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1609541375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箸”變成今天的“筷”,有個說法是與江南沿海的船民有關,因“箸”與“住”同音,對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稱“箸”為“快兒”。又因多數(shù)“快兒”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頭,成為“筷子”。雖明代已經(jīng)有人稱“箸”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僅收錄了“箸”而并未收錄“筷”。

《禮記》有所謂“飯黍毋從箸”,先秦時人們吃飯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夾菜。從飲食進化推想,原始社會以手抓食可謂自然不過,其后的食器發(fā)展為“匕”,曲柄淺斗,很像今天的羹 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發(fā)展而來,但總不及用箸夾菜更為方便。

理論上,促成“箸”的誕生,契機應是熟食燙手。先民發(fā)明鉆木取火,將食物煮熟后,隨手用樹枝撈取是合理推測,因為原始人類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 方便的材料是樹枝。從現(xiàn)在筷子的形體來看,它還帶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筷子雖是餐具,卻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學者指出,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jié)和五十多條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

筷子不過是小小餐具,卻魅力十足,成為文明進步的標志 。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談到筷子時認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樣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為人們暴力之下的獵物,而是和諧傳送的物質”。

(作者 李陽波 選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報》 略有刪改)

16.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有關“筷子”的知識?

答:           

17.第④段劃線部分采用了哪種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           

18.第⑤段加點的“理論上”能否刪去?結合文意說明理由。

答:           

19.文中寫筷子作為餐具有哪些優(yōu)勢?

答:           

(四)閱讀下文

留住一個民族的故事

柏拉圖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我一直在想,對于中華民族,對于世界上各個民族,什么才是那個民族的故事?一個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決這三個問號: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傳?因何而有用?

我從第一個問號講起。前幾天我去了德國的萊比錫。萊比錫有博覽會,還有保時捷的生產基地。但是到了那里沒有人向我們提這些,他們首先提的是巴赫。巴赫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瓦格納在那里出生,門德爾松在那里出任樂團指揮,并創(chuàng)建了萊比錫音樂學院……每個人都對這如數(shù)家珍。萊比錫的街道上有許多用金屬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標,指引你通往一個又一個故居。見到萊比錫市長的時候,他極其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這座城市因為巴赫而著名。我們問市長:“萊比錫將來要打造成德國東部的著名城市嗎?”市長回答:“一個擁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滿足于成為德國東部的著名城市呢?我們要成為國際著名的城市。”他們的底氣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過。

第二個問號:因何而流傳。我去浙江南潯古鎮(zhèn)時,當?shù)厝祟I我們去了藏書樓。講解員開始是這樣介紹的:“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你們看,這家第三代就出了個讀書人。”我一聽特郁 ,以為第三代這個讀書人要開始敗家了。后來才知道是這個讀書人愛書成癡,把前兩代積累的巨大財富全買成了書,一共有17萬冊孤本、善本,建成了這個藏書樓,F(xiàn)在這座藏書樓是南潯最著名的古跡之一,也是浙江圖書館的分館。即將離開藏書樓時,我們說,幸好第三代是個“敗家子”,把祖輩積攢的金錢都“敗”成了書,讓這個家族因此流芳百世。

第三個問號:因何而有用?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圖》。幾百年前,在富陽郊區(qū)的深山老林里,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開始畫《富春山居圖》。我相信那個朝代的“城里人”也在忙著做些“有用”的事,賺名賺利,歌舞升平。而這位老人,獨自在山林中守 著孤寂作畫。幾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著急大概也覺得“無用”,便將它送給一位名叫“無用”的僧人,該畫因此得名“無用師卷”。幾百年過去了,那些功名富貴都已煙消云散,一幅“無用”的畫,卻為這座古城帶來了扎扎實實的聲名和利益。這些就是“無用之有用”。

我們這一兩代中國人,是沒有“故鄉(xiāng)”和“故居”的,一直都在遷徙。也許有時能看到父親領著兒子指著某個廣場上的地磚說:“你爸當年就住這兒。”1994年,馮驥才老師為了保護天津要拆的街巷,組織100多位攝影師去拍照。最后房子拆了,藝術家們把它們留在了無聲的作品里。

在這個沒有故鄉(xiāng)也少了故居的時代里,如果再沒有了故事,失去了記憶,未來還有什么意義?如果在好好重視文化,我們將來拿什么回憶,拿什么找到家?也許將來都會像二十年前,北島流浪時所說:“我對著鏡子說中文。”隔了一會兒,北島又說:“祖國是一種鄉(xiāng)音。”

(作者 白巖松 節(jié)選自《白說》 略有刪改)

20.文章第2自然段闡明,真正能夠讓萊比錫聞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答:           

21.根據(jù)文章第4自然段內容,解釋什么是“無用之有用”。

答:           

22.作者為什么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述?全文的三個問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答:            

23.聯(lián)系全文,應怎樣理解“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這句話?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