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中華文化 > 人文

孔子葬狗

[移動版] 作者:秦文文
鏈。人處世間,為了生存所需,不得不捕殺一些生物。但即便是這樣,孔子所展示的那種博愛胸襟和悲憫情懷,也讓人感佩不已!墩撜Z·述而》記下了孔子的狩獵原則:“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在一般人,垂釣也好,射鳥也好,誰不想盡量多得?為達目的,什么殘忍手段都使得出來?鬃訁s不,他偶爾垂釣,只用一個鉤的釣竿,絕不用掛著許多釣鉤的大繩;他偶爾射鳥,只射飛鳥,絕不射歸巢之鳥?傊,略有所獲即止,絕不濫殺濫捕。這里固然有“取物以節(jié)”的考慮,但更多的卻是在“萬不得已”時自然流露的仁愛之情。李澤厚在《論語今讀》中對此作了特別標注。

孔子仁愛動物,尊重動物,有時還羨慕動物,對動物的某些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智慧發(fā)出由衷贊嘆,從中汲取人生啟迪和生命慰藉。

一次,孔子一行跋涉山谷,看見一群野雞自由自在飛著,孔子一下來了精神,脫口贊道:“山梁雌雉,時哉!時哉!”野雞們“翔而后集”,飛了一陣,又歇在附近樹上,對著孑L子一行歡鳴。“子路拱之,三嗅而作。”(《論語·鄉(xiāng)黨》)孔子大弟子子路對野雞拱手致禮,野雞們又叫了一陣才飛走。在這人鳥共樂中,孔子師徒多日旅途奔波和長期政治失意所導(dǎo)致的極度身心疲憊,算是得到了片刻緩釋,他們在禮敬自然、仁愛萬物中,得到心靈的慰藉。

孔子率領(lǐng)學生周游列國,力倡仁政,遭到一些國家當權(quán)士大夫的忌恨和迫害,曾被圍禁在陳蔡之間,七天沒能吃上一頓熱飯,處境十分困窘危險?鬃硬桓钠渲,依然弦歌不斷,并乘機開導(dǎo)教育學生,堅其志而廣其懷。他曾要學生們向燕子學習高潔情操和生存智慧,認為鳥中最聰明的莫過燕子,一旦發(fā)現(xiàn)不合適的地方,決不再看第二眼,即使口中的食物因此而掉落,也毅然舍棄不顧。一邊提防著人們,卻又把窩建在人家屋里,“正待之而已耳”(《莊子·山木》),平靜地等待著變化就’是了。在孔子的激勵和誘導(dǎo)下,學生們臨危不懼,處亂不驚,照常聽孔子講學論道,終于擺脫了困境。

孔子在教學中,為了闡明不同身份的人在道德修養(yǎng)上應(yīng)有不同的著重點,要學生們從黃鳥身上汲取借鑒,他引用《詩經(jīng)·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說:在歸宿這一點上,連小小的黃鳥都知道自己該在什么地方,難道“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正確的抉擇應(yīng)是:“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禮記·大學》)。

麒麟和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和神鳥,是祥瑞的最高象征,據(jù)說它們一出現(xiàn),天下就會祥和太平。孔子志懷高遠,自比麒麟、鳳凰,向往用自身的不懈努力,給天下和民眾帶來無盡的福祉。據(jù)《論語》和《莊子》記載,當時人們也把孔子喻為鳳鳥。但他一生奮斗,處處碰壁,偉大理想終成幻想?鬃用堪l(fā)浩嘆,常以鳳凰或麒麟作自我寫照?鬃釉鴾蕚渫犊口w簡子,風塵仆仆趕到黃河邊上,正準備渡河,聽說趙簡子剛殺害了兩個賢人,孔子頓然明白,趙簡子絕不會推行仁政。于是臨河而嘆,當即回身:“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避之,而況乎丘哉!”孔子晚年,老驥伏櫪,壯心難已,臨窗望遠,情不自禁:“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論語·子罕》)向往的依然是和鳳凰一起,給苦難的時代和民眾帶來福祉。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魯國人獵殺一只不知名的怪獸,孔子視之,大吃一驚,這不是神獸麒麟嗎?竟遭此厄運!物傷其類,孔子連連長嘆:“吾已矣夫!”“吾道窮矣!”(《史記·孔子世家》)為了揭示歷史的苦難,他把正在修訂的史書《春秋》,“絕筆于獲麟”(李白《古風》),終止于這個麒麟慘遭殺害的年份。過了兩年,孔子便也逝世了。

和麒麟、鳳凰正好相反,在人們心目中,狗自古及今一般視為下賤?鬃訋ьI(lǐng)學生周游,在宋國被司馬桓魑追殺,倉遑逃到鄭國,與學生們走失,孔子狼狽地獨立于鄭國都城東門下等候?qū)W生們。子貢在尋找孔子時,有個鄭國人告訴他:“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找到孔子后,把那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形容如實告訴孔子,孔子聽后“欣然笑日: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長得和幾位古圣今賢有些相似,應(yīng)該是很受用的贊美了,但孔子卻認為那形容沒多少意義,是“末也”。說自己可憐兮兮,像找不到主人的“喪家之狗”,孔子卻欣然受之,認為說得很準,連呼“然哉”!這固然是孔子豁達的胸襟和務(wù)實精神的本能展示,也是其物我平等、無貴無賤偉大哲思的自然流露。前者令人欽佩,后者令人崇仰。笑認“喪家狗”之喻,守禮葬狗之舉,孔子這一笑一顰,盡現(xiàn)仁者情懷。

1988年,

查看更多人文知識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