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名著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道德经》在线阅读 朱自清散文集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宋史·蘇軾傳》“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原文與翻譯

即使圣人再來,也不能改變。

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現(xiàn)在的免役法,實在很像這事。

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蓋未易也。”你要馬上取消免役法而實行差役法,正如取消長期征戰(zhàn)的軍隊而恢復軍民合一,大概不易辦到。”

光不以為然。司馬光不認為那樣做是對的。

軾又陳于政事堂,光忿然。蘇軾又在政事堂陳述他的看法,司馬光很生氣。

軾曰:“昔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蘇軾說:“過去韓魏公要給陜西義勇刺字,你做諫官,爭執(zhí)得很兇,韓魏公不高興,你也不管。

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我從前聽你說過詳情,難道你今天做宰相,不許我暢所欲言嗎?”

光笑之。尋除翰林學士。司馬光笑了笑。不久任命他為翰林學士。

 

二年,兼侍讀。元佑二年,兼侍讀。

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復開導,覬有所啟悟。每次在皇帝面前誦讀到治亂興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時候,未曾不反復開導,希望對皇帝有所啟發(fā)。

哲宗雖恭默不言,輒首肯之。哲宗雖然恭敬沉默不說話,常常很贊成。

嘗讀祖宗《寶訓》,因及時事,軾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又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夏人入鎮(zhèn)戎,殺掠數(shù)萬人,帥臣不以聞。曾經(jīng)讀到祖宗的《寶訓》,因而講到時事,蘇軾一一地訴說:“現(xiàn)在賞賜處罰不分明,善沒有勉勵惡沒有禁止;又黃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東流;西夏攻入鎮(zhèn)戎軍,殺掠幾萬人,統(tǒng)帥不奏報。

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亂之漸。每每出現(xiàn)這類事情,恐怕漸漸會成為衰亡和動亂的開端。”

 

軾嘗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宣仁后問曰:“卿前年為何官?”蘇軾曾經(jīng)在宮中鎖門執(zhí)宿,被召進便殿面見太后和皇帝,宣仁后問道:“你前年做什么官?”

曰:“臣為常州團練副使。”蘇軾說:“臣是常州團練副使。”

曰:“今為何官?”又問:“現(xiàn)在做什么官?”

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回答說:“臣現(xiàn)在任翰林學士。”

曰:“何以遽至此?”又問:“憑什么能驟然升到這個官位?”

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回答說:“碰到了太皇太后、皇帝陛下。”

曰:“非也。”太后說:“不是。”

曰:“豈大臣論薦乎?”蘇軾說:“難道是大臣論奏保薦嗎?”

曰:“亦非也。”說:“也不是。”

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蘇軾驚訝地說:“臣雖然沒有品行,不敢從其他途徑上進。”

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奇才,奇才!’但未及進用卿耳。”太后說:“這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誦讀你的文章,一定嘆賞說‘奇才,奇才’,只不過沒來得及進用你罷了。”

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后與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蘇軾不覺哭出聲來,宣仁后和哲宗也哭了,左右的人都感動流淚。

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一會兒又命蘇軾坐下并賜茶,撤去皇帝面前的金蓮燭舉燭送蘇軾回翰林院。

 

三年,權知禮部貢舉。元佑三年,權知禮部貢舉。

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

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

巡鋪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

 

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元佑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

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diào)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

未行,諫官言前相蔡確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太皇太后。尚未動身,諫官說前任宰相蔡確任安州知州,作詩借郝處俊的事譏諷太皇太后。

大臣議遷之嶺南。大臣們建議把他流放嶺南。

軾密疏:“朝廷若薄確之罪,則于皇帝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于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皇帝敕置獄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詔赦之,則于仁孝兩得矣。”蘇軾上密奏說:“朝廷如果處分蔡確輕了,那對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對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認為應由皇帝下敕書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詔寬赦他,那就仁和孝兩方面都得當了。”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