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四冊

《茶館》課文鑒賞說明

[移動版] 作者:吳樂山

《茶館》課文鑒賞說明

一《茶館》所反映的時代以及矛盾沖突

三幕話劇《茶館》,通過在茶館中活動的各色各樣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個時代長達50年的社會生活。在這50年間,社會上發(fā)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但是作者并沒有正面描寫這些事件,而是選擇北京城內(nèi)一家老茶館,通過它的變遷和在其中活動的各種各樣人物生活的變化,從側(cè)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透露社會的變化。作者曾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眲”揪o緊圍繞茶館這一典型環(huán)境,讓各類人物先后登場,寫他們的言行舉止,寫他們怎樣活著又是怎樣死去,折射出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反映了人們的悲慘遭遇和命運!恫桊^》中先后登場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個,他們各有自己的經(jīng)歷,各有自己的故事,匯成一個總的故事,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

《茶館》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戲劇沖突!恫桊^》中出場的人物很多,但他們之間并沒有正面沖突(個別局部的沖突例外),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關(guān)系。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生活著,而正直、善良的人們無法擺脫厄運,社會渣滓卻橫行霸道。作者把矛頭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每一個大的或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物與時代之間的沖突。課文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央告,等等,都表現(xiàn)了帝國主義操縱的軍閥混戰(zhàn)給社會造成的混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就是劇本所要展示的人民與舊時代之間的特殊的矛盾沖突。這種看似“無事的悲劇”,實際上揭示的是社會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更能激起人們對舊時代的強烈憎恨。

二 《茶館》的結(jié)構(gòu)

在話劇創(chuàng)作中,《茶館》的結(jié)構(gòu)比較獨特,被人稱為“圖卷戲”,或者叫卷軸式的平面結(jié)構(gòu)。它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情節(jié),也沒有一個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圖畫一樣,將一個一個人物展覽進去,把一個一個情節(jié)鑲嵌進去。以課文節(jié)選的第二幕為例。這一幕出場的人物有三十多個,有臺詞的近二十個。這些人物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臺詞也不多,只是在訴說著自己的事情,在茶館中一閃而過。比如崔久峰的出現(xiàn),只是表現(xiàn)他理想破滅后的悲觀失望,松二爺?shù)某鰣鲆膊贿^反映了他那類封建遺老的沒落。即使是起著貫穿全劇作用的茶館主人王利發(fā),也不過是在與茶客的交往中表現(xiàn)著自己。劇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是大茶館中的一個畫面,把這些畫面組織起來,便成了一幅畫卷,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逐步展開。

除了人物,這一幕也沒有統(tǒng)一的情節(jié)。人物雖多,但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都是單線的、小范圍的,每個人的故事都很單一。即便是王利發(fā)的戲,很大一部分也是用來應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戲。這樣,一個一個小情節(jié),一個一個小故事,像畫面一樣,匯集起來,便構(gòu)成了《茶館》這幅長長的畫卷。

三 主要人物形象

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比如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遭遇等,他雖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決不會為了他們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對巡警、特務則不同,他明知是敲詐,卻巧于應付,不敢表示一點不滿。對劉麻子之流,他雖然從心眼里厭惡,但仍然笑臉相迎,不愿得罪他們。但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fā)善于應酬,善于經(jīng)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時,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蘊含著他的不滿、愁苦和憤恨。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chǎn)的命運。王利發(fā)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命運的真實寫照。

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jiān)獄。出獄后參加義和團,以后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fā)愁的王利發(fā)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后,“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寧愿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后終于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劉麻子、唐鐵嘴等,是一群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衣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tài)。

四 《茶館》的語言特色

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fā),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著自己的思想,顯示著自己的性格。如王利發(fā)謙恭、周到,善于與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與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jīng)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狡詐奸滑,傲慢無禮,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務。劉麻子、唐鐵嘴則滿嘴流氣,是典型的地痞無賴。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有多有少,但都活靈活現(xiàn),具有鮮明的個性。

幽默是本劇語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祖國的熱愛聯(lián)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的風格。比如唐鐵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兒”時,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細琢磨卻又蘊含著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卻偏偏要自我炫耀,這是一種讓人帶淚的笑。又如王利發(fā)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看起來也像一句玩笑話,實際上卻蘊含著對動蕩時局的強烈不滿,帶著不易讓人察覺的諷刺。這種幽默寓莊于諧,能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這個劇本中特別突出。簡短的臺詞,兒化詞語的運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實。

查看更多茶館 課文鑒賞說明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