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論語注疏論語注疏解經(jīng)序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論語注疏解經(jīng)序

  翰林侍講學(xué)士朝請大夫守國子祭酒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邢等奉敕校定

◎序解

[疏]正義曰:案《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然則夫子既終,微言已絕,弟子恐離居已後,各生異見,而圣言永滅,故相與論撰,因采時賢及古明王之語合成一法,謂之《論語》也。鄭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以經(jīng)綸世務(wù),故曰綸也;圓轉(zhuǎn)無窮,故曰輪也;蘊含萬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賢集定,故曰撰也。鄭玄《周禮》注云“答述曰語”,以此書所載皆仲尼應(yīng)答弟子及時人之辭,故曰語。而在論下者,必經(jīng)論撰,然後載之,以示非妄謬也。以其口相傳授,故經(jīng)焚書而獨存也。漢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及子玄成、魯扶卿太子太傅夏侯建、前將軍蕭望之并傳之,各自名家!洱R論》者,齊人所傳,別有《問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一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昌邑中尉王吉、少府朱畸、瑯邪王卿、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并傳之,唯王吉名家!豆耪撜Z》者,出自孔氏壁中,凡二十一篇,有兩《子張》篇,次不與《齊》、《魯論》同,孔安國為傳,後漢馬融亦注之。安昌侯張禹受《魯論》于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擇善而從,號曰“張侯論”,最後而行於漢世。禹以《論》授成帝,後漢包咸、周氏并為章句,列於學(xué)官。鄭玄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古》,為之注焉。魏吏部尚書何晏集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玄、陳群、王肅、周生烈之說,并下己意,為《集解》,正始中上之,盛行於世。今以為主焉。序者,何晏次序傳授訓(xùn)說之人,乃已《集解》之意。序為《論語》而作,故曰《論語序》。

敘曰:漢中壘校尉劉向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大子大傅夏侯勝、前將軍蕭望之、丞相韋賢及子玄成等傳之。

[疏]“敘曰”至“傳之”。
  ○正義曰:此敘《魯論》之作及傳授之人也。敘與序音義同。曰者,發(fā)語辭也。案《漢書·百官公卿表》云:“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nèi),外掌西域!鳖亷煿旁唬骸罢票避妷鹃T之內(nèi)而又外掌西域!眲⑾蛘撸咦嫔俚艹踔,辟︹之孫,德之子。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即位,更名向。數(shù)上疏言得失,以向為中壘校尉。向為人簡易,專精思於經(jīng)術(shù)。成帝詔校經(jīng)傳諸子詩賦,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著《別錄》、《新序》。此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蓋出於彼,故何晏引之。對文則直言曰言,答述曰語,散則言、語可通。故此論夫子之語而謂之善言也。《表》又云:“太子太傅,古官,秩二千石!薄秱鳌吩疲骸跋暮顒僮珠L公,東平人,少好學(xué)。為學(xué)精熟,善說禮服,徵為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勝以《尚書》授太后,遷長信少府。坐議廟樂事下獄,系再更冬,會赦,出為諫大夫。上知勝素直,復(fù)為長信少府。遷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說,賜黃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賜冢塋,葬平陵。太后賜錢三百萬,為勝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為榮。始,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學(xué)經(jīng)不明,不如親耕!侗怼酚衷疲骸扒啊⑨、左、右將軍,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漢不常置;蛴星啊⑨,或有左、右,皆掌兵!奔啊端囊膫鳌吩疲骸笆捦珠L倩,東海蘭陵人也。好學(xué)《齊詩》,事同縣后倉,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以射策甲科為郎,累遷諫大夫,後代丙吉為御史大夫,左遷為太子太傅。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至禁中,拜望之為前將軍。元帝即位,為弘恭、石顯等所害,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拊手為之食,涕泣哀慟左右。長子嗣為關(guān)內(nèi)侯!薄侗怼酚衷疲骸跋鄧、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睉(yīng)劭曰:“丞,承也;相,助也!薄扒赜凶、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一丞相,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薄秱鳌吩唬骸绊f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賢為人質(zhì)樸少欲,篤志於學(xué),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徵為博士、給事中,進授昭帝《詩》,稍遷光祿大夫。及宣帝即位,以先帝師,甚見尊重。本始三年,代蔡義為丞相,封扶陽侯,年七十馀,為相五歲。地節(jié)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賜黃金百斤,罷歸,加賜第一區(qū)。丞相致仕,自賢始。年八十二薨,謚曰節(jié)侯。少子玄成字少翁,“復(fù)以明經(jīng)歷位至丞相,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ぷ,不如一經(jīng)!蔀橄嗥吣,建昭三年薨,謚曰共侯!贝怂娜私詡鳌遏斦撜Z》。

