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二語文閱讀試題

李靜濤《百年舂鋤不言休》高二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李靜濤《百年舂鋤不言休》高二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我國學術界曾將饒宗頤與錢鐘書、季羨林并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在錢鐘書心中,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則直呼“我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1917年8月9日,饒宗頤出生于廣東潮安。父親饒鍔是潮州首富,又是當?shù)刂麑W者。饒鍔致力于考據(jù)學,家中藏書10萬卷。他為兒子取名“宗頤”,希望他能成為像北宋理學家周敦頤那樣的大學者,饒宗頤三四歲時,父親便教他誦讀經(jīng)典。10歲時,他已經(jīng)閱讀了《通鑒綱目》《紀事本末》等古籍,并跟隨名師學習,打下了繪畫、書法和古文的深厚根基。

1930年秋,14歲的饒宗頤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潮州金山中學學堂。當時在潮州能考上金中的,都相當于“舉人”,享受禮遇。但饒宗頤覺得“在學校獲益不大”,入學后沒多久,就回家自修,開明的父親并未反對。16歲那年,父親撒手人寰。 “父親留下龐大的財產(chǎn)與大批書籍,在這兩者之中我選擇了書籍。”他繼承父親遺志,完成《潮州藝文志》,踏出了學術生涯的第一步。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饒宗頤曾在中山大學任藝文纂修,同時加入顧頡剛主持的禹貢學會,在學術界嶄露頭角。潮州淪陷后,饒宗頤不得不輾轉(zhuǎn)于廣東香港之間。父母早逝,戰(zhàn)亂動蕩,讓他較早地參透何為心無掛礙。他一生面對逆境,往往比較達觀、超然,心態(tài)平和,樂觀向上。

在香港,饒宗頤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善本、孤本,為以后的治學打下了基礎。1952年,并無大學學歷的他受聘成為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師。饒宗頤主講目錄學、文字學、《楚辭》和漢魏六朝文學,他的潮州話、普通話與粵語都能講得流暢標準,受到學生歡迎。港大授課之余,饒宗頤還前往新亞書院講授“老子”等課程,同時繼續(xù)研究敦煌學。

饒宗頤不喜歡政治,專心治學。他將著述又涉政的人稱為“早達”,“忘文學而求‘名’,不知道名之為‘害’”。但他也關注世道人心。當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股市大跌,每天都有股民跳樓自殺,饒公親自書寫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字很大,每個約一平方米,由香港政府出資,按照原始尺寸,在大嶼山建了“心經(jīng)簡林”,來安撫市民的心靈,F(xiàn)在已是香港市民尋求心靈慰藉的一個重要去處。

在日常生活中,饒宗頤為人謙虛,待人真誠,就是陌生人想與他討論問題,他也會熱情交流,不會高高在上。他對“國學大師”“一代通儒”等稱呼表示不敢當。2003年,香港大學設立饒宗頤學術館,他給學術館取名The Jaotsung-I Petite Ecole,意思為“這是香港大學里面的一間小學校,我在這里做點小學問”。

1954年,饒宗頤在日本研究甲骨文。同年到劍橋出席第二十三屆東方學國際會議并發(fā)表了論文《老子想爾注》,從此引起了西方的注意。法國漢學家戴密微邀請他到巴黎整理敦煌經(jīng)卷資料,在浩如煙海的文物中,饒宗頤系統(tǒng)地研究了道教文獻資料,并出版了《敦煌老子想爾注校箋》,填補了學術空白。這本書引發(fā)了歐洲研究道教的熱情,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還把此書定為研究生必讀教材。戴密微很欣賞饒宗頤詩、詞、賦方面的才情,曾邀他同游瑞士。1962年,經(jīng)戴密微力薦,饒宗頤以甲骨學著作《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獲得了有漢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漢學儒蓮獎”。

“久去鄉(xiāng)關,累十余稔,山川喬木,望之暢然”。饒宗頤1949年離開大陸,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愈加強烈。藉由中山大學邀請,63歲的饒宗頤回到朝思暮想的廣州,感慨地說:“我從小讀過很多地方志,對各地的地名很熟悉,可是大陸很多地方還沒去過。”他下定決心,要在晚年游歷祖國。饒宗頤前往莫高窟考察,雖然他以敦煌學研究而聞名于世,此前卻從未到過莫高窟。饒宗頤在火車上一路凝望著窗外,同行者問:“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有什么好看的?”饒宗頤回答說:“我正等著海市蜃樓的出現(xiàn)。”離開敦煌后,饒宗頤又到了西安、洛陽等歷史名城,每到一處,他都要去當?shù)氐牟┪镳^仔細地考察每一樣藏品,有時候還要到庫房里看。

進入新世紀以來,他被尊為國學泰斗,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饒宗頤,稱贊他心系國家發(fā)展,學術耕耘不輟,藝術創(chuàng)作不斷。

不論何時,饒宗頤都像他自比的那樣“辛苦待舂鋤”,百年不休,他曾說:“人在天地之中,渺小得像一個不可知的斑點,亦像一根蘆葦,很容易被一陣風所摧折……面對無限的宇宙,永遠的岑寂給人以無限的恐懼。在無限的周遭,處處可以是中心,而何處是圓周,卻煞費思量。”

相關鏈接

①我(饒宗頤)特別喜歡一句話,“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這里的“萬古不磨”,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自在”是佛教的話,就是保持一種獨立的精神和自在之心。 (肖瑩《饒公印象記》)

②饒氏治學所涉及的時代,從上古史前到明清,幾乎沒有一個時代是“交白卷”的。他通曉中、英、法、日、德、印度等國語言文字,對古梵文、楔形文字也頗有研究。因此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匯比照中,提出和解答中國歷史文化的新問題。過去不少人以為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只是治學之“余事”,但近30年來,他在書畫創(chuàng)作上新法迭出,業(yè)界公認其成就絕不在學術之下。(劉偉忠、姜舜源《一代通儒饒宗頤》)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A.饒宗頤的家境優(yōu)越,深厚淵博的家學為他終身學習提供了方便,兒時名師的教導為他日后學術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B.饒宗頤在香港大學教書,雖然他沒有大學學歷,僅因為他的潮州話、普通話與粵語都能講得流暢標準,所以仍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C.饒宗頤在法國系統(tǒng)研究了道教文獻資料,其著述填補了學術空白,巴黎大學中國學院將他的《老子想爾注》定為研究生必讀教材。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