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毛澤東17歲時,父親要他留在家鄉(xiāng)做生意。但毛澤東志向高遠,毅然離家赴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之后,他去了長沙,走遍千萬山水,直至走進中南海,成為開國領袖。
②胡適出生在安徽績溪縣上莊村,用他的話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年少的胡適沿著崎嶇艱險的小路走進上海,漂到美國,回到北京,他博覽群書,學貫中西,成為國人敬仰的國學大師。
③毛澤東和胡適成功的一個共同點,先是害怕重復別人的人生,重復自己的日子,然后選擇了勇敢的進發(fā)或者說是逃離。從平庸中逃出,向遠處進發(fā),他們的人生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幕。所以,我要說,有志者要遠行。
④而在本鄉(xiāng)本土,往往一個人面對的是陳舊的生活,就變得平凡、平庸。第一,你若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家里親戚、連帶的朋友多著呢。凡事都有依賴,做事背后都有推手,都能幫你找到門子。第二,你若想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你那些不合民俗、不符常規(guī)的“創(chuàng)意”,就會被周圍熟悉的人指指點點,家人也會阻止你這種神經兮兮的行為。第三,就算你行,你在外闖出點小名氣,想回到家鄉(xiāng)發(fā)展,也不會順當。一則是由于“熟悉”,他們腦海里留下的只是你的從前。二則是出于嫉妒,過去那些與你同水平甚至比你高的人,不能容忍你的優(yōu)秀,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圣經》里有一則很有趣的小故事:耶穌成名之后,回到家鄉(xiāng)講演,聽眾根本不買賬,只是嗤之以鼻:這不就是那個木匠家的小兒子嗎?耶穌沒動氣,說,沒有一位先知,在本鄉(xiāng)本土被接受的。
⑤所以說世界屬于年輕人的,年輕的心不能靜如止水,應該走進廣闊的世界去闖蕩,有志者要遠行。
⑥遠行,意味著從熟悉的生態(tài)圈闖出來,徹底擺脫現(xiàn)時生存的桎梏和無形的束縛。在異鄉(xiāng),生長著樸素、單純和明亮的元素,沒人了解、沒人在乎你的過去,你可以毫無顧忌地往前沖。遠行,渴望地理的改變能喚醒內心的沉寂,渴望告別親情的溺愛造成的求新欲的窒息,激起生命亢奮與人生沖浪的激情。遠行,也意味著前面的一切都是新奇未知的,誰都無法預知明天,無法預見最美的風景在哪里,唯有懷著一顆憧憬與勇敢的心去探索、去體驗。
(選自2014年第1期《閱讀》,有改動)
1.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作者開頭列舉毛澤東和胡適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請將選文第④段的論證思路補充完整。
首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增添了文章的說服力。
4.下面各項中不能充當本文論據(jù)的一項是( )
A.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晉·傅玄)
B.作家沈從文秉承著“一輩子最怕的是在同一張床上睡覺”的理想,15歲就從湘西出走,一路漂泊,有生之年,幾乎沒有再回故鄉(xiāng),卻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著作。
C.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清·石玉昆)
D.屈原小時候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大詩人。
參考答案:
1.有志者要遠行,要懷著一顆憧憬與勇敢的心去探索、去體驗。
2.引出中心論點,并作為事實論據(jù)正面論證中心論點。
3.在本鄉(xiāng)本土往往會變得平凡、平庸的觀點分析平凡、平庸的三種原因列舉耶穌成名回家鄉(xiāng)的事例加以論證
4.D(解析:屈原的事例與“志向”無關,故不能充當本文的論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