《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樞巴跚浼澳z東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

[疏]“齊論”至“教授”。
  ○正義曰:此敘《齊論語》之興及傳授之人也!洱R論語》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篇名與《魯論》正同,其篇中章句則頗多於《魯論》。篇者,積章而成篇,遍也,言出情鋪事明而遍者也。積句以成章,章者,明也,總義包體所以明情者也。句必聯(lián)字而言,句者,局也,聯(lián)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樞啊⒛z東,郡國名。王卿,天漢元年由濟南太守為御史大夫。庸生名譚生,蓋古謂有德者也。昌邑中尉者,《表》云:“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nèi)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tǒng)眾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綏和元年,省內(nèi)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薄秱鳌吩疲骸巴跫肿雨,瑯邪皋虞人也。少好學(xué)明經(jīng),以郡吏舉孝廉為郎,補若盧右丞,遷熒陽令,舉賢良為昌邑中尉!贝巳私砸浴洱R論語》教授於人也。

故有《魯論》、有《齊論》。

[疏]“故有《魯論》有《齊論》”。
  ○正義曰:既敘《魯論》、《齊論》之作及傳述之人,乃以此言結(jié)之也。

魯共王時,嘗欲以孔子宅為宮,壞,得《古文論語》。

[疏]“魯共”至“論語”。
  ○正義曰:“此敘得《古論》之所由也。嘗,曾也。壞,毀也。言魯共王時,曾欲以孔子宅為宮,乃毀之,於壁中故得此《古文論語》也!秱鳌吩唬呼敼餐踱,景帝子,程姬所生,“以孝景前二年立為淮陽王,前三年徙王魯,二十八年薨”,謚曰共王!俺鹾弥螌m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聞鍾磬琴瑟之音,遂不敢復(fù)壞。於其壁中得古文經(jīng)傳”,即謂此《論語》及《孝經(jīng)》為傳也。故漢武帝謂東方朔云:“《傳》曰: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庇殖傻圪n翟方進《策書》云:“《傳》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是漢世通謂《論語》、《孝經(jīng)》為傳。以《論語》、《孝經(jīng)》非先王之書,是孔子所傳說,故謂之傳,所以異於先王之書也。言古文者,科斗書也,所謂倉頡本體,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識,是古人所為,故名古文。形多頭粗尾細(xì),狀復(fù)團圓,似水之科斗,故曰科斗也。

《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古論》亦無此二篇,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

[疏]“齊論”至“魯論同”。
  ○正義曰:此辨三《論》篇章之異也!洱R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所謂《齊論語》二十二篇也!豆耪摗芬酂o此《問王》、《知道》二篇,非但《魯論》無之,《古論》亦無也!豆耪摗芬酂o此二篇,而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如淳曰:“分《堯曰》篇後“子張問:何如可以從政”以下為篇名,曰《從政》。其篇次又不與《齊》、《魯論》同!缎抡摗吩疲骸拔漠愓咚陌兮抛!

