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表述與《牡蠣》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
A.跟父親站在街上時,“我”正挨著餓。
B.“我”認出招貼上“牡蠣”這個詞,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蠣!
C.在“我”的強烈要求“給我牡蠣”時,父親終于開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飯館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蠣!
7.閱讀《讀契訶夫》,簡要概括醫(yī)生這一職業(yè)對契訶夫文學創(chuàng)作有哪些影響。(4分)
【細讀品析】
8.閱讀《牡蠣》第(8)段,根據(jù)語境為空缺處選擇恰當?shù)脑~語,并說明理由。(4分)
9. 《牡蠣》第(12)段中,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寫得如此豐富細膩?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其作用。(5分)
【聯(lián)讀發(fā)現(xiàn)】
10.結(jié)合《讀契訶夫》第(2)段,探究《牡蠣》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團團圍住,帶著好奇心和笑聲瞅著我”這一場面描寫的用意。(5分)
11.結(jié)合《牡蠣》一文,談談你對《讀契訶夫》最后一段劃線句的理解。(8分)
三、古詩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12至17題!
(一)(5分)
如夢令·春思 【北宋】蘇軾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注釋】這首詞是蘇軾離開黃州多年后,回想起當年的生活情景而寫的;百舌兒:鳥名;居士,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詞中第二句“無限”一詞寫出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13.你從“莫忘小橋流水”中讀出蘇軾怎樣的情懷?(3分)
(二)(14分)
游東坡 【南宋】陸游
十九日早,游東坡。自州門而東,岡壟高下,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東起一壟頗高,有屋三間。一龜頭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頗雄,四壁皆畫雪。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筇杖是為雪堂。堂東大柳,傳以為公手植。正南有橋,榜曰“小橋”,以“莫忘小橋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無渠澗,遇雨則有涓流耳。舊止片石布其上,近輒增廣為木橋,覆以一屋,頗敗人意。東一井曰“暗井”,取蘇公詩中“走報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齒,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與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覽觀江山,為一郡之最!
(節(jié)選自《入蜀記》)
【注釋】東坡:蘇軾被貶黃州時,開辟了一處荒地,名為東坡。龜頭:形容壟頭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龜頭。筇杖:竹枝。雪堂:蘇軾在東坡建筇室時,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繪雪,題堂名為“雪堂”!
14.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自州門而東 (2)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
(3)亭下面南一堂頗雄 (4)為一郡之最
15.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3處)(3分)
堂 中 有 蘇 公 像 烏 帽 紫 裘 橫 按 筇 杖 是 為 雪 堂!
16.下列表示與文中畫波浪線句意思相符的一項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橋,已經(jīng)很舊了,還有一間破敗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著石板,后來擴建成木橋,還在橋上蓋了一間小屋,很讓人掃興!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橋,橋上有一間小屋,現(xiàn)在已經(jīng)破敗,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著石板,后來又在旁邊建了一座小橋,還在小橋上蓋了一間小屋,很讓人掃興。
17.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陸游游東坡,從居士亭開始,以“___ ”為游覽中心,踏訪有紀念意義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隨蘇軾的足跡而行。一路走來,他感慨良多,寫下這篇游記,字里行間蘊含著對蘇軾的___ 之情!
四、語言文字綜合運用(10分)
18.根據(jù)要求,填寫表格。(10分)
暑假在即,為培養(yǎng)同學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決定開展以“歷練 感悟 超越”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請你申報一項,并填寫申報理由。
要求:正確書寫漢字,準確使用標點,規(guī)范運用語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4年××中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申報表
申報人基本情況 |
姓名 |
××× |
性別 |
× |
班級 |
×年級×班 |
申報類別 (限報一項) |
A.圖書館義工 B.義賣助貧 C.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D.社區(qū)服務 | |||||
申報理由 (從實踐目的、自身條件等方面說明) |
__ △ |
五、寫作(60分)
19.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個地方;鄉(xiāng)村之于城市,是另一個地方;社區(qū)之于校園,是另一個地方……
遠方對于眼前,未來對于當下,書中世界對于現(xiàn)實生活……也都是另一個地方。
凝視自己的生活,遙望另一個地方,我們思潮涌動,我們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這是生活的變奏,是內(nèi)心的召喚,是精神的指引。
請以“走,到另一個地方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16行);不得抄襲本卷中材料;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