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蘇軾《日喻說》“眇者識日”原文、注釋、翻譯、閱讀訓練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蘇軾《日喻說》“眇者識日”原文、注釋、翻譯、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生而眇①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叭罩疇钊玢~槃!笨邰跇劧闷渎。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睊孝蹱T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為日也。日之與鐘、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選自《東坡小品·日喻》

注釋】:①眇(miǎo):目盲。②扣:敲打。③捫(mén):用手摸。④龠(yuè):古代一種樂器,形狀像笛子,但比笛子短。 ⑤你還可以點此在華語網(wǎng)閱讀《蘇軾簡介與生平》一文

翻譯】:

一個生下來就是瞎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陽,他就向眼睛好的人詢問。一個人對他說:“日之狀如銅盤!泵と司颓勉~盤聽到了它的聲音。后來他聽到鐘的聲音就以為是太陽。另一個人對他說:“日之光如燭!泵と嗣灎T知道了其形狀。后來他摸到一支短笛,便以為是太陽。太陽和鐘、笛相差甚遠,可盲人卻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太陽,只是從別人那里間接地聽到的。

閱讀訓練一】:

⒈“問之有目者”省略了什么?請從文中找出原詞補充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眇者”為什么會把“鐘”和“龠”當作“日”?請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扣槃”、“捫燭”的行為和下列哪一個成語的意思相同?()

A.盲人摸象 B.緣木求魚 C.掩耳盜鈴 D.利令智昏

⒋“盲人識日”的錯誤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傳統(tǒng)上習慣把“眇者”看作貶抑對象,如果換個角度思考,進行逆向思維,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眇者”有許多值得肯定和稱道的地方。請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訓練二】:

一、解釋加點的詞

1.生而眇者不識日(    ) 2.他日揣籥,以為日也(    )

3.而人之未達也(    )     4.捫燭而得其形(    )

二、翻譯

1.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盤而至鐘,自燭而至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盲人識日”的錯誤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

⒈生而眇者。

⒉日之與鐘、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⒊B

⒋“盲人識日”的錯誤在于只是依據(jù)間接的、片面的經(jīng)驗來認識事物,因此得出違反客觀實際的錯誤結論。

⒌①勇于求學,不以求知為恥;②沒有思想束縛,大膽探索,敢于嘗試,勇于類推和應用。(只要有理有據(jù),能自圓其說,以理服人即可)

參考答案二】:

一、l.眼瞎  2.古代樂器,形狀像笛  3.洞曉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誘導,也超不過盤和燭的比喻。2.從盤到鐘,從蠟燭到短笛,輾轉推求下去,還會有終結嗎?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誡我們,單憑道聽途說或者走馬觀花,至多不過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觸它、觀察它,親自實踐。

補充新解】:

“眇者識日”的故事出自《東坡小品·日喻》,蘇東坡講這個故事是強調接觸實際和直接體驗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說明學習上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才能深入了解客觀事物,獲得真正的知識和技能。

但是,換一種眼光看問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個“眇者”鬧出了把鐘、笛當太陽的笑話,與那兩個“有目者”有直接關系。因為“眇者”有先天性生理缺陷,他無法看到太陽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可是那兩個“有目者”卻不考慮“眇者”的實際情況,且沒有抓住太陽的主要特征,只是就太陽某一方面特點而各持一端,一個講“日之狀”,一個講“日之光”。這樣對一個從未見過,也無法見到太陽的人去講什么是太陽,盡管引譬設喻,最終也只能是枉費苦心,因為這兩個“有目者”違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當然,“眇者”也是有過錯的。人家講形狀,他偏去聽聲音,人家講光亮,他偏去摸形狀。這樣去認識事物,怎能不誤入歧途?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