安昌侯張禹本受《魯論》,兼講《齊》說,善者從之,號曰“張侯論”,為世所貴。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疏]“安昌侯”至“出焉”。
  ○正義曰:此言張禹擇《齊》、《魯論》之善者從之,為世所重,包、周二氏為《章句》訓(xùn)說此張侯《論語》也!秱鳌吩唬骸皬堄碜肿游,河內(nèi)軹人也。從沛郡施讎受《易》,王陽、庸生問《論語》,既皆明習(xí),舉為郡文學(xué)。久之試為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遷光祿大夫,數(shù)歲出為東平內(nèi)史。成帝即位,徵禹以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給事中領(lǐng)尚書事。河平四年,代王商為丞相,封安昌侯。為相六歲,乞骸就第。建平二年薨,謚曰節(jié)侯。禹本受《魯論》於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故兼講《齊》說也!薄秱鳌酚衷疲骸笆剪敺銮浼跋暮顒佟⑼蹶、蕭望之、韋玄成皆說《論語》,篇第或異,禹先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所安,最後出而尊貴,諸儒為之語曰‘欲不為《論》,念張文’。由是學(xué)者多從張氏,馀家浸微!笔恰捌渖普邚闹栐弧畯埡钫摗,為世所貴”之事!夺釢h·儒林傳》云:“包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也。少為諸生,昌《魯詩》、《論語》,舉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為其《章句》,拜諫議大夫。永平五年,遷大鴻臚!敝苁喜辉敽稳。章句者,訓(xùn)解科段之名,包氏、周氏就張侯《論》為之《章句》,訓(xùn)解以出其義理焉。不言名而言氏者,蓋為《章句》之時,義在謙退,不欲顯題其名,但欲傳之私族,故直云氏而已。若杜元凱集解《春秋》謂之杜氏也;蛟唬阂院问现M咸,故沒其名,但言包氏,連言周氏耳。

《古論》唯博士孔安國為之訓(xùn)解,而世不傳,至順帝時,南郡大守馬融亦為之訓(xùn)說。

[疏]“古論”至“訓(xùn)說”。
  ○正義曰:此敘訓(xùn)說《古文論語》之人也!妒酚洝な兰摇罚喊矅,孔子十一世孫,為武帝博士。時魯共王壞孔子舊宅,壁中得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jīng)》,悉還孔氏,故安國承詔作《書傳》,又作《古文孝經(jīng)傳》,亦作《論語訓(xùn)解》!夺屧b》云:“訓(xùn),道也。”然則道其義、釋其理謂之訓(xùn)解,以傳述言之曰傳,以釋理言之曰訓(xùn)解,其實一也。以武帝末年遭巫蠱事,經(jīng)籍道息,故世不傳。自此安國之後,至後漢順帝時,有南郡太守馬融亦為《古文論語訓(xùn)說》。案《後漢·紀(jì)》:“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薄兜乩碇尽吩疲骸澳峡,秦置,高帝元年更為臨江郡,五年復(fù)故。景帝二年復(fù)為臨江郡,中二年復(fù)故,屬荊州!薄侗怼吩疲骸翱な,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傳》云:“馬融字季長,扶風(fēng)茂陵人也。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博通經(jīng)籍,永初中為校書郎。陽嘉二年,拜議郎,梁商表為從事中郎,轉(zhuǎn)武都太守,三遷為南郡太守,注《孝經(jīng)》、《論語》、《詩》、《易》、《尚書》、三《禮》。年八十八,延壽九年卒於家。

漢末,大司農(nóng)鄭玄就《魯論》篇章考之《齊》、《古》,為之注。

[疏]“漢末”至“之注”。
  ○正義曰:言鄭玄亦為《論語》之注也。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縣人,師事馬融。大司農(nóng)徵不起,居家教授,當(dāng)後漢桓、靈時,故云漢末。注《易》、《尚書》、三《禮》、《論語》、《尚書大傳》、五經(jīng)緯候,箋《毛詩》,作《毛詩譜》。破許慎《五經(jīng)異義》,針何休《左氏膏肓》,發(fā)《公羊墨守》,起《梁廢疾》,可謂大儒。作注之時,就《魯論》篇章,謂二十篇也,復(fù)考校之以《齊論》、《古論》,擇其善者而為之注。注與注音義同。

近故司空陳群、太常王肅、博士周生烈皆為《義說》。

[疏]“近故”至“義說”。
  ○正義曰:此敘魏時注說《論語》之人也。年世未遠(yuǎn)人已歿故,是近故也。司空,古官三公也!侗怼吩疲骸胺畛,秦官,掌宗廟禮儀。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薄安┦,秦官,掌通古今!薄段褐尽吩疲骸瓣惾鹤珠L文,潁川許昌人也。太祖辟群為司空西曹屬,文帝即位,遷尚書仆射。明帝即位,進封潁陰侯,頃之為司空。青龍四年薨!薄巴趺C字子邕,東海蘭陵人,魏衛(wèi)將軍太常蘭陵景侯,甘露元年薨。注《尚書》、《禮·喪服》、《論語》、《孔子家語》,述《毛詩注》。作《圣證論》難鄭玄。”周生烈,敦煌人,《七錄》云:“字文逸,本姓唐,魏博士、侍中!贝硕私詾椤墩撜Z義說》,謂作注而說其義,故云義說。

