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小學(xué)語文 > 十冊語文

將相和參考資料:和氏璧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將相和參考資料:和氏璧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

“完璧歸趙”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

它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jīng)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

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jié)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rèn)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使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jié)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

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于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由于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rèn)的至寶,價值連城。

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藺相如不畏強暴,甘冒喪失性命的風(fēng)險,完璧歸趙,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貴。

將相和 目錄

查看更多和氏璧 將相和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