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盧溝橋與“盧溝曉月”
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的盧溝橋,因它橫跨于盧溝河上而得名。
盧溝河的上游叫桑干河,發(fā)源于山西馬邑縣(今朔縣)的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jīng)這里的盧師山,也因為水質(zhì)混濁,水色發(fā)黑,所以也曾叫過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了給這條河起個吉利的名字,能夠鎮(zhèn)住盧溝河的經(jīng)常泛濫,才改名為永定河。
建于金代的盧溝橋,是一座長266.5米,寬7.5米、11孔的聯(lián)拱石橋。它對北京來說,稱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石橋。
金章宗很推崇這座盧溝橋,就給它封了個“盧溝曉月”的雅號,并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資料這樣注解說:“每當(dāng)五更雞唱,斜月西沉,盧溝橋的月色格外嫵媚,因以得名盧溝曉月!
“盧溝曉月”的來源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jù)傳說是另有原因:
每當(dāng)舊歷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nèi)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xí)缺R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么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一位善于想像的藝術(shù)家的妙語,本來不預(yù)備后人去作科學(xué)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于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fā)。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xiàn),西山的云翳似近似遠(yuǎn),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于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發(fā)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你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語出清劉履芬《歐夢詞》中《長亭怨》一詞:“嘆銷春間關(guān)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 ”不是最相稱的“妙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