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小學語文 > 十一冊語文

最后的淇淇 課文原文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最后的淇淇 課文原文佚名

北師大版六上語文課文,閱讀中如發(fā)現(xiàn)錯漏敬請在本頁底部“發(fā)表評論”中指出,我們將即時更正。

在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著世界上唯一一頭人工飼養(yǎng)的白鰭豚。1980年1月,它在洞庭湖被漁民捕獲時受了重傷,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放養(yǎng)在專門為它建立的水族館里,人們給它取名“淇淇”。20多年來,淇淇一直過著獨身的生活。1986年,曾捕獲一頭雌性白鰭豚,取名“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兩年多。眼看婚期將至,珍珍卻患肺炎死了,F(xiàn)在,淇淇老之將至,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繁殖白鰭豚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1999年底,新華社播發(fā)了一條消息,貴州一個10歲的孩子,得知白鰭豚的危急處境和保護工作因經費不足而難以展開后,每月從零花錢中省下10元,以“愛淇”之名,寄給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兩年多來從未間斷。愛淇在一封信中寫道:“如果再不抓緊搶救工作,我們的下一代說不定只能從書本上,從我們講的故事中知道長江白鰭豚了……我決心為保護它們盡一點微薄之力。我想,只要全社會每個人都盡一點力,白鰭豚一定會像大熊貓一樣有一個生存的空間”。愛淇的這一感人行動,引起了許多人對白鰭豚的關注。

白鰭豚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特有的珍稀動物,它的大腦同猩猩一樣發(fā)達,極有靈性,早在幾千萬年前,白鰭豚就從海洋進入長江安家落戶,繁衍生息,是這條大江中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在2000多年前漢代古籍《爾雅》中,就有關于白鰭豚的記載。清代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白秋練》中,講述了慕生與美麗聰明善良的白姑娘相愛的故事,姑娘的母親白媼就是白鰭豚的化身。

僅僅30年前,長江中的白鰭豚還有1000多頭。由于江水的嚴重污染、繁忙的航運(螺旋槳擊打)和亂捕濫撈,白鰭豚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1986年,白鰭豚數(shù)量約有300頭,被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為“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進入2000年的時候,估計白鰭豚大概僅剩下二三十頭了。這種可愛的生靈,正在以倒計時向我們作最后的訣別。專家們絕望地稱其為“活著的滅絕動物”。

白鰭豚和大熊貓、水杉一樣,都有“活化石”之稱,都是“孑遺生物”。孑遺生物在地質歷史的較古時期,發(fā)充生長旺盛,種類繁多,分布很廣,但到較新時期或現(xiàn)代,則大大衰退,只剩下一兩種孤獨地生存于個別地區(qū),有的甚至有逐漸滅絕的趨勢。

大熊貓、白鰭豚、揚子鱷、中華鱘、白鱘等動物,水杉、銀杉、銀杏、香果樹、樹蕨等植物,都是僅存于我國的世界著名孑遺生物,它們是在長江的庇護下才躲過了九死一生的地質災變。長江流域正是以其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成為世界罕見的孑遺生物避難所,F(xiàn)在,長江正日益失去這種特質。白鰭豚的命運,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導致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危機的縮影。

登臨武漢長江邊的黃鶴樓,唐人崔顥的詩句浮上心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蔽覀儾唤獑枺陂L江這部大書中,難道注定要由我們親手寫上“地球上最后一只白鰭豚,已在長江中孤獨地死去”這樣一筆嗎?

要對白鰭豚進行人工繁育,至少需要捕獲20頭。而1992年就斥資興建的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鵝洲兩個白鰭豚自然保護區(qū),至今依然空空如也。

一個物種滅絕之后,它便從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轉地永遠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獨特基因庫亦不復存在。歐洲和美國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保護都搞得不錯,但過去在工業(yè)化的過程中,許多野生動物基本上已經滅絕,因此那兩片大陸也就喪失了生物的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任何損失,都是即使花再多的錢和用再先進的科技也無法恢復、無法彌補的。

如今,愛淇和許多人還在為保存白鰭豚進行著最后的努力,雖然誰也不敢奢望這種努力能夠使白鰭豚進行著最后的努力,雖然誰也不敢奢望這種努力能夠使白鰭豚免遭滅頂之災,但是,如果我們對身邊的生靈們的滅絕熟視無睹,災難降臨到人類自己頭上,也就為時不遠了。

不能容納白鰭豚生存的長江,最終也必將不能容納人類的生存。保護長江,保護像白鰭豚一樣的珍稀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