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中華文化 > 中國各地

邯鄲叢臺簡介

[移動版] 佚名

邯鄲叢臺簡介

戰(zhàn)國時趙國園林遺址。在河北邯鄲市內(nèi)。

戰(zhàn)國時代趙武靈王(前325—前299)為觀看軍事操練和歌舞而建此臺。以其臺多連聚如叢,故名叢臺。

史載臺上舊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多景致,規(guī)模宏大,設計奇巧,名揚列國。

現(xiàn)僅存一臺,高7米,東西長59米,南北寬22米。

臺東有如意軒,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為紀念趙王如意而建。北為武靈館,西有回瀾亭,東有門樓,可由此盤旋直上臺頂。

臺上有明代所建據(jù)勝亭,臺西邊有湖,湖中舊有樂毅廟,改建為亭,以樂毅為望諸君而稱之為望諸榭。

湖東北處為七賢祠,奉祀趙國“七君子”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趙奢和李牧。

叢臺在歷史上久享盛名,名人題詠甚多。臺周湖光山色,草木蔥蘢,松柏夾道,為邯鄲游覽勝地,現(xiàn)已擴建為叢臺公園。

相關詩歌:

九日登叢臺

唐·王建

平原池閣在誰家,雙塔叢臺野菊花。零落故宮無入路,西來澗水繞城斜。

辭魏博田尚書出境后,感恩戀德,因登叢臺

唐·楊巨源

薦書及龍鐘,此事鏤心骨。親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

叢臺邯鄲郭,臺上見新月。離恨始分明,歸思更超忽。

懷仁淚空盡,感事情又發(fā)。他時躧履聲,曉日照丹闕。

聽話叢臺

唐·李遠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叢臺

宋·范成大

憑高閱士劍如林,故國風流變古今。袨服云仍猶左衽,叢臺休恨綠蕪深。

叢臺

宋·張舜民

荊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叢臺。雨中漳浦明還滅,門外青山去又來。

歌嘯且從今日樂,是非誰管后人哀。靚妝炫服尋為土,不似昆明塹劫灰。

憶秦娥

宋·曾覿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尊玉管空塵跡。空塵跡。連天草樹,暮云凝碧。

叢臺歌

宋·賀鑄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人生物數(shù)不相待,摧頹故址秋風前。武靈舊垅今安在,禿樹無陰困樵采。玉簫金鏡未銷沈,幾見耕夫到城賣。君不見叢臺全盛時,綺羅成市游春暉。一從琱輦閉荒草,蕭散行云無復歸。韶魂想像風流在,晴華露蔓猶依稀。盤紆棘逕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層檐碧瓦碎平地,夢作鴛鴦相伴飛。登臨吊古將語誰,城郭人民今是非。指君看取故時物,南有清流西翠微。彷徨華表不忍去,豈獨遼東丁令威。

水龍吟 登邯鄲叢臺

元·王惲

春風趙國臺荒,月明幾照苕華夢?v亡橫破,西山留在,翠鬟煙擁。劍履三千,平原池館,誰家耕垅。甚千年事往,野花雙塔,依然是,騷人詠。

還憶張陳繼起,信侯王、本來無種。乾坤萬里,中原自古,幾多麟鳳。一寸囊錐,初無語穎,也沾時用。對殘燈影淡,黃粱飯了,聽征車動。

答杜仲觀登叢臺見寄

宋·賀鑄

高風蕩河漢,白露被寒菊。下有絡緯蟲,凄酸生意促。

華年不相待,去我何流速。老步失騰驤,短轅甘局蹙。

伊人濮陽秀,方厭折腰辱。仕道塞榛蕪,低徊避蚖蝮。

邯鄲古都會,陳跡武靈筑。興發(fā)即登臨,西南幾窮目。

新詩琢璠琰,疊寄兩三幅。一聽郢中歌,陽春回草木。

行將及瓜代,暫喜擺羈束。鞭馬徑相過,連朝奉游矚。

只雞與斗黍,禮意未為足。何以遇高陽,多營甕頭醁。

登叢臺

明·茅坤

一眺叢臺上,孤城秋暮時。綺羅言已寂,芳草暗含滋。

泣露蒐移堞,銜花雀隱枝。忽聞雍里曲,并落照眉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