圣(16),寬仁之資(17),而誠以天下為務,則湯、武之名不難侔(18),而成、康之俗可復興也。此二體者立,然后處尊安之實,揚名廣譽于當世,親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遺德為數(shù)世。19),南面負扆攝袂而揖王公(20),此陛下之所服也(21)。臣聞圖王不成,其敝足以安(22)。安則陛下何求而不得,何為而不成,何征而不服乎哉!

①間者:最近。不登:不豐收。②年歲:年景。復:恢復。③重:加上。邊境之事:指邊境上的軍事活動如守邊戰(zhàn)爭等。④推數(shù):推究事物的發(fā)展情勢。循理:按著一般道理。⑤萬化之原:各種變化的原因。⑥機:要害、關鍵。⑦脩:通“修”。廟堂:指朝廷。⑧銷:通“消”。消除。未形:尚未表現(xiàn)出來的。⑨要:要領。⑩蜚:同“飛”。(11)弘:擴展。游燕:游玩宴飲。燕,通“宴”(12)淫:過分。(13)自若:安然自如。(14)金石絲竹:泛指各種樂器。帷帳之私:指男女情愛之事。俳優(yōu):演雜耍的演員。侏儒:身材矮小的人,統(tǒng)治者常令其斗樂取笑。(15)宿憂:積久的憂患。按《小爾雅》:“宿,久也!保16)天然之圣:天生的聰明智慧。(17)資:資質(zhì)。(18)侔:等同。(19)隆:興隆。(20)南面:面朝南方。負扆(yǐ,倚):背*屏風。王宮中門窗之間的屏風稱扆,王見諸侯時當負扆而立。攝袂:卷起衣袖。揖:拱手行禮。(21)服:事。(22)敝:此指最差的結(jié)果。

最近關東地區(qū)五谷歉收,年景還未恢復,百姓多半都很窮困,再加上邊境一帶的戰(zhàn)爭,按形勢的發(fā)展和一般常理來看,老百姓將有不安心本地的心情。不安心本地就容易流動,容易流動就是土崩的形勢。所以,賢明的君主能獨自看到各種變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關鍵,只在朝廷上治理政事,就可以把沒有形成的禍患加以消除。這樣做的要領,就是想法使國家不出現(xiàn)土崩的形勢而已。所以縱然有強國和強大的軍隊處在那里,陛下仍然可以追趕走獸,射擊飛鳥,擴展游宴的場所,無節(jié)制地放縱地觀賞玩樂,盡情地享受驅(qū)馬打獵的歡樂,一切安然自如。各種樂器的演奏聲不絕于耳,帷帳中與美女的情愛和演員侏儒的笑聲面前出現(xiàn),然而國家卻沒有積久的憂患。名望何必定要象商湯、周武王那樣,世俗也何必定要象周成王、周康王時代那么淳美!雖然是這樣,我私下認為陛下是天生的圣人,具有寬厚仁愛的資質(zhì),而且確實把治國當做自己的根本職責,能做到這些,那么就等同于商湯和周武王的名望就不難得到了,而周成王、周康王時的世俗就可重新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確立了,然后就可以處于尊貴安全的實際境地,在當代傳揚美名,擴大聲譽,使天下之人親近你,使四方邊遠之民服從你,你的余恩和遺德將盛傳幾代人,面朝南方,背*屏風,卷起衣袖,與王公大人們作揖行禮,這是陛下所做的事情。我聽說想實行王道,治理國家,就是沒有成功,最差的結(jié)果也可以使國家安寧。只要安寧,陛下想得到什么,難道還有得不到的嗎?你想做什么,難道還有做不成的嗎?你想征討誰,還有不降服的嗎?

