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3年廣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Thn21.com,華.語.網(wǎng)

 

第二部分   閱讀與鑒賞(共55分)

三、(4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10分)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A.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B.

手自筆錄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雖人有百手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D.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若為傭耕

10.把“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常常手抄借來之書,隆冬時節(jié),十指凍僵仍毫不懈怠,足見“我”求學(xué)之“勤”。

B.遇師斥責(zé),表情更恭順,禮節(jié)更周到,沒有爭辯一句,足見“我”求學(xué)之“誠”。

C.寒冬大雪,身背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見“我”求學(xué)之“艱”。

D.處服飾華麗的同學(xué)之間,雖然羨慕,卻堅守心中之樂,足見“我”求學(xué)之“精”。

12.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5分)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 卻 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了卻”、“可憐”分別是什么意思?

(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10小題,40分)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3~17題。(18分)

三種諸葛亮

鄧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

有的人對于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里,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么呢?大概因為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不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dāng)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贊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所設(shè)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xiàn)時仍然流行于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fēng)》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

這些當(dāng)然還是贊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和小說、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dāng)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于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

但是,我現(xiàn)在并不打算來談?wù)撨@些,而只想另外談?wù)勅N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后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yù)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rèn)為他有先見之明。并且由此推論,凡是有先見之明者,都可以稱之為諸葛亮。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dāng)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么諸葛亮?xí)邢纫娭髂?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于真的會呼風(fēng)喚雨,驅(qū)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dāng)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diào)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fēng)俗等等,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對于政治、經(jīng)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于過分加以夸大。實際上,他并非在任何時候?qū)θ魏问虑槎加邢纫娭鞯摹U`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

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nèi)f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diào)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后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于事后的諸葛亮,究竟應(yīng)該如何看待?

Thn21.com,華.語.網(wǎng)
查看更多2013 中考試題 答案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