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柳惲《搗衣詩》賞析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柳惲《搗衣詩》賞析

搗衣詩

柳惲

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革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將紈素一類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搗,使其平整柔軟。搗衣的勞動,最易觸發(fā)思婦懷遠的感情,因此搗衣詩往往就是閨怨詩的異名。

詩題為“搗衣”,除結(jié)尾處略點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幾乎不涉搗衣本題,表面上看似有些離題。實則首聯(lián)揭出游人之淹滯遠方,為搗衣之由,中間兩聯(lián)寫景,為搗衣時所見所想,仍處處關(guān)合題目。本篇旨在抒寫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對搗衣勞動本身則不作正面描寫。這種構(gòu)思,使詩的意境更為空靈,也更富抒情色彩。

搗衣往往為了裁縫寄遠。因此詩一開頭便從感嘆行人淹留不歸寫起:“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

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網(wǎng)地區(qū),風波之險常是游子滯留不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歸的原因是由于風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

兩句中一“滯”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時間之久與思婦長期盼歸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現(xiàn)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阻礙,后者重在表達思婦內(nèi)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三四兩句寫深秋景色。

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亭皋,水邊平地,暗切思婦所在的江南。“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境,暗透思婦在秋風起而木葉下的季節(jié)盼望游人歸來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

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隴首,即隴頭,系游人滯留之地。隴首或隴頭的意象,在南北朝詩賦中常與游子的飄蕩相聯(lián)系,此處即泛指北方邊塞之地。思婦由眼前“亭皋木葉下”的深秋景象,聯(lián)想起丈夫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云飄飛的時節(jié)了,想象中含有無限思念與體貼。“秋云飛”的意象,不但明點秋令,而且象征著游子的飄蕩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這一片飄蕩無依的“秋云”,什么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呢?

兩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實景一懸想,不但對仗工整,形象鮮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蘊涵,能引發(fā)多方面的聯(lián)想。

查看更多詩詞賞析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