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七年級上冊語文

文言文精細復習——《〈論語〉八則》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文言文精細復習——七年級上《〈論語〉八則》

一、文章內(nèi)容

《論語1》八則

子2曰:“學而時習之3,不亦說乎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5,不亦君子6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7,可以8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9,思而不學則殆10!

子曰:“由11!誨女知之乎12!知之為知之13,不知為不知,是14知也!

子貢15問曰:“孔文子16何以謂之17‘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18,是以19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20,學而不厭21,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3;擇其善者而從之24,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憤不啟25,不悱不發(fā)26。舉一隅不以三隅反27,則不復也28!

二、注釋

1 節(jié)選自《論語》。

2 [子]先生,指孔子。

3 [學而時習之]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時,按時。

4 [不亦說乎]不也愉快嗎?亦,也。說,同“悅”,愉快,高興。

5 [人不知而不慍]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知,知道,了解。慍,惱恨,怨恨。

6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7 [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的知識時,又領悟到新的東西。

8 [可以]可以憑(這一點)。以,這里是憑借的意思。

9 [罔]迷惑而無所得。

10[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11[由]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12[誨女(rǔ)知之乎]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tài)度吧!誨,教,教導。女,同“汝”,你。

13[知之為知之]知道就是知道。

14[是]此,這。指示代詞。

15[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16[孔文子]衛(wèi)國的大夫孔圉,謚號叫“文”。古代貴族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叫“謚”或“謚號”。

17[何以謂之]憑什么賜給他。何以,即“以何”,憑什么。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敏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

19[是以]即“以是”,因此。

20[默而識(zhì)之]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識,記。之,指學習所得的東西。

21[厭]滿足。

22[何有于我哉]對我來說,哪一樣做到了呢?這是孔子自謙的話。

23[焉]這里相當于“于之”,在里面。

24[擇其善者而從之](我)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

25[不憤不啟](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憤,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卻不能的意思。啟,啟發(fā)、開導的意思。

26[不悱不發(fā)] 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悱,口中想說卻不能恰當?shù)乇磉_出來的樣子。

27[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由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舉,提出,舉出。隅,方角。方的物體都有四個角。反,類推。

28[則不復也]就不再教他了。則,就。

三、譯文

1.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一起探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

2.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時,又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查看更多文言文 文言復習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