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零散知識點
課文題解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舊題,多寫蜀地山路之險峻難行。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shù)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富于變化。
學法指導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能夠領會詩歌的藝術風格。學習這首詩,應先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句大意,初步品味詞句的妙處;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品味詩中的意境,領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此外,還要聯(lián)系以往學習過的李白的其他詩作,復習背誦,并嘗試品味這些作品的藝術特色。
課文導讀
這首詩描寫蜀道的雄奇險峻,含有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詩中想像奇特、豐富,氣魄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這首詩,要仔細品味詩人奔放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新奇大膽的夸張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用心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特殊句式
【倒裝句】
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邊的“上青天”構成的介詞短語,介詞短語后置,正確語序為“于上青天難”。
2、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嗟:嘆惋之辭,相當“唉”。
胡為:為何,為什么。
這是一個疑問句中的倒裝句式,整體可以翻譯為“唉,你這遠方的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