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同步練習

七年級上冊期中測試(B卷附答案)

[移動版] 佚名

期中復習(上學期) 期中測試(B卷)

 

一、基礎(chǔ)知識積累與運用(16分)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4分)( 。

A.江水澄澈 津津樂道 一往情深 變化無常

B.精神抖擻 德高望重 呼朋引伴 寬敞明亮

C.夢寐以求 花支招展 深山狹谷 深情敘語

D.繁花嫩葉 波光明滅 反老還童 深情厚誼

2.古詩文默寫。(12分)

(1)亂花漸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錢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

(3)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無禮。(《陳太丘與友期》)

(4)由我國民間俗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你能聯(lián)想到《論語十則》中的哪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詩中有許多描寫春天景物,融融春意盡在其中,寫出你喜歡的唐詩中這樣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44分)

(一)文言文閱讀(14分)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賬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3.本文節(jié)選自________出自《     》,作者________,是清代________。(2分)

4.解釋下列帶點的實詞。(3分)

(1)物外之趣(     。 (2)項為之強(      )

(3)怡然自得(     。 (4)徐噴以煙(      )

(5)鶴唳云端(     。 (6)秋毫(      )

5.從文中找出三個成語。(2分)

6.作者為什么能成為有情趣的人?找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豐富想像的語句。(3分)

7.談?wù)勀銓W習本文的感受。(4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簡單與自然

余秋雨

今天是二十世紀最后一天,也是我們在國外的最后一天。尼泊爾通向中國的邊境城鎮(zhèn)叫樟木,我們的車隊從加德滿都向樟木進發(fā)。

在車上我想,尼泊爾作為我們國外行程的終點,留給我一個重要話題,一定要在結(jié)束前說一說。那就是:沒有多少文化積累的尼泊爾,沒有自己獨立文明的尼泊爾,為什么能夠帶給我們這么多的愉快?我們不是在進行文化考察么,為什么偏偏鐘愛這個文化濃度不高的地方?設(shè)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國外行程結(jié)束在巴基斯坦的摩罕喬達羅,或印度的恒河岸邊,將會何等的沮喪!

這個問題,實際是對人類文明的整體質(zhì)問。而且,也可以說是世紀的責問。

世界各國的文明人都喜歡來尼泊爾,不是來尋訪古跡,而是來沉浸自然。這里的自然,無論是喜馬拉雅山還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種人類文明早得多,沒想到人類苦苦折騰了幾千年,最喜歡的并不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

外來旅行者于是喜歡這里的氣氛,淳真、忠厚、慢節(jié)奏,村落稀疏,房舍木樸,環(huán)境潔凈,更不待說空氣新鮮、飲水清澈了。其實說來說去,這一切也就是更貼近自然,一種未被太多污染的自然。

相比之下,一切古代文明或現(xiàn)代文明的重鎮(zhèn),人們反而倒不愿去了,大多因為工作需要,才留在那里。那里人潮洶涌、文化密集,生活方便,但是,能逃離就逃離,逃離到尼泊爾或類似的地方。

這里就出現(xiàn)一個深刻的bèi論。未來,人類是為了擺脫粗礪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對立面是荒昧和野蠻,那時的自然似乎與荒昧和野蠻緊緊相連。但是漸漸發(fā)現(xiàn)事情發(fā)生了倒轉(zhuǎn),擁擠的鬧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蠻,現(xiàn)代派藝術(shù)寫盡了這種倒轉(zhuǎn),人們終于承認,寧肯接受荒昧和野蠻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蠻化的所謂文明世界。如果愿意給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經(jīng)靠向自然一邊。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抹去或改寫人類文明史,但有權(quán)利總結(jié)教訓。重要的教訓是:人類不可以對同類太xiāo張,更不可以對自然太xiāo張。這種xiāo張也包括文明的創(chuàng)造在內(nèi),如果這種創(chuàng)造沒有與自然保持和xié,你看世界上一切文明濃度高的地方都以不適合居住。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已經(jīng)達到何等的程度。文明,已經(jīng)出現(xiàn)非人性化的危險。

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種表現(xiàn)。繁yǎn過度、消費過度、排放過度、競爭過度、占據(jù)空間過度、繁文縟節(jié)過度、知識炫示過度、雕蟲小技過度、心理曲折過度、口舌是非過度、文字垃圾過度、無效構(gòu)建過度……對這一切災(zāi)難的爆發(fā)式反抗,就是回歸自然。

我們正在慶幸中華文明延綿而未曾斷絕,但也應(yīng)看到,正是這個優(yōu)勢帶來了更沉重的過度積累。因此新世紀中華文明的當務(wù)之急,是卸去重負,輕松地去面對自然,哪怕這些重負有歷史的榮譽、文明的光澤。即便珍珠寶貝壓得日益透不過氣來的時候也應(yīng)該舍得卸下,因為當人類難以承受的時候,它已經(jīng)是一種非人性的存在。

中國在新世紀必然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對于這個前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懷疑,那么,文明應(yīng)該尋找新的職能了。在不發(fā)展的時候推動發(fā)展,在快速發(fā)展的時候控制和提醒一切反自然、反人性的惡果出現(xiàn),這才是新文明的崗位所在。

我突然設(shè)想,如果我們在世紀門口稍稍停步,大聲詢問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意見,那么我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不會有太大分歧。對于文明堆積過度而傷害自然生態(tài),都會反對。

孔子會說,我歷來主張有節(jié)制的愉悅,與天和xié;墨子會說,我們主張比你更簡單,反對任何無謂的耗費和無用的積累;荀子則說,人的自私會破壞世界的簡單,因此要用嚴厲的懲罰把他扭轉(zhuǎn)過來。微笑不語的是老子和莊子,他們似乎早就預見一切,最后終于開口: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眼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么?要講文明之道,惟一的道就是自然。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