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生查子·陌上郎》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生查子·陌上郎
賀鑄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雨。
雙艫本無情,鴉軋如人語。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
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
【注釋】:
“海鶻舟”,是一指快船。
“鶻”是老鷹一類的猛禽,能長距離迅飛。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前一句借秋胡戲妻的典故比喻對愛情不忠貞的丈夫。后一句借“望夫石”的典故喻棄婦的忠貞!盎钡牡涔,事見劉義慶《幽明錄》:“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相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
【翻譯】:一派煙雨之中,那艘輕捷的船兒離開渡口,徑直地渡過滄江,消失迷茫的遠方。雙櫓本無情之物,但船行時尚鴉軋有聲,像是對送行人作語。丈夫變成了揮金如土的陌上郎,妻子變成了永立江頭望夫不歸的“望夫石”。這位負心漢的丈夫,說有什么能垂系你的鐵石心腸呢?恐怕只有扶床學步的三歲女兒了。
【賞析】: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賀鑄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一帶)任管界巡檢(負責地方上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捕捉盜賊等的武官)。雖然位卑人微,卻始終關(guān)心國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亂,新黨變法的許多成果毀于一旦;對外又恢復了歲納銀絹、委屈求和的舊局面,以致西夏騷擾日重。面對這種情況,詞人義憤填膺,又無力上達,于是揮筆填詞,寫下了這首感情充沛、題材重大、在北宋詞中不多見的、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豪放名作。
《生查子·陌上郎》是由宋代賀鑄所作,運用將物擬人、以物喻言以情的手法,以“艣語”譴責、批判了玩弄女性的負心之徒,對于被侮辱、遭損害的不幸女子予以深切同情。此詞是運用將物擬人、以物喻言以情手法的代表。
起首兩句,濃墨重彩地描繪出一幅滄江煙雨送別圖。在一派煙雨之中,那艘輕捷的船兒離開渡口,徑直地渡過滄江,消失在迷茫的遠方。這里,詞人沒有直接去寫送者和行者,更沒有直接去寫送者的悲慟和行者的決絕,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組成的渾茫開闊的圖畫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詞人在“度”之前加一“徑”字,大有深意,尤言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綿婉;即使是氣候惡劣,雨急浪險,船還是一點也不猶豫,一點也不留戀地徑直而去。
以下兩句,詞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雙艣(即櫓)搖動時連續(xù)而又低沉的鴉軋聲當作觸媒,產(chǎn)生“荒誕”而又入情的設想。連這本無生命,本無感情的“雙艣”。
過片為“艣 ”“人語”之內(nèi)容,實際上也就是詞人的內(nèi)心獨白 。前兩句用典 ,以對偶句出之。劉向《列女傳》:魯人秋胡外出作官,五年乃歸。未至家,見路旁婦人采桑,悅之,以金引誘,遭婦堅拒,回家后始知為其妻。這里借秋胡以指那些用情不專、二三其德的男了。又《太平寰宇記》卷一○五《太平州·當涂縣》載:“望夫山,在縣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歲不還 ,其妻登此山望失,乃化為石!边@里指純樸堅貞、忠于愛情的妻子。這兩個各自獨立完整的故事 ,現(xiàn)在被詞人借雙櫓之“口”把二者并列在一起,頓時就產(chǎn)生極為強烈的效果 :一方無行,一方癡情;一方薄幸,一方堅貞。最后兩句,以反詰的形式誠摯委婉地勸慰負心漢,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詞人在“何物系君心”這一問之中,已經(jīng)包含了對負心丈夫的譴責。接著,又以家中還有剛剛能夠扶著床沿走路的三歲女兒來進行再一次的勸喻,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閱讀訓練】: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運用了什么手法?(5分)
2.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參考答案】:
1.描寫了一幅渾茫開闊的滄江煙雨送別圖。(2分)手法:①融情于景。前兩句寫了一幅煙雨迷蒙的畫面,把景色和心情都涂上一層黯淡的色彩,仿佛天地間都充塞著茫無別際的離愁別恨。②移情于物(襯托、擬人)。詞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雙櫓搖動時連續(xù)而又低沉的鴉軋聲當作觸媒,產(chǎn)生“荒誕”而又入情的設想。雙櫓本是無情之物,此時卻也像懂得人的心意,以物語言已情,越發(fā)凸顯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孤寂與痛苦。(兩種手法只需要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3分。)
2.本詩塑造了一個癡情而被棄的怨婦形象。(1分)上片前兩句運用“徑”字,寫出浪子不顧氣候惡劣,雨急浪險,徑直離開,并以雙櫓仿佛在出聲告別襯托人的無情離開,渲染了悲涼的氣氛。(2分)下片寫出棄婦無奈的牽掛與譴責,“揮金”與“望夫石”的典故,對比鮮明,令人感嘆一方無行、一方堅貞,一方薄幸、一方癡情。最后以反詰的形式委婉地譴責負心漢,以家中還有剛剛能夠扶著床沿走路的三歲女兒來進行勸喻,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