前世傳授師說,雖有異同,不為訓(xùn)解。中間為之訓(xùn)解,至于今多矣。所見不同,互有得失。

[疏]“前世”至“得失”。
  ○正義曰:將作《論語集解》,故須言先儒有得失不同之說也。據(jù)今而道往古,謂之前世。上教下曰傳,下承上曰受。謂張禹以上至夏侯勝以來,但師資誦說而已,雖說有異者、同者,皆不著篇簡以為傳注、訓(xùn)解。中為之訓(xùn)解,謂自古至今中間,包氏、周氏等為此《論語訓(xùn)解》,有二十馀家,故云至于今多矣。以其趣舍各異,故得失互有也。

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為改《易》,名曰《論語集解》。

[疏]“今集”至“集解”。
  ○正義曰:此敘《集解》之體例也。今謂何晏時,諸家謂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玄、陳群、王肅、周生烈也。集此諸家所說善者而存之,示無剿說,故各記其姓名。注言包曰、馬曰之類是也。注但記其姓,而此連言名者,以著其姓所以名其人,非謂名字之名也。有不安者,謂諸家之說於義有不安者也。頗為改易者,言諸家之善則存而不改,其不善者頗多為改易之。注首不言包曰、馬曰,及諸家說下言一曰者,皆是何氏自下已言、改易先儒者也。名曰《論語集解》者,何氏注解既畢,乃自題之也。杜氏注《春秋左氏傳》謂之“集解”者,謂聚集經(jīng)傳為之作解也。此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

光祿大夫關(guān)內(nèi)侯臣孫邕、光祿大夫臣鄭沖、散騎常侍中領(lǐng)軍安鄉(xiāng)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ダ、尚書駙馬都尉關(guān)內(nèi)侯臣何晏等上。

[疏]“光祿”至“等上”。
  ○正義曰:此敘同集解之人也!侗怼吩疲骸按蠓,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shù)十人。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睙o印綬,爵級十九曰關(guān)內(nèi)侯,顏師古曰:“言有侯號而居京畿,無國邑!睂O邕字宗儒,樂安青州人也!稌x書》:“鄭沖字文和,熒陽開封人也,起自寒微,卓爾立操。魏文帝為太子,命為文學(xué),累遷尚書郎,出補陳留大守,曹爽引為從事中郎,轉(zhuǎn)散騎常侍光祿勛!薄侗怼酚衷疲骸笆讨小⑸ⅡT中常侍皆加官!睉(yīng)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晉灼曰:“魏文帝合散騎、中常侍為散騎常侍也!庇衷唬骸八踊蛄泻睢④、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yī)、太宮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shù)十人!比绱驹唬骸皩ⅲ^都郎將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騎及中常侍也!庇衷唬骸笆讨小⒅谐J痰萌虢,散騎并乘輿車!鳖亷煿旁唬骸安⒁舨嚼朔。騎而散從,無常職也!贝搜灾蓄I(lǐng)軍者,《表》無文。安鄉(xiāng)亭侯者,不在爵級二十之?dāng)?shù),蓋漢末及魏置亭侯、列侯之倫也。曹羲,沛國譙人,魏宗室曹爽之弟。荀ダ字景倩,荀之子,詵之弟也,咸熙中為司空!侗怼酚衷疲骸吧俑,秦官,屬官有尚書。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員五人!瘪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顏師古曰:“駙,副也,非正駕車,皆為副馬。一曰駙,近也,疾也!焙侮套制绞,南陽宛人也,何進之孫,咸之子。曹爽秉政,以晏為尚書,又尚公主。著述凡數(shù)十篇。正始中,此五人共上此《論語集解》也。

十三經(jīng)注疏目錄】  【上一頁】  【論語注疏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zé)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