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最后雖然成了“行動的王子”,在與雷歐提斯比劍時殺死了奸王報了父仇,但他自己也中了敵人的詭計,遭毒劍刺傷死去。而他給自己提出的要“重整乾坤”,改造牢獄般的社會的使命并未完成。
哈姆萊特是一個深受群眾愛戴的王子,又“明明有理由、有決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報仇,去把混亂的局勢整頓好。但是,由于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封建勢力還很強(qiáng)大的時代,他的敵人又是一個無比奸詐,善于籠絡(luò)臣下的國王;而他自己,一個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者,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眾,當(dāng)不滿的人民已經(jīng)被雷歐提斯煽動起來反抗暴君的時候,他始終把這一件艱巨的事業(yè)單純作為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的任務(wù),甚至只把復(fù)仇的計劃告訴霍拉旭一人。他孤軍奮戰(zhàn),終于抱恨死去。
哈姆萊特的悲劇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因為他所處的時代還缺乏先進(jìn)分子必然勝利的條件。這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盡管如此,哈姆萊特卻是以自己的死來贏得了對舊制度、舊勢力的道義上的勝利,從而鼓舞著后繼者的壯志。因而觀眾或讀者的感受是悲壯而不悲觀。這就是為什么這部杰出的悲劇直到今天仍然感動著、鼓舞著我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