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移動版] 李清照

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原文: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在今山東)人。早期詞風清麗婉約。后期避難江南,國破家亡,詞風轉(zhuǎn)向凄苦,但她的詩卻充滿慷慨悲憤之情。查看更多李清照資料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shāng)》:“身既死兮神似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lǐng)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在線朗讀:(打開頁面自動朗讀,點擊播放器中暫停鍵即可停止播放。)

翻譯:

活著應該做人中的豪杰,死后應該做鬼中的英雄,人們?yōu)槭裁粗两襁思念項羽,就因為他不茍且偷生回江東。

簡析:

本詩寫作目的是(   借古諷今   ),借(項羽正氣凜然)來諷刺( 宋朝君臣茍且偷生   )

名句賞析——“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kuì)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用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鞭撻南宋當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讀來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與之共振。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精品賞析:

一、二句“言理”,從生為人杰、死作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襟懷高遠,極富英豪丈夫之氣。“鬼雄”的典故出自《九歌·國殤》篇,意謂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的魂魄與眾不同,他們在群鬼中也是出類拔萃的英雄,與“人杰”屬對工穩(wěn),且語意翻進一層。這兩句詩不僅擷取了“子魂魄兮為鬼雄”句的成詞,還隱括了屈原歌頌衛(wèi)國將士犧牲精神的深刻含義,從而增加了本詩的諷諭性。

三、四句將“楚漢之爭”中的項羽故事,熔冶為詩,語帶惋惜,弦外有音,亦十分注意對仗。其中“思項羽”的“思”和“至今”的“今”,對我國人民所熟知的英雄典型項羽充滿了贊頌之意,同時還似乎有意提醒人們,女詩人,是在“北兵倉皇南遁”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想到楚霸王的。“過江東”三個字,這在當時來說,應該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字眼,而作者卻大膽地把它寫在這首絕句中,并很巧妙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真可謂神來之筆。秦末項羽和劉邦爭帝,最后敗退烏江,他感到原來和自己—道馳騁沙場十年的八千吳中子弟已無一人生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因此寧愿拔劍自刎,也不肯過江去抱愧稱王。而與項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位自詡“素以社稷為重”的宋高宗,在“靖康之難”以后,從商邱一直逃到杭州,偏安江左一隅,更加萎靡不振,每年搜刮大量錢財向金人稱臣納貢,早已將自己的父兄和千百萬在侵略者鐵蹄下痛苦呻吟的中原人民統(tǒng)統(tǒng)都置諸腦后了。“知恥近乎勇”,在李清照看來,項羽和趙構(gòu)相比,一個是江東可去卻不愿去,另一個則是不該去而偏去,可恥與可貴的分水嶺,委實就在這“去”與“不去”之間。

《夏日絕句》寓批判于詠史,以古鑒今,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假如我們將女詩人的這首詩和她同是在金人入侵以后所寫的《上工部尚書胡公》、《浯溪中興頌碑和張文潛韻二首》,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斷句參照起來讀,則會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在她的詩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愛國熱忱和對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極為不滿的批判精神。面對“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的嚴酷現(xiàn)實,李清照也和比她稍后的陸游、辛棄疾等志士仁人一樣,以自己激昂慷慨的詩歌正面地反映了他們所生活的那個國破家亡的時代,并抒發(fā)了當時大多數(shù)正直的知識分子郁結(jié)于心的憤懣,表現(xiàn)了他們?yōu)榈挚巩愖迦肭、維護祖國統(tǒng)一而奮斗呼號的先鋒作用,因而受到后世的肯定和好評。

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卷一中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含蓄的手法最易和諷刺相結(jié)合,而諷刺又是抨擊惡狀的最有力的武器!断娜战^句》以叱咤風云、寧死不屈的項羽與貪生怕死、荒淫誤國的趙構(gòu)相比,雖然在字面上沒有一個字提到南宋小朝廷的權(quán)奸們,實質(zhì)上卻處處都是嘲弄、譏刺這班昏君庸臣。它“氣高而不怒”、“力盡而不露”,特別是“不肯過江東”一句,完全是《春秋》筆法,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地投擲過去,并擊中了趙構(gòu)之流的要害。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