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詩詞欣賞

常建《三日尋李九莊》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1216584714

常建《三日尋李九莊》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三日尋李九莊

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 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門前溪水流。

注釋

⑴三日:古代以農(nóng)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魏晉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節(jié)。

⑵永和:東晉穆帝年號。王羲之《蘭亭集序》記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會集名士于會稽山陰蘭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訪友,故用此典。

⑶桃花岸:暗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事,喻李九是隱士。

翻譯

在三月三日這一天,乘船去尋訪一個家住溪邊的好友,因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來尋訪友人,在這個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節(jié)令里、那美麗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以前的山陰蘭亭之會.故人的家就住在這條溪流岸邊,莊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賞析】:

首句“雨歇楊林東渡頭”,寫這次行程出發(fā)地點“楊林東渡頭”的景物!皸盍帧奔礂盍鴺淞。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東邊小小的渡口生長著一片綠柳!皸盍帧本妥プ×诉@里的自然特點,位置在東邊。其中一個“歇”字,不但表明了春雨停息,而且讓人感受到瀟瀟春雨洗滌柳林之后,滿眼青翠之自然美。也可以說,詩人從色彩的角度來寫的,給人以生意盎然之感。同時,首詞“雨歇”,也暗示了江水暴漲,為寫這“蕩輕舟”奠定了條件。

第二句“永和三日蕩輕舟”。“永和”即東晉穆帝年號。人們知道,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就記了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上巳日這天,會稽山陰蘭亭會集了很多的名士為蘭亭落成做詩。所以,提到《蘭亭集序》,提到“永和三日”,人們自然想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這樣美好的文句和表現(xiàn)出來的歡樂盛況。而詩人就在三月三日這天乘舟訪友。這里,詩人用“永和三日”這一典故,是從人文環(huán)境來之美襯托自己美好的心情。其中一個“蕩”字,不但表明詩人悠悠蕩蕩于溪流之中,更表現(xiàn)出詩人無不愜意的歡樂心境。

后面兩句“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寫了此次行蹤目的地“李九莊”的環(huán)境。從思維角度看,而這兩句并不是詩人實寫所見,而是舟行途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暗示目的地的。

第三句“故人家在桃花岸”,意思是說,朋友家住溪水岸邊,那里有一片桃林。這一句中的“桃花岸”,就暗指了“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武陵人行舟的地方。也就是說,這里詩人常建借用陶淵明桃花源的典故,間接地把朋友“李九莊”比為桃源仙境,不但把朋友的家描寫得自然美妙,而且也暗示了詩人對“桃源生活”的愛慕與向往之情。

正因為如此情感,因而,詩人在結尾寫道:“直到門前溪水流!币馑际钦f,(從楊林渡頭出發(fā))一條清溪直通門前,(來到一片繁花似錦的桃林的岸邊)就是朋友的家了。這里,詩人還是緊承上句而注重了虛寫,是通過想象(也許是故人介紹)把朋友家所在的環(huán)境描寫得情趣盎然,一個“清”字,不但描寫了溪水的清澈,而且也表明了這里的生活的清幽閑適,從而給詩歌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雋永的情味。

總之,這首詩歌最大的特點在于暗用“蘭亭集會”和“桃花源”的典故。這樣,不但使單純的訪友內(nèi)容顯得更豐富,更含蓄,更耐人尋味,而且增強詩歌的形象感,使詩歌具有“旨遠,興僻”的審美藝術特色。

閱讀訓練

(1)這首詩的二、三兩句運用的典故分別出自于古代散文名篇《                  》和《                 》。

(2)請結合課文《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與實》中的觀點,談談這首小詩虛實相生所形成的藝術美。

(3)你覺得詩中沒有出場的李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首句點明了這次行程的出發(fā)地,其環(huán)境是:(                        )__

(5)次句,當為三月三日乘舟尋訪友人,“永和三日”,讓人聯(lián)想起:(               )

(6)三、四句寫此行目的地——李九莊的環(huán)境。景色為(                     )

參考答案

(1)蘭亭集序   桃花源記

(2)細味題目中的“尋”字,可知詩人并沒有到過李九莊。一二兩句主要是實寫,描寫楊林東渡頭的景物以及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三四兩句主要是虛寫,是根據(jù)故人對自己居處所作的詩意介紹而生出的美麗想象。課文《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與實》認為“虛和實的辯證統(tǒng)一,才能完成藝術的表現(xiàn)”,按照這種觀點,本詩中的清麗的畫面、愉快的心情和詩意的遙想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得本來容易寫得出較平直的詩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雋永的情味,變得更耐人涵詠咀嚼了。(本題不必要求學生寫出課文觀點,只要能基本說出詩中的虛與實所指,稍加分析即可。)

(3)一個情懷高潔的世外隱士。

(4) 楊樹林的東頭,一個小小的渡口,一場新雨初停,天清氣爽。

(5) 歷史上著名的蘭亭集會。

(6) 盛開的桃花,掩映著故人家的屋舍;門前,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流淌著;詩人蕩舟于其中的就是這條小溪。實際上詩人在這里暗用著的就是  桃花源  的典故。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