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
①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② 有的時候,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多好!這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很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充滿熱情。
③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聾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聰?shù)娜司透侨绱。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正常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去利用他們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事情萬萬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 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讓每一個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該有多好。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快樂。
⑤ 最近一位朋友來看我,他剛從林中散步回來d我問他看到些什么,他說沒什么特別的東西。要不是我早習慣了這樣的回答,我真會大吃一驚。我終于領會了這樣一個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視無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這世上的一切,如果說憑我的觸覺能得到如此大的樂趣,那么能讓我親眼目睹一下該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對一切卻如此淡漠!那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tài)在他們看來是那么的平庸。也許有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視力這種天賦不過增添一點方便罷了,并沒有賦予他們的生活更多的意義。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學校長,我要設一門必修課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應該讓他的學生知道,看清他們面前一閃而過的東西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樂趣,從而喚醒人們那麻木、呆滯的心靈。
(8)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陽再也不會從你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這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閱讀導引]
至誠言語即無華。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盲人女作家,自幼雙目失明,又有聾啞之疾,但以驚人毅力學完小學到大學全部課程。她通曉英、法、德、拉丁、希臘等5種語言,出版了《樂觀》、《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14部著作。有的被譯成50余種文字,風靡5大洲。
1965年,當她85歲高齡時被選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 這篇散文以樸實的語言,誠摯的心靈表達了自己對待生命與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通篇娓娓而談,如訴衷腸。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從盲聾者的特殊感覺出發(fā),“透視”出世人浪費生命、虛擲天賦的通病。對這種普遍的消極的人生世相進行善意針砭、真誠規(guī)勸時,能作到良藥而不苦口,忠言而不逆耳。
聆聽這些從肝膽里吐出的聲音,仿佛有一股清泉從我們的心田流過。 全文渾樸天成,從平實的字里行間閃耀出哲理的光芒,讀后催人奮進,促人警醒。
練習設計
1.第①段中加點的“事事”二字,前一個“事”的意思是_____,后一個“事”的意思是____。(2分)
2.第② ③ 段中加點的“這”和“這樣”分別指代什么內(nèi)容?(2分)
“這”指_____ “這樣”指_____
3.作者在第② 段中說“如果認為歲月還很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么,“我們的每一天”應如何度過才有意義,才能“更顯示出生命的價值呢?(請用奧斯特洛夫的一句名言回答)(2分)。
4.在第③ 段中,作者說“只有那些聾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聾”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簡要談談你的看法.2分
5.第(5)段寫"朋友"從林中散步回來,回答"我"說并沒有看到"什么特別的東西",其原因是什么?2分
6.第(6)段畫線句子中"方便"的含義是____;"更多的意義"的深層含義是____4分
7.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從這一"假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請簡要談談你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