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九年級下冊語文

《上樞密韓太尉書》26問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上樞密韓太尉書》26問

1.一段作者提出的文學觀點是什么?

文者,氣之所行也。

2.孟子和太史公的事實論據(jù)證明論點說明了什么?

孟子:胸襟開闊,氣度非凡。

太史公:游覽名山大川,廣交天下豪杰。

3.蘇轍文學實踐情況包括以及目的:

①、離家遠游

②、遍訪名山、大川

③、憑吊秦漢故都,瞻仰天子宮闕

——目的:開闊視野。

④、見歐陽公,知道天下文章匯集于此

——目的:為見太尉作鋪墊。

4.說明求學應當立志高遠的句子:

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5.表明想見太尉的句子:

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

6.申明入京并非為仕祿的句子:

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

7.說明自勵的句子:

益治其文,且學為政。

8.表明求教的句子:

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甚矣。

9.作者用孟子的養(yǎng)氣說明什么?

后天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有助于養(yǎng)氣。

10.孟子善養(yǎng)胸襟博大剛正之氣與文章寬厚宏博氣勢浩大的關系?

因果關系。

11.太史公文學實踐之后形成了怎樣的文學風格?

其文疏蕩。

12.作者認為用司馬遷的文學實踐說明什么?

后天的外在閱歷有助于養(yǎng)氣。

13.孟子的話”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論據(jù)類型?

道理論據(jù)。

14.孟子和司馬遷通過什么達到養(yǎng)氣的目的?

孟子通過內(nèi)在修養(yǎng),司馬遷通過外在閱歷。

15.第一段結尾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

①、養(yǎng)氣的重要性。

②、論證了論點。

16.“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钡淖饔?

①、再次強調(diào)養(yǎng)氣的重要性。

②、論證了論點。

17.表現(xiàn)作者做此文目的的句子?

①、“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

②、“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甚矣!

18.第二段作者贊頌太尉的句子以及目的是什么?”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目的:為見太尉做鋪墊。

19.作者提出文學觀點的目的是什么?

①、使對方賞識自己。

②、為后文寫自己增加閱歷和養(yǎng)氣作鋪墊。

20.作者寫自己的文學實踐的目的是什么?

①、表明自己孤陋寡聞。

②、為求見太尉是想開闊視野,聽高論、采眾長埋下伏筆。

21.表明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的一句話是:

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2.19歲的年輕人給朝廷重臣上書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精神?

勇于進取。

23.表明自己年輕氣盛求知急切有流露謙恭思想的句子: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資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

查看更多課文分析 字詞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