嚴安上書曰:

臣聞周有天下,其治三百余歲,成、康其隆也①,刑錯四十余年而不用②。及其衰也,亦三百余歲,故五伯更起③。五伯者,常佐天子興利除害,誅爆禁邪,匡正海內(nèi)④,以尊天子。五伯既沒⑤,賢圣莫續(xù),天子孤弱,號令不行。諸侯恣行,強陵弱⑥,眾暴寡,田常篡齊⑦,六卿分晉⑧,并為戰(zhàn)國,此民之始苦也。于是強國務攻⑨,弱國備守,合從連橫⑩,馳車擊轂(11),介胄生蟣虱,民無所告愬(12)。

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zhàn)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nèi)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13),鑄以為鐘虡(14),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戰(zhàn)國(15),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16)。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徭役,貴仁義,*權利(17),上篤厚,下智巧(18),變風易俗,化于海內(nèi),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風,而(修)〔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19),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20)。欲肆威海外(21),乃使蒙恬將兵以北攻胡,辟地進境(22),戍于北河,蜚芻挽粟以隨雖其后。又使尉(佗)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23),使監(jiān)祿鑿渠運糧(24),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當是時,秦禍北構(gòu)于胡(25),南掛于越,宿兵無用之地(26),進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轉(zhuǎn)輸(27),苦不聊生,自經(jīng)于道樹(28),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30),項梁舉吳(31),田儋舉齊(32),景駒舉郢(33),周市舉魏(34),韓廣舉燕(35),窮山通谷豪士并起(36),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長官之吏也。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壤長地進,至于霸王,時教使然也。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絕祀者(37),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38)。

①成:周成王姬誦。康:周康王姬釗。。号d盛。②刑錯:通“刑措”,刑法被擱置不用,言社會安寧,犯法之事極少。②五伯:通“五霸”,指春秋時代先后成為霸主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等。更:相繼出現(xiàn)。④匡正:匡扶正道。⑤沒:通“歿”,死去。⑥陵:侵犯,欺負。⑦田常:即田成子,或稱陳成子,春秋末期的齊國重臣,謀殺簡公,立平公為君,自任齊相,逐漸篡取齊國政權。詳見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⑧六卿分晉:春秋末期,晉國的韓、趙、魏和智、范,中行氏六卿把持了朝政,分割晉國領地,擴大私人勢力。至公元前四五三年,韓、趙、魏滅智氏而三家分晉。見卷三十九《晉世家》篇。⑨務攻:致力于攻伐征戰(zhàn)。⑩合從(zòng,縱)連橫:戰(zhàn)國時期諸國間的外交策略,即由北至南的齊楚等國聯(lián)合抗秦的策略稱合縱;而由西向東的秦、齊等國聯(lián)合抗楚而實際是秦國借以各個擊破的策略稱連橫。從:同“縱”。⑩擊轂:車轂相撞,極言車多。轂,車輪中心用來插軸的圓木。泛指車(11)介:甲衣。胄:頭盔。(12)愬:訴說。(13)兵:武器。(14)鐘:古代樂器:虡(jù,巨):掛鐘磐的木架!颁N其兵”等三句所指史實詳見卷六《秦始皇本紀》。(15)元元:平民。此指善良。(16)更生:獲得新生。(17)*:輕視。(18)上:通“尚”,崇尚。下:輕視。(19)政峻:政治嚴厲。(20)意廣心軼(yì,義):野心極大。按“軼”通“溢”,滿。(21)肆威:揚威。(22)辟:通“”,開拓。進境:向前推進擴展邊境。(23)尉:武官名。屠。ǎ螅酲,雖)人名。將:率。樓船之士:水兵。百越:即越。(24)監(jiān):指監(jiān)御史。祿,人名。(25)構(gòu):結(jié)。(26)宿兵:駐軍。(27)被甲:穿鎧甲,此指參軍上戰(zhàn)場。被,同“披”轉(zhuǎn)輸:運輸。轉(zhuǎn)運。輸,納。(28)經(jīng):上吊。道樹:道邊的樹。(29)舉:攻占。這里和以下諸“舉”字都有舉事的意思。陳勝、吳廣舉陳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30)武臣、張耳舉趙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又見卷八十九《張耳陳余列傳》。(31)項梁舉吳事見卷七《項羽本紀》。(32)田儋:(d。,單)舉齊事見卷九十四《田儋列傳》。(33)景駒舉郢事見卷七《項羽本紀》、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等。(34)周市(fú,福)舉魏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35)韓廣舉燕事見卷四十八《陳涉世家》。(36)窮山通谷:全部山谷。極言遍地皆為起義者。(37)滅世絕祀:世系政權全被斷絕。(38)不變:不會變通。


