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湖心亭看雪翻譯、在線朗讀、原文、注釋與賞析

[移動版] 東方

說明:本文是文言經(jīng)典《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釋、作者簡介、在線朗讀、賞析兩則與同步練習。

【原文】:湖心亭看雪

崇禎(chóng zhēn)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gēng)定②矣,余挐(ráo)③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④,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sōng hàng dàng)⑤,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⑥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ǎng)飲三大白⑦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⑧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注釋】:  熱門轉貼最新轉貼好友的轉貼我的轉貼.如何轉貼? 問題反饋 

①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點左右。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的大約2小時。

③挐:通“橈”,撐(船),劃(船)。一作“拏”。

④擁毳衣爐火:穿著皮毛衣,帶著火爐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毛。

⑤霧凇沆碭:形容雪夜寒氣彌漫。霧凇,云、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fā)的水汽,霧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沆,形容大水

⑥焉得,哪能。更、還。

⑦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小白玉酒杯。

⑧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作者簡介】: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于茶藝鑒賞,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在線朗讀】:

 

【翻譯】: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這一天初更以后(大約八點以后),我撐著一只小船,穿著毛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空、云朵、山巒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著的影子,只有(隱約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以及舟中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能遇見像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喝了了三大杯就告別了。(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古代舊時對士人的尊稱)癡迷,還有和相公一樣癡迷的人呢!”

【賞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他幽遠脫俗的閑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用語樸素,平實,意蘊卻很深遠。第一句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紀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國,不著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第二句“作者從聽覺的角度來寫雪,一個“絕”字寫出了雪之大。作者雖未具體描寫雪景,但這個“絕”字,讓人看到的卻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景象,傳達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這種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畫出了大雪的威嚴,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點寫湖中雪景!笆侨,更定矣,余拿一小船, 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薄按笱┤铡笔沟谩昂腥、鳥聲俱絕!闭窃谶@樣的天氣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足以顯現(xiàn)作者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氣質。正是這種“雅興”和“氣質”,才使作者筆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動,形象。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第一句從總體形象入手,疊用三個“與”字,寫霧寫云寫山寫水一氣呵成,毫無重復之感!吧舷乱话住敝械倪@個“一”字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第二句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钡鹊取_@是朦朧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

作者對量詞的提煉可謂精妙絕倫,“痕”、“點”、“芥”、“!币粋小似一個,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內涵豐富,不露斧鑿之痕,是煉字的典范。

第三段寫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北緛硎恰蔼毻耐た囱保涣贤ど弦延腥讼鹊搅。在深更半夜,“人、鳥聲俱絕”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雙方的又驚又喜是不難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語,只寫道“見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讓亭中人說話,反客為主,不僅寫出了亭中人的驚喜,同時也表露了作者的心聲。筆墨簡煉,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作者也因這異外的驚喜才“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也正因為這樣的“興致”和“感覺”,才有末句的“問其姓氏”?勺髡咴诖瞬⑽磳懗鏊麄兊摹靶帐稀,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容,在意外相逢的驚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歡娛過后,才知他們是他鄉(xiāng)游子,所面臨的現(xiàn)實將是各奔西東。今生今世也許相會無期,頓時,作者“人生難得一知己”的悵惆與失意蕩漾心中。本段雖是平實敘述,表達感情的詞語全部棄之不同,卻把作者的悲與喜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本來是“獨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僅碰到了兩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為何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語揭開了謎底。原來他們雖然同行,卻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始終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比較,似貶實褒,反襯自己清高與孤傲的情懷,這個小小的尾聲,如輕舟蕩漿,使人感到文情搖曳,余味無窮。

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而全文僅一百多字,筆墨精煉含蓄令人驚嘆。!

【賞析二】: 《湖心亭看雪》賞析

西湖風光,以溫媚俏麗為特色。蘇東坡說:“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痹欣擅枥L得更為艷氣,道是:“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波紋如綾,溫風如酒”。又由于鄰近杭州城,這里日常車水馬龍,士女群集,歌吹如沸,其繁華喧鬧也是一般風景名勝所少見的。

然而張岱筆下的西湖,卻呈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面貌。只有白色的雪同白色的霧氣,籠罩了湖山,游漾在天空,除此以外更無一聲一色,純然是一個素潔而寧靜的世界。對熟悉西湖的人來說,因為日常見慣了它的俏麗與繁華,此時對它的寧靜,感覺更為強烈。猶如眼看流光溢彩、嬉聲如潮的舞場變得昏暗空寂,造成的印象格外異樣。那么,人們從中可以體味到什么?也許是:在紛繁多彩、光怪陸離的物相背后,宇宙還有一種深邃不可測的虛寂無形的本質?或者想到:一切繁華景象、一切美麗事物,都將銷亡凈盡?但張岱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描繪了一幅清絕的圖景,覆蓋在人們熟悉的西湖印象上。

寫景的手段巧妙得很。西湖的范圍不算大也不算小,若在湖邊和湖中看,特別是在夜里或雨天,水面顯得空闊浩渺;若登上湖旁的山峰俯視,則見長堤如細帶,舟船如草葉,人形如豆粒。作者好像電影攝影師在操縱鏡頭,或用平視,讓人看到天地一色的空濛;或用俯視,讓人看到湖中景物的渺小。兩者結合,西湖之游,似乎成了一粟幻影漂泊于蒼海。

張岱游西湖,在十二月,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之時,又在更定即深夜以后,小舟獨往,顯是著意追求孤獨之境。其實人生無處不孤獨。譬如在萬千眾中,未嘗不覺得周際漠漠;即如親朋滿座,酒酣情濃,笑語四起,忽視之恍恍,猶在陌路,自覺彼此了不相干,亦是常事。說來人生本是偶然,在這路途中結成的所謂親疏遠近,更是偶然中的偶然。但在人群中所感覺的孤獨,常伴隨失落的迷惘、空洞無所附著的悲哀。只有在寂靜的自然中,孤獨才是充實而平靜的。那么張岱是否因為他那揮金如土、縱情嬉游的生活中意識到了生命的空洞與疲倦,來這寧靜的自然中探求生命的依歸?但他什么也沒有說。

如果懂得人生無處不孤獨,也就懂得人生無處不可親近。當張岱劃船到湖心亭時,見二客對坐,一童子煮酒,自是大出意外,文章忽起波瀾。但這意外之遇,并未破壞此番夜游的興味。因為彼此在對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與共同的美感。一時知己,別后不見,飲三大白,揮袖而散,真是難得的機緣。這機緣告訴人們什么?是不是說,人與自然可以有一種神秘的感通,人與人,只要脫離利害,同樣可以相互感通?是不是說,人世常孤獨而又常不孤獨?但作者還是什么也不說。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練習】:

同步練習:/teach/26148.html

理解性練習:1.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

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寫作方面,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蹤。

寫景是游記的表現(xiàn)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埃瑢⑷伺c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