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與運用:
1、 按下列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2、 lín xún xiū qì qíng tiān hàn dì shùn間 chī想 zhà lán 項為之jiāng 凹者為hè 人不知而不yùn 學而不思則wǎng
3、給加點字注音:
納罕 小心翼翼 庸碌 誘惑 踱步 論語 誨 弘毅 凋 恕 勿 殆
4、解釋下列詞語及成語:
訓誡 心驚肉跳
蕭然起敬 隱秘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幽思 龐然大物
溫故知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徐噴以煙 青云白鶴觀 以叢草為林 鞭數十
見賢思齊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碌碌無為
4、根據句子寫出相應的詞語:
A、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
B、形容力量巨大。( )
C、對不住別人的好意或期待。( )
D、平平庸庸沒有什么作為。( )
E、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 )
F、選擇別人好的方面向他學習。( )
H、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 )
5、連線題:
走一步,再走一步 杏林子 美國作家
在山的那一邊 奧斯特洛夫斯基 女作家
生命、生命 王家新 當代詩人
生命的意義 莫頓•亨特 前蘇聯作家
童趣 孔子 清代文學家
論語 沈復 春秋末期魯國人
6、按要求默寫:
⑴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 ?
, , ; ,
:“ ,
�!�
⑵〈童趣〉里表現他的眼力特別好的句子是: , ,
。
⑶〈童趣〉能總領全文并照應題目的句子 , 。
⑷〈童趣〉擬蚊為鶴時,他先后做了 和 兩種聯想與想象。
⑹以叢草為林, , , , ,
, 。
⑺一日,見二蟲斗草間, , , , ,
, 。
⑻〈論語〉中表示學習應按一定的時間學習與復習的是: ,
?
⑼〈論語〉中表現喜歡與樂意與志同道合者共議學問的是: ,
?
⑽表現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有三則:其一是 : , ?
? ?其二是: , 。
其三是: , 。 , 。
⑾強調學知識要獨立思考,融會貫通的是: , 。
⑿表現學與思的關系句子是: , 。
⒀表示學習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的是: , , 。
⒁曾子鼓勵門人要為“仁”而奮斗的是: , 。
, ? , ?
二、配課閱讀理解
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 )體裁的文章
1、 概括本文的事件。
2、 景色描寫有幾處,在推動情節(jié)上有什么作用?
3、 寫人物抓住哪方面描寫?表現了人物什么心理?
4、 文中有一處伏筆出現在哪里?文中哪處與之照應?
5、 本文揭示了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6、 聯系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義:
①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
②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③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㈡、〈生命、生命〉是( )體裁的文章
⒈概括三個事例的事例,試用表格的形式分析它們各自的側重點,以及它們各自揭示的意義。
事物名稱 側重點 揭示的意義
⒉第②段,“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⒊作者是怎樣分析“單單是屬于我的”生命的?
⒋本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㈢、〈在山的那邊〉是( )體裁的文章
1、 小時個“山的那邊”和長大后“山的那邊”的意味有什么不同?本文運用了什么寫法?
2、 這首詩中的“山、海、群山、山頂”,除了它本來的意思之外 ,還有什么象征意味?
3、 〈在山的那邊〉“我”小時候是一個 的少年,長大后的“我”又是一個 的人。本詩是按 順序寫的。
4、 詩中想像的情景是什么?
5、 怎樣理解“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6、 品味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②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③當我登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④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㈣、〈生命的意義〉是( )體裁的文章
1、 文中描寫了幾種環(huán)境?如何理解這些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 哲理性抒情的中心是什么?試分析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
3、 揣摩下列語句,談談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①他沿著小鎮(zhèn)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著步子……。
②用云杉枝條編織的花環(huán),裝點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墳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圍種植上一圈蒼翠的小樹,陡坡外高聳著挺拔的青松。
③四野里復蘇的大地散發(fā)出新春的氣息。
4、文中有一句“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能夠”一詞能否去掉?
5、保爾所說:“為人類解放”與上文中的“為了改變那些生于貧賤、生就做奴隸的人們的命運,為了使他們的生活變得美好”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6、怎樣理解:“人,應當趕快生活”?
㈤、〈童趣〉是( )體裁的文章
1、翻譯下列句子: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第一段“物外這趣”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物外”有哪些趣事?
4、 本文在結構上采用什么方式?
5、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明察秋毫 故時有物外之趣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或千或百
項為之強 又留蚊于素帳中 徐噴以煙 作青云白鶴觀 觀之
必細察其紋理 蹲其身 神游其中 以叢草為林
鞭數十,驅之別院
㈥、〈論語十則〉是( )體裁的文章
1、翻譯下列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給下列加點字釋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 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也從之 士不可以有弘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仁以為已任 死而后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