嚴安上書說:

我聽說周朝治理天下,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的時期有三百多年,成王和康王時期是最隆盛的,擱置刑罰四十多年不用。待到周朝政治衰微時也有三百多年,所以五霸才能輪番興起。五霸這些人經(jīng)常輔佐天子,興利除害,誅伐暴虐,禁止*邪,在天下扶持正道,以此使天子得到尊貴。五霸都去世后,賢圣之人沒有繼起者,使天子處于孤立軟弱的地位,號令不能頒行。諸侯恣意行事,強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的損害人少的,田常篡奪了齊國的政權,六卿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共同形成了戰(zhàn)國紛爭的局面,這是百姓苦難的開始。于是強大的國家致力于戰(zhàn)爭,弱小的國家備戰(zhàn)防守,出現(xiàn)合縱和連橫的策略,使者的車子疾馳奔波,戰(zhàn)士的鎧甲帽盔生滿蟣虱,百姓的苦難無處申訴。

待到秦王嬴政時代,他蠶食天下,并吞戰(zhàn)國,號稱皇帝。統(tǒng)一國內(nèi)的政治,毀壞諸侯國的都城,銷毀諸侯的兵器,熔鑄成鐘虡,以顯示不再用兵動武。善良的平民百姓才能免于戰(zhàn)爭的災害,碰上圣明的天子,人人都認為得到了新生命。假如秦朝寬緩其刑罰,少征賦稅,減輕徭役,尊重仁義,輕視權勢利益,崇尚忠厚,鄙視智巧,改變風俗,使國內(nèi)百姓得到教化,那么世世代代都會安寧。但是秦朝不推行這種政治,卻因循從前的風俗,使得那些專做智巧權利之事的人得以進用,而那些忠厚誠信的人卻被斥退;法律嚴酷,政治嚴峻,謅媚阿諛的人很多,天天聽到他們的贊美聲,于是心意滿足,想入非非。一心想要揚威于海外,就派遣蒙恬率兵去攻打北方的匈奴,擴張土地,推進國境,戍守住黃河以北的地方,讓百姓急運糧草,跟隨其后。又派遣尉官屠睢率領水兵去攻打南方的百越,派監(jiān)御史祿鑿通運河,運送糧食,深入越地,越人逃跑。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相持,糧食乏絕,越人攻擊秦兵,秦兵大敗。秦就派趙佗率兵戍守越地。正在這時,秦朝在北方同匈奴結(jié)怨,在南方同越人結(jié)仇,在無用的地方駐扎軍隊,只能進而不能退。經(jīng)過十多年,成年男子穿上鎧甲上戰(zhàn)場,成年女子轉(zhuǎn)運糧食,痛苦而無法活下去,有的吊死在路旁的樹上,死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等到秦始皇死去,天下人民多半反叛秦朝。陳勝、吳廣攻占陳縣,武臣、張耳攻占趙地,項粱攻占吳縣,田儋攻占齊地,景駒攻取郢,周市攻取魏地,韓廣攻取燕地,窮山深谷,豪杰之士一同起兵,記也記不完。但是,他們都不是公侯的后代,也并非大官的下屬,沒有一尺一寸的小小權勢,從閭巷興起,手持戟矛,順應時勢,都行動起來,沒有預先謀畫卻同時起兵,沒有約定卻同時相會合,不斷擴大土地,最后成為霸王,這是當時的教化使他們成為這個樣子。秦國是高貴的天子,是擁有天下的富豪,,但卻亡國亡家,這是窮兵黷武的結(jié)果。所以周朝的敗亡在于國勢軟弱,秦朝的敗亡在于國勢強大,這是不會因時而變的原因。

 

查看更多主父偃 列傳 史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