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
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yuǎn),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內(nèi)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xùn)己也,復(fù)歸于亳。
“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
“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
萬章上·第七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
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
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yuǎn)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
“伊訓(xùn)曰:‘天誅造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