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閱讀世界 > 現(xiàn)代文閱讀 > 經(jīng)典名著

巴黎圣母院在線閱讀(三)

[移動版] 作者:經(jīng)典名著

如果我們往主教堂上面去,不停下來觀看那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野蠻玩藝兒,那座屹立在交叉甬道交叉點上的迷人的小鐘樓,輕盈而又奔放,絕不亞于鄰近圣小教堂的尖塔(也已毀掉),比其他塔樓更刺向天空,高聳,尖削,空靈,回聲洪亮,這座小鐘樓的命運又如何?一位頗為風雅的建筑師在一七八七年把它截肢了,并且認為用一張像鍋蓋似的鋁制大膏藥往上一貼,就可以把傷疤遮掩住了。

中世紀奇妙藝術,幾乎在任何國家,尤其在法國,其遭遇大抵如此。從這種藝術的廢墟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三種因素不同程度地破壞了這種藝術:首先是光陰,歲月不知不覺地腐蝕著其外表,留下了疏疏落落的缺口和斑斑銹跡;其次是一連串宗教革命,就其本質來說,這些革命都是盲目的,狂暴的,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向中世紀藝術發(fā)起沖擊,撕去了其雕塑和鏤刻的華麗衣裳,拆毀了其花瓣格子窗戶,打碎了其蔓藤花紋項鏈和小人像項鏈,忽而由于看不慣教士帽,忽而因為不滿意王冠,就索性把塑像連根拔除;再次是時髦風尚,越來越怪誕,越來越丑陋,從文藝復興時期種種雜亂無章和富麗堂皇的偏向開始,層出不窮,必然導致建筑藝術的衰落。時髦風尚的破壞,比起革命尤甚。那種種時興式樣,肆無忌憚地進行閹割,攻擊建筑藝術的骨架,砍的砍,削的削,瓦解的瓦解,從形式到象征,從邏輯直至美貌,活生生把整座建筑物宰了。再則,花樣翻新,經(jīng)常一改再改,這至少是時間和革命所未曾有過的奢望。時之所尚,甚至打著風雅情趣的旗號招搖過市,厚顏無恥地在峨特藝術的傷口上敷以時髦一時的庸俗不堪的各種玩藝兒,飾以大理石飾帶,金屬流蘇,形形色色的裝飾,卵形的,渦形的,螺旋形的,各種各樣的帷幔、花彩、流蘇、石刻火焰、銅制云霞、胖乎乎的小愛神、圓滾滾的小天使,總之,真正的麻風!它先是開始吞噬卡特琳·德·梅迪奇斯①小祈禱室的藝術容顏,兩百年后,繼而在杜巴里夫人②小客廳里肆虐,使其建筑藝術在經(jīng)受折磨和痛苦之后,終于咽氣了。

這樣,綜上所述,今日損壞著峨特建筑藝術的有三種災禍。浮表的皺紋和疣子,那是時間的業(yè)跡;萬般作踐、肆虐、挫傷、砸碎,那是從路德③直至米拉博④歷次革命的業(yè)跡;肢解、截肢、四肢脫臼、修復,那是維特呂維于斯⑤和

①梅迪奇斯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十五至十八世紀在歐洲政治、藝術和文學等方面都有過重大的影響?ㄌ亓眨ǎ保担保—1589)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妻子。

②杜巴里夫人,即雅娜·貝居·杜巴里(1743—1793),路易十五寵愛的情婦,法國大革命時被送上斷頭臺斬首。

③馬丁·路德(1483—1546),德國宗教改革家。

④米拉博伯爵(1749—1791),原名為奧諾雷·卡普里埃·里克蒂,法國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家。

