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語文知識 > 語言運用

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

朱文杰

語文的“語”,就是指口頭語,“文”就是指書面語。人們的交際,一般是通過口頭語和書面語進行的,因而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讀寫聽說的能力。工具在于運用,能力重在訓練。語文教學中的訓練無疑應以學生練習為主,也就是以學生的讀寫聽說實踐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條原則。

語文訓練離不開必要的語文知識,包括字、詞、段、語法、修辭、邏輯等。但切忌零敲碎打,死記硬背,肢解文章、架空分析。要注重文章的整體性,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

語文訓練離不開方法的指導,要引導學生掌握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判斷、分析、推理、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

語文訓練要聯系社會生活,符合實際需要,切不可陷于“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大可不必用怪題、偏題、難題為難學生,甚至難倒像王蒙那樣的作家。

人文性是語文的鮮明特征。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人文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不僅如此,人文教育也是世界語言教學發(fā)展的共同趨勢。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人既是發(fā)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甭摵蠂炭莆慕M織也指出:“教育應服務于人生全程!彼裕覀冋J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學生學會做人,正確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使之共同和諧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吸納語文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滋潤靈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實行語文素質教育,必須重視語文的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領悟和把握課文中的人文內涵是開展人文教育的前提。語文課文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乃至自然界的各個領域,它既反映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又蘊涵現代文化的精華,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

其中,作為“人學”的文學作品,更是具有鮮明的人文性。隨著大綱的更新,高中語文教材也進行了重編。課文的人文性更為突出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文學作品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所占比例高達60%。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屬性!肮ぞ咝浴笔腔A,人文性是核心。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機械割裂。

無論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都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為根本。語文教學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當然,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哲學課,離開語言文字的運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說教。同樣,忽視人文精神的語文教學,便成為沒有靈魂的文字游戲。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語文才會成為最具生命活力的學科;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廢而應有機結合,使之相得益彰。

查看更多語文 工具性 人文性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