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中國科舉制度》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中國科舉制度》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舉制是一種復雜的文化現(xiàn)象。由于科舉制影響巨大,人們的評價向來都有很大的差異。

現(xiàn)在多數(shù)學者都贊同唐宋時期的科舉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對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評價。過去對科舉的認識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現(xiàn)在還以為明清科舉只考八股文。其實,科舉考試內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時期的科舉,八股文也僅為多種考試內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點像當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試中的英語,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罷了。但明清兩代科舉也要考三場,除頭場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場考論、判、詔、表等當時政府的應用文,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識,也是無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國科舉史上,無論哪個朝代,策問與對策都是重要的考試題型。策問的內容也非常豐富,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種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大事或經史典籍中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策問題目,統(tǒng)治者也往往通過舉子的對策來了解民情、征詢解決問題的對策。同時,策試這種形式可以考查應試者的德、識、才、學以及對"時務"即現(xiàn)實問題的見解。特別是時務策,主要是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社會,教育和考試以人文知識為主要內容,西方的中世紀大學和東亞的書院、科舉皆然。只有到文藝復興、特別是工業(yè)革命之后,教育的內容才逐漸轉到自然科學方面來,注重自然科學,即所謂的實科,是工業(yè)文明時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堅船利炮強勁東來的西學代表先進的工業(yè)文明,而當時的中國還處于農業(yè)文明的時代,科舉考試內容基本上還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識,自然逃脫不了被停廢的命運。

科舉是一種復雜的文化現(xiàn)象。然而,在現(xiàn)代中國人對傳統(tǒng)事物的看法中,科舉大概也是被誤解最深的制度。我們不應忽略科舉制的歷史性。評價歷史制度,需將其還原到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這樣才不至于使討論脫離了歷史實際。試想在傳統(tǒng)社會,能構想出其他更好的選才制度來嗎?古代的中國統(tǒng)治者和許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沒有看到科舉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舊之輩。但經過反復比較,最后還是選擇了科舉制,這實際上是一種擇善而從。古代一些學者批評科舉取士并不等于反對科舉制度。從古代到近代的學者對科舉制的批判主要是對應試現(xiàn)象、對考試內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別是對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舉制本身。如朱熹批評只重舉業(yè)而忽略真實學問的現(xiàn)象,顧炎武嚴厲批判八肢文,但都沒有否定科舉制本身。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兩位文人久困科場,屢試屢敗之后轉而撰寫的抨擊和諷刺科舉的文學作品。其中的《范進中舉》等篇章長久以來作為中學教材,主導著對科舉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從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到文天祥、林則徐、紀曉嵐等成千上萬進士出身的人才對科舉制的否定評價嗎?科舉是有很多弊端,也對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但古人始終沒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辦法來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隨著連綿不斷的批評,科舉還是在選拔官員中起主要作用。

5.下列對"中國科舉制度"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科舉制在唐宋時期有進步作用。而明清時期,由予考試內容的單一化,其弊端就越來越明顯。

B.八股文在明清科舉考試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八股文過關了。也就意味著科舉考試過關了。

C.策問始終是科舉考試重要的考試題型,時務策考查了應試舉子對與國計民生有關的的現(xiàn)實問題的見解。

D.20世紀初,科舉制度沒有逃脫被停廢的命運,說明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現(xiàn)代中國人對科舉制度的誤解,是由于脫離了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學作品的影響。

B.考試內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識的科舉制度被停廢,意味著它抗衡不了代表工業(yè)文明的西學東進。

C.科舉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學,其根源在于它是農業(yè)文明傳統(tǒng)社會的產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現(xiàn)實問題的。

D.盡管長期以來,科舉制度伴隨著連綿不斷的嚴厲批評,但它一直在中國古代1300年的人才選拔中起著重要作用。

7.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舉制度,為社會選拔了大量的治國之才,在歷史上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舉制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絕非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場考試還是較全面的考查了應試者的人文知識。

C.科舉制度被古代統(tǒng)治者擇善而從,是因為考試選才制度要優(yōu)于 其他傳統(tǒng)的人才選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實學卻在考場上屢試屢敗的學者,如朱熹、顧炎武、蒲橙齡、吳敬梓等都對科舉制度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和諷刺。

參考答案:

5. C   (A項中"明清時期,由于考試內容的單一化"錯。明清的科舉考試依然不是單一的。三場考試內容也是較全面地考查了應試者的人文知識;B項"八股文過關了""就意味著科舉考試過關了"錯。"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識,也是無法考上的";D項"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會理的"錯)…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6頁)…7.D (朱熹、顧炎武不是在科場"屢試屢敗"的學者,也沒有對科舉度本身進行過批判。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