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為最新部編版課后練習(xí)參考答案。
第21課《〈莊子〉二則》課后習(xí)題參考答案
一、背誦《北冥有魚》,說說文中講了哪幾層意思,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參考答案】《北冥有魚》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從開頭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鯤、鵬形體之大,氣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層,從“是鳥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齊諧》之言,寫大鵬飛往南海的氣勢——乘風(fēng)而起,擊水三千,扶搖九萬。第三層,從“天之蒼蒼”到結(jié)尾,作者仰觀蒼天,聯(lián)想大鵬俯瞰大地,抒發(fā)了一種天地渾茫的感慨。作者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yuǎn)、善借長風(fēng)的形象。
二、熟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復(fù)述這則故事,并回答下列問題。
1.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葑淤|(zhì)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很難正面回答的,莊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樣的反問擺脫被動,暫時化解了“危機(jī)”。二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莊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言辭上的巧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盾的機(jī)敏。
2.莊子為什么說他知道“魚之樂”?談?wù)勀愕睦斫狻?/p>
這緣于莊子的思想和他當(dāng)時的心境。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魚“樂”,其實(shí)是莊子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來到濠水的橋上,感到快樂,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覺得魚兒也很快樂。同時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戲,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便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兒了。
三、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奮。這里指有力鼓動翅膀。
2.齊諧者,志怪者也 志:記載。
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安:如何,怎么。
4.請循其本 循:追溯
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鵬自比,下面這首《上李邕》,是他寫給當(dāng)時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結(jié)合注釋,并查閱工具書,說說詩人借助大鵬的形象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下詔尊稱孔子為“宣父”。
②畏后生:語出《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參考答案】李白用詩的語言,描述了《莊子》中的大鵬形象。他借助這一形象,表達(dá)了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高遠(yuǎn)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認(rèn)同的傷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這樣的名士的賞識和引薦。
第二組為舊版課后練習(xí)。
一、朗讀課文,注意表達(dá)人物的語氣,并回答下列問題。
1.莊子講故事用意是什么?
2.莊子堅(jiān)持認(rèn)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此題意在讓學(xué)生把握課文大意。
1.的故事里,莊子將自己比作,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tài)。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認(rèn)為魚“樂”,其實(shí)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二、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此題意在讓學(xué)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1.相,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國,國都,京城。
3.止,停止,這里是棲息的意思。
4.安,疑問代詞,怎么。
三、從本文的兩則故事中選一則改編成課本劇,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礎(chǔ)上補(bǔ)充情節(jié)。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題意在讓學(xué)生領(lǐng)會《莊子》寓言機(jī)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