⑤馬庫斯·維特呂維于斯·波利奧,公元前一世紀愷撒統(tǒng)治時期的軍事工

程師和建筑家。這里代表古典風格。

維尼奧爾①的倡導者們所進行的希臘式、羅馬式或野蠻式的工作。汪達爾人②所創(chuàng)造的這一輝煌藝術,學院派把它扼殺了。數(shù)百年歲月和歷次革命風云所造成的破壞,至少是沒有偏心的,正大磊落的,然而接踵而至的那多如牛毛的各種流派建筑師,卻都是特許的,宣過誓的,許過愿的,他們對低級趣味趨之若鶩,竭盡毀壞之能事,竟用路易十五時代菊苣紋飾去代替巴特農(nóng)神廟③里最大光輪上峨特式的花邊飾帶。這可真是蠢驢對垂死的雄獅猛踢了一腳。老橡樹遍體鱗傷,更慘的是還要遭受毛毛蟲的摧殘,蛀呀,啃呀,撕呀。

想當初,羅貝爾·塞納利曾把巴黎圣母院比做埃費索斯的著名的狄安娜神廟④——被古代異教徒奉若神明并使埃羅斯特拉圖斯⑤名字永留于世——,認為圣母院這座高盧人大教堂“在長度、寬度、高度和結構上都遠勝一籌”⑥。撫今追昔,真是天壤之別!

①維尼奧爾:意大利原名為吉亞科莫·巴羅齊·德·維尼奧拉(1507—1573),意大利建筑師。這里代表文藝復興風格。

②汪達爾人是古日耳曼族的一支,五世紀時曾先后入侵高盧、西班牙和非洲,對峨特文化的傳播起過重要的作用。這里代表峨特風格。但汪達爾人曾大力逼害天主教徒,因而又引伸為文物破壞者,本卷第二章提到汪達爾人則為這后一個意思。

③巴特農(nóng)神廟是雅典專祀雅典娜的神廟。這里代表古希臘風格。

④埃費索斯是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一個古城,今在土耳其境內。狄安娜是意大利和羅馬神話中的女神,從五世紀起被認為是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埃費索斯城的狄安娜神廟當初被譽為世界奇觀之一。

⑤埃羅斯特拉圖斯:埃費索斯島人,為了自己永遠留名于世,竟于公元前三五六年縱火燒毀了狄安娜神廟。遂被判處火刑。

⑥見《高盧史》第二卷第三篇第一三○印張第一頁。——雨果原注

況且,巴黎圣母院絕非可稱之為形態(tài)完整、風格確定、歸入某類建筑藝術的那種紀念性建筑物。它已不屬于羅曼風格①,也還不是峨特風格②。整座建筑算不上是一種典型。巴黎圣母院不像圖爾紐③寺院那樣,不是以開闊穹窿為構架的建筑物,一點也不見凝重粗實的拱腹,渾圓寬闊的拱頂,冰冷赤裸的風貌,莊嚴簡樸的氣概。圣母院也不像布爾日大教堂,并非那種尖頂穹窿的建筑物,壯麗,輕盈,千姿百態(tài),繁盛茂密,布滿尖形飾物,如花盛放。既不能把圣母院列入那類陰暗、神秘、低矮、似乎被圓形拱壓碎似的教堂的古老家族;這類教堂除了平頂之外,幾乎都是埃及式樣的;所有都是象形文字式的,所有都用于祭祀,都具有象征性;在裝飾方面,更常見的是菱形和曲折形,而不是花卉圖案;但花卉圖案又多于動物圖案,動物圖案又多于人物圖案;與其說是建筑師所創(chuàng)造的,毋寧說是主教所建筑的;這類教堂是建筑藝術的初期變態(tài),無不烙印著始自根植于拜占庭帝國④、終止

①羅曼風格,即古羅馬建筑藝術的風格,流行于九至十三世紀西歐各地。其特征是:磚石墻厚重堅實;拱呈半圓形;門框裝飾逐層向內凹入;拱頂為交叉結構;并采用束柱。

②峨特風格是繼羅馬風格而起的一種建筑式樣,以高聳入云的尖塔為基本形式。采用尖拱、飛扶墻、修長的立柱或簇柱、鑲嵌彩色玻璃,形成騰飛的動勢,給人以天國神秘的幻覺。建筑形式有三種風格:垂直式,輻射式和火焰式。雨果在小說中都有簡略的描述。

查看更多巴黎圣母院 名著資料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