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掠,22歲時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饞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老實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我敢大膽說一句,《破陣子》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代詩人盧綸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fā)和描述。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號“稼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是一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詩,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寫的嗎?詩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的詩人,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當?shù)膯?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有刪改)
18、作者認為,辛詞有別于其他詩人,別具特色,具體指哪兩個方面?(4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19、結(jié)合原文相關內(nèi)容,概括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原因。
20、結(jié)合全文分析:為什么作者說“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第二段概述辛棄疾一生的經(jīng)歷,既是對第一段內(nèi)容的具體解釋,也為下文全面展開評述作了必要的鋪墊。
B、第三段例舉杜甫、盧綸的詩句,意在通過對比,突出辛詞的筆力之深。
C、第五段通過蘇軾與辛棄疾的比較,說明了動蕩的時代,坎坷的人生對于一個文人的特殊意義,“身窮詩乃亨”,就是這個道理。
D、最后一段是全文內(nèi)容的總結(jié),高度評價辛棄疾在中國詩歌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價值,也闡明了作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E、本文以記敘為主,兼抒情性的議論,筆力縱橫馳騁,內(nèi)容博雜豐富,見解獨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風。
參考答案:
18、(1)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2)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查看完整高中傳記類閱讀訓練答案100則(本題在頁答案第2頁) …②從這一動作中,我們可以窺見辛棄疾被迫脫離政治,只許旁觀,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后,復雜真實的內(nèi)心:不滿、憤懣、焦慮、等待、企盼……(或:這一動作十分形象地傳達出辛棄疾被迫脫離政治,只許旁觀,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后,有志難申、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③“把欄桿拍遍”還是全文的文眼,它巧妙而形象地概括了詞人的一生,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意對即可)21、BE(B項不是對比,E項以議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