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魏特爾出了飛機場,首先戴上墨鏡,然后往身上噴了噴剛從機場商店買的防蟲劑。她想,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像她這樣一個名記者,怎么能住非洲骯臟的旅館,吃垃圾一樣的飯菜呢?當然,這些臟、亂、差的事情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
此刻,另外一位記者喬什夫·阿杜拉離開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是拉各斯《星報》的記者。當他聽說自己將要見到聞名遐邇的歐洲記者安娜·魏特爾時,心中忍不住一陣激動!八枰玫侥崛绽麃喭械膸椭!卑材取の禾貭柕闹泶螂娫挄r這樣對他說。
喬什夫沒有像以往一樣驅(qū)車回家,而是將車開到安娜·魏特爾的下榻處。這是一家國際連鎖賓館,或許是因為安娜·魏特爾對賓館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見到喬什夫時先是抱怨了一陣,說空調(diào)性能不好,房間里還有蚊子。“咱們找一家飯店邊吃邊聊,”她說,“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對,那種裝飾得五顏六色的……”
喬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亞傳統(tǒng)菜的飯店。他開車帶安娜去了那兒。他對這家飯店很滿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為然。
“嗯……太干凈了!彼f,“又干凈又安靜……”
“這樣不好嗎?”喬什夫問。
“缺少了一點非洲元素!卑材日f。
“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喬什夫問。
“嘈雜、擁擠、混亂、花花綠綠……”
“唔,”喬什夫說,“拉各斯的確是一個喧鬧的花花綠綠的城市,人口眾多……但是,我們都喜歡去好的環(huán)境吃好的菜肴,這和別的地方的人沒有什么兩樣!”
安娜顯得很失望!霸谶@兒我找不到一點兒非洲的感覺。”她說。
“安娜,”喬什夫解釋道,“非洲是一塊大陸,有54個國家,9億人口,使用的語言有多少種至今也沒有統(tǒng)計出精確的數(shù)字——大概有幾百種吧!”
喬什夫試圖告訴她,非洲是千姿百態(tài)的,不能讓一個地方的面貌代表整個非洲的形象。但是,安娜根本不聽。喬什夫只好改變話題。
“那么,您將寫些尼日利亞的什么呢?”他問。
“還沒有確定!卑材日f,“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比如,槍支、犯罪、那些餓得瘦骨嶙峋的人……還要配上圖,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饑餓者手中持槍從事犯罪活動……”
喬什夫想了一會兒!笆堑,與別的大城市一樣,拉各斯也有犯罪現(xiàn)象,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什么有趣的題材,而且在這里你很難找到許多餓得瘦骨嶙峋的人!彼钢郎县S盛的菜肴,“我們這兒的人吃得都很好!”
“說說你們報紙的情況!卑材纫哺淖兞嗽掝}。
“有各種欄目,”喬什夫說,“當然,也會報道犯罪,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給你講講曾經(jīng)發(fā)生的……”
“這有點兒意思。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響力讓這類報道更加……”
“我有一個想法,”喬什夫說,“你為什么不寫一寫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你知道,寫到非洲,人們就會寫到饑荒、戰(zhàn)爭、腐敗……但是,這些并不是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生活狀況!
