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選集《遇見》,金城出版社)
15.(2分)老婦人“把日子過得如花似玉”是說她把生活過得怎樣?(如花似玉:舊時比喻女子年輕美麗。)
16.(2分)第④段畫線句能看出矮個子男人作為一個手藝人,他____。
第⑤段畫線句能看出矮個子男人具有_____的優(yōu)良品質(zhì)。17.(4分)第⑥段中加點的“花常開不敗”有什么深層含義?“我”為什么會認(rèn)為矮個子男人能“讓花常開不敗”?
18.(3分)第⑦段中“心靈因一團篝火,在瞬間洞開”的意思應(yīng)如何理解?
19.(4分)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文章第②段中,有一句話說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點,請找到并寫出。
(2)請寫出你閱讀本文后的兩條啟示。(要求:兩條啟示合理且不重復(fù))
(四)閱讀《人當(dāng)有所畏懼》,回答20-23題(11分)
人當(dāng)有所畏懼
①在對待“畏懼”的問題上,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無所畏懼”,一種是“有所畏懼”。年輕的時候,聽到的多是對無所畏懼的推崇,加之年輕氣盛,便總有一種大無畏的勁頭。待過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銳氣消減,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經(jīng)歷了這兩種說法的打架,心里常常會困惑:是無所畏懼對,還是有所畏懼對?琢磨的結(jié)果是:人當(dāng)有所畏懼。
②為什么人當(dāng)有所畏懼呢?因為人生在世不能沒有理想、信念,為了追求和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須有所畏懼。孔子就曾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懼對象,其實也是他們崇信的對象。人們常說的“敬畏”,其實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沒有信仰,沒有崇敬,則很難生“畏”。
③人有所畏懼才能有操守和原則,才能嚴(yán)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東漢楊震升任東萊太守,上任途中經(jīng)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薦舉的官員。聞知恩公到來,王密帶十斤黃金于夜晚前往館驛拜訪楊震。楊震不受。王密以為他故作客氣,說:“夜幕無知者。”楊震來氣了,反駁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從此,“四知”便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④無所畏懼者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因有恃無恐而栽跟頭,而且會栽得很慘。這其中,《三國演義》中幾個人物的命運就很典型。比如何進。東漢末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貴為國舅,又是輔政大臣,可謂權(quán)傾天下。這時,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謀反。可何進并不以為然,說:“吾掌天下之權(quán),十常侍敢待如何?”結(jié)果怎么樣?時間不長,何進就身首異處了。殺他的人正是十常侍。這是恃權(quán)而無恐。
⑤呂布自恃勇武過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動不動就會說:“吾有畫戟、赤兔馬,有何懼哉!”可是,在白門樓,他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相繼被不滿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為失去了坐騎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階下囚,最后被縊死。(二)這是恃器而無恐。
⑥還有那個“死讀兵書”的馬謖,把兵書上的“憑高視下,勢如破竹”奉為教條,盲目以為只要將兵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結(jié)果,他雖將兵馬“直至絕地”,卻沒能“后生”,而是落得個幾乎全軍覆沒。這是恃書而無恐。
⑦經(jīng)驗證明,與無所畏懼、有恃無恐相伴的,往往是失;相反,倒是有所畏懼、自知自律常常與成功為伍。這是因為,無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賢、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所謂的“無所畏懼”也就只能是盲目的“無畏”,頂多也就是蠻勇罷了。這跟真正意義上的“大無畏精神”實在是相去甚遠(yuǎn),不能同日而語。
(選文有改動)20.(3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1.(3分)④-⑥段列舉了哪三種“有恃無恐”?
22.(2分)依次指出文中畫線句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一個括號只能填寫一種論證方法)
(一)( ) (二)( )23.(3分)你認(rèn)為“四知”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三、作文(50分)24.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1)命題作文
癡迷,就是深深的迷戀。
徜徉書海,醉心音樂,欣賞比賽,學(xué)習(xí)技能……癡迷其中的那份快樂難以割舍,癡迷其中的那份執(zhí)著不易改變。
因為這份癡迷,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因為這份癡迷,世界多了進步的動力。
請以“不變的是那份癡迷”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作文紙的第一行(題目前空四格)
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
③不得抄襲,不要套作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2)給材料作文
美麗的大森林是百鳥共同的家園。這天,烏鴉飛到森林南面,發(fā)現(xiàn)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決定在此安家。不久,又飛來一只貓頭鷹,它對正在忙碌的烏鴉霸道地說:“喂,這是我早看中的地盤,你趕快離開!”為此,它們爭吵到百鳥之王面前,百鳥之王平靜地聽完它們的敘述,對烏鴉說:“森林這么大,可以棲息的大樹有很多,你救禮讓一下又何妨?大家相處,貴在禮讓。”接著,它又對貓頭鷹說:“你也要自律一些,對待別人不能那么粗暴,大家和諧相處,不好嗎?”從此以后,大森林中很少再聽到爭吵聲,鳥兒們禮讓、自律,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xí)慣,大森林便一直鳥語花香,和樂安寧。
這個故事至少給我們這樣一些啟示: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禮讓是人應(yīng)具備的美德;要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習(xí)慣。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寫文章主旨必須從所給材料中提煉,但不要對材料擴寫、續(xù)寫和改寫,不得抄襲,不要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