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高考指導

文言文復習專題——文言文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文言文句子的翻譯

【教學目的】

1、落實《考試說明》“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力”的訓練,集中訓練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掌握解題步驟、翻譯方法,學以致用。

3、借助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教學設計】

1、本課以學法指導和能力訓練為重點,幫助學生歸納系統(tǒng)的文言句子的翻譯方法(直譯),并指導其應用。

2、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 三字翻譯目標和“翻譯六字訣”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3、本設計重在讓學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步驟】

 

一.課堂導入

(以溫故提問的方式導入)

1、   提問: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目的出發(fā),文言文翻譯要嚴格遵循的兩個原則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信   達   雅)

第二: 字字落實,以_____為主,以_____為輔    (直譯 意譯)

(①讓學生用自己語言表述文言文翻譯“信、達、雅”三字原則的理解

②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2、提問: 文言文翻譯的“六字決”?

①對: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單音詞對譯為現代漢語的雙音或多音詞。

②換: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fā)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

③留:人名、地名、年號、國號、廟號、謚號、書名、物名都保留不譯;與現代漢語表達一致的詞語可保留。

④刪: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如表敬副詞、發(fā)語詞、部分結構助詞等,同義復用的實詞或虛詞中的一個和偏義復詞中陪襯的詞應刪去。

⑤補:省略的部分;詞語活用相應的部分;代詞所指的內容;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內容等。

⑥調: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前四種方法是用于解詞,后二種方法是用于調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語序不合現代規(guī)范現象。

 

二. 文言句子翻譯題的解題步驟:

(一)總體分五步:

第一步:    通讀語句、整體理解

 

第二步: 找得分點、發(fā)現“生詞”

 

第三步:    理清句式、調整語序

 

第四步      草擬底稿、連詞成句

 

第五步:        調整至答卷

(二)分步解析:

第一步: 通讀語句、整體理解

這一步其實是很重要的,告訴學生,翻譯的第一步要從整體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題目就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摳,會出現前后不照應、句意不通順等毛病,而且也這樣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讀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這為下面推斷詞義打下基礎。

第二步: 找得分點、發(fā)現“生詞”

這一步是關鍵,因為挑出來讓學生翻譯的句子,一定有幾個得分點,突破這些點是解題成功的關鍵。另外,每一位學生由于情況不同,在這些句子中總有幾個字是他們一時難以斷定詞義甚至根本不知詞義的“生詞”。在這一步中,要讓學生用筆把這些字圈出來,然后逐個解決。具體解釋詞語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下面的方法:

第三步:理清句式、調整語序

有很多情況下,因為沒有看出句子中所隱藏的特殊句式,導致很多學生翻出來的句子很亂,不合現代文的句子規(guī)范。所以,翻譯句子一定要把語序理順。告訴學生,要掌握以下幾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謂倒置句②賓語前置句③狀語后置句④定語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動句

第四步:草擬底稿、連詞成句

這一步可以在草稿紙(考試時可以在試卷上)上先大致草擬一下答案,結合上面幾步連詞成句。

第五步: 調整至答卷

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調整,然后謄寫到答卷上,這樣既可以保證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潔。

總結規(guī)律:①做翻譯題的時候,應該有踩點得分的意識,要洞悉命題者關鍵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譯的兩個關鍵點:一是關鍵詞,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斷;借助成語(詞語)判斷;借助課內文言知識積累;借助上下語境推斷;借助語法結構推斷……

 

三.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

(一)“留”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一個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游褒禪山記》

參考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

師生歸納該句翻譯特點: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課堂練習:

①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二)“換”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一個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參考譯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來拜訪我)。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特點: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fā)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古漢語中還有一些詞類的活用現象,也應該用現代漢語的相應的詞語加以置換。

課堂練習:

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吨猩嚼莻鳌罚ㄊ箘樱

譯: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復生,使白骨長肉啊!

(三)“刪”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的一個句子: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的特點:刪減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減。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

課堂練習:

①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②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四)“補”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

②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薄肚f暴見孟子》

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宣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特點: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得通順。

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如①句;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如②句;

課堂練習:

①《書》曰:“謙受益,滿招損。”

②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③然(   )是說也,余猶疑之。

④子曰:“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 。┲羷t(  )行矣。

⑤永州之野產異蛇,( 。┖谫|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

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 。┍鴦荻。

(五)“調”字訣

☆指定學生翻譯下面句子: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秳駥W》

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于):用心專一的緣故。

師生討論歸納該句翻譯特點:調序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

課堂練習: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前置)

②      權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賓語前置)

③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賓語后置)

④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

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⑤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謂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在哪里呢?

⑥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譯:歷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孫仲謀的地方了。

四、布置作業(yè)

(見附卷)

五、教師歸納總結:

《文言文句子翻譯歌》

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字字落實。

切勿漏譯,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完整。

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后聯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

 

 

附卷:      

 

課外綜合練習

 

1、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05年福建高考試題)

    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彼,董祁愬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鲍I子執(zhí)而紡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注】①系援:(作為)繩梯攀援(上去)。這里指通過婚姻關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獻子妹妹,嫁給董叔后,改稱董祁。③紡:系

①      范氏富,盍已乎!(2分)      

譯:                                            

②      獻子執(zhí)而紡于庭之槐(3分)   

譯:                                            

③      欲而得之,又何請焉?(3分)

譯:                                            

 

2、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2005年廣州市一模)

①                                                                               

②                                                                              

③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2002年北京高考試題)

管仲曰:“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

譯: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譯:                                                                            

 

4、閱讀下面文言語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

①      曾子衣敝衣以耕。                    

譯: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譯:                                     

③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

譯:                                                               

5、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張嘉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異,亦不下人,自平鄉(xiāng)尉免歸鄉(xiāng)里,布衣環(huán)堵①之中,蕭然自得。時人莫之知也。張循憲以御史出,還次蒲州驛。循憲方復命,使務有不決者,意頗病之。問驛吏日:"此有好客乎?"驛吏白以嘉貞。循憲召與相見,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嘉貞隨機應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則天以問循憲,具以實對,因請以已官讓之。則天日:"卿能舉賢,美矣。朕豈可無一官進賢耶?"乃召見內殿,隔簾與語,嘉貞儀貌甚偉,神采俊杰,則天甚異之。

     翌日,拜監(jiān)察御史。                       (選自《大唐新語》)

注:①環(huán)堵,四圍墻,常形容居屋狹小簡陋。

(1)解釋加點的字

     ①以(          )御史出          ②還次(           )蒲州驛

(2)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①時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                         

 

 

查看更多文言文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