安娜顯得很困惑。喬什夫繼續(xù)說道:“你為什么不寫一寫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這個飯店,比如學(xué)校里幸福的孩子……”
“讀者不喜歡看這些!卑材日f,“我需要落日下陰暗的非洲這樣的意境……”
喬什夫不明白為什么西方人說到非洲就會說到陰暗。其實,要說陰暗,倫敦才陰暗呢——喬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過倫敦,才下午3點,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亞是他見過的陽光最明媚的地方。安娜不理會他,繼續(xù)說道:“描寫陰暗,是為了讓人們感受陽光;描寫低俗,是為了讓人們向往高雅……”
“這我能理解,”喬什夫說,“可是,在尼日利亞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為什么不寫一寫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學(xué)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沃爾·索因卡,1991年布克獎得主班·歐克利,著名作家齊諾瓦·阿切比……他們有好多事值得說一說……”
喬什夫從安娜的臉上看出了不屑一顧,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學(xué)者與作家。
幾天以后,安娜回到了倫敦。“去了一趟非洲,總得寫些什么,寫什么呢?”她打開電腦,開始打字:“非洲是一個神秘的地方,一下飛機,我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喬什夫·阿杜拉有一張典型的非洲人的臉,他是一個思想開明的記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為爭取言論自由而頑強斗爭的勇士……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將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喬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讀新出的《星報》,這上面登載了一篇他寫的文章,標題是“奇怪的西方記者”。
16.開頭處描寫“安娜·魏特爾出了飛機場,首先戴上墨鏡,然后往身上噴了噴剛從機場商店買的防蟲劑”這一細節(jié)有什么作用?(4分)
17.安娜與喬什夫的“非洲感覺”有什么不同?(2分)
18. 在喬什夫看來,安娜這個西方記者“奇怪”在哪里?(3分)
19.賞析安娜·魏特爾這一人物形象。(4分)
20.分析文中安娜回到倫敦后撰文評述“喬什夫·阿杜拉”的用意。(4分)
2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喬什夫因為能見到久仰的歐洲記者安娜,“心中忍不住一陣激動”,與后文見到的“奇怪”的安娜構(gòu)成心理反差,這欲抑先揚的手法,讓讀者從喬什夫的心理變化之中重新審視安娜的“新聞影響力”。
B. 安娜對于下榻的國際連鎖賓館抱怨居住條件不好,而對于尼日利亞傳統(tǒng)菜的飯店,卻抱怨這里“又干凈又安靜”,這時因為安娜對于尼日利亞傳統(tǒng)菜飯店的環(huán)境期望值太低了。
C. 對于同行喬什夫的建議,“安娜顯得很困惑”,是因為她無法理解認同喬什夫所說的“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生活狀況”,她“需要落日下陰暗的非洲這樣的意境”。
D. 讀者從西方記者安娜堅持的“非洲感覺”中,能夠認識到,在國際新聞報道領(lǐng)域,西方發(fā)達國家一些媒體竭力控制和影響世人對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斷和觀察角度。
E.喬什夫是這篇幽默小品的線索人物,正是喬什夫的真誠幫助,讓安娜認識了一個真實的多元的非洲,最終改變了安娜對非洲的認識。
16.【參考答案】這一細節(jié)從內(nèi)容上表明,具有優(yōu)越感的西方記者安娜是為“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到臟、亂、差的非洲,心理上有自己的“非洲感覺”。(1分)這一表現(xiàn),為下文安娜“奇怪”的言行做了合理鋪墊(1分),他是帶著西方的優(yōu)越感,帶著有色眼鏡,帶著對非洲的成見和記者的功利目的來到非洲,所以她不能接受干凈的非洲旅館,不能接受大多數(shù)非洲人真實的狀況,不能接受非洲文明的進步(2分)。(意思對即可)…查看完整高中傳記類閱讀訓(xùn)練答案100則(本題在答案頁第1頁) …20.【參考答案】文中安娜回到倫敦后撰文評述“喬什夫·阿杜拉”,把“喬什夫·阿杜拉” 描寫成“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為爭取言論自由而頑強斗爭的勇士”,而且“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將困難重重”。為堅持所謂的西方文明的優(yōu)越感,捏造謊言和假象,表明安娜是一個無視真實、喪失新聞記者職業(yè)操守的西方記者。(2分)聯(lián)系上文,這樣寫辛辣嘲諷了安娜新聞價值觀的虛偽自大,也揭示了,在國際新聞報道領(lǐng)域,西方發(fā)達國家一些媒體竭力控制和影響世人對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斷和觀察角度。(2分) 21. 【BE】4分B.安娜抱怨“太干凈”,不是安娜對于尼日利亞傳統(tǒng)菜的飯店的期望值太低了,而是這樣的“干凈”,不符合她的“非洲感覺”-陰暗、低俗。E.直到最后,安娜依然無視一個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的多元的非洲,一個擁有進步的幸福的非洲,從她回到倫敦寫的那篇文章就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