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作文 > 寫作 > 中考作文

2018年遼寧大連中考《正己》優(yōu)秀作文5則

[移動版] 作者:佚名 發(fā)布時間:08-08

那些已經(jīng)過去了的生活不應(yīng)該消失,它們繼續(xù)存在的意義正在于能夠讓我們?nèi)ニ伎己桶l(fā)現(xiàn),找出對于我們有價值的結(jié)果。

記得小時候的我很頑皮,常常結(jié)群成隊亂闖禍。有一次去偷挖番薯被田主當場抓獲,綁著我的手見我父親去了。父親沒打我、沒罵我,而是向田主道了歉、賠了錢,然后向他買了100多斤番薯堆在家里。說我喜歡番薯就吃多一點,不夠還能再買,就是不要去偷別人的。

那一次,父親沒打我,我不應(yīng)該哭,而我趨勢被他的臉色和行動嚇哭了。父親的教育,至今記憶猶新。從那時起,我不再偷別人東西了。在不斷地反思中,我領(lǐng)悟了蘇軾所言的“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真諦。

縱觀歷史,大凡卓有成就的王侯將相,或是名聲蜚物的文人騷客,無不又在反思中進步的。漢武帝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晚年的他,在憫忠臺上的落淚,讓百姓原諒了他,歷史也成就了他;現(xiàn)代著名文學(xué)家巴金,在他的懺悔錄中的文字,不得不讓人對這位老人尊敬、折服,他的人格在反思中、懺悔中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的一跪,更是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肯定……

人生或者,如果不懂得反思,就更不用談懺悔和進步了。日本民族對二戰(zhàn)暴行采取不負責(zé)的態(tài)度而引起全世界的憤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反思中,我將不斷地超越自我,成就自我,我在成長中進步。

【范文四】正己

孔子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其身不正而正人者,必為人之所不信,以其身不正而正天下者,必為天下之所不立。故曰:“正人先正己。”

昔戰(zhàn)國之時,孟子之說不為諸侯所納,陳代建其以“枉尺而尋直”之法,以屈求伸,揚己之道。孟子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屈己之道以茍合于人,非君子之所為也。君子欲揚道則必先正其道,欲服人則必先正其身。若以己之不正之身而正人,則人必云:“此人朝令而夕改,其言妄矣,不足為信。”人不信之,則不聽之,若不聽之,則何以服人?何以立于世?何以揚己之道?小人之正人必文其過,君子之正人必正己過,故孟子云:“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倘汝身正,則麾下之士必唯汝馬首是瞻,不令則從;倘汝身不正,則麾下之士必疑必反,雖令不從,何以樹將帥之威信?何以正軍紀哉?軍無法不嚴,國無法不立。

余觀古今之成大事者,必先正其身而正人,何也?不正己身則不足以服人也。唐太宗任魏徵以諫己過,諫己過以,正己身以立民心,立民心以正天下也。故太宗視魏徵為己之鑒,知興替明得失而天下服之,信之,順之。太宗之正己先于正人,故余觀貞觀之治,亦可為其正己之果也。故俗語有云:“打鐵先得自身硬。”此言得之。昔曹操因其馬踏麥田,割發(fā)代首以正軍紀,包拯因其親貪贓枉法,當眾正法以正吏治。此二人者,皆先正其身而正人,人皆信之、仰之。此后正人,人心誠服之,則軍紀可肅,法令可嚴。軍紀如山,不可違也,法令如鋼,不可移也。故此二人堪為一時之雄哉!其言其行,亦足為后人道也。

“好為人師”乃人之天性,若以己之所不正而正人之過,則人必笑曰:“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若正己之過先于正人之過,于己,可更過而改之,于人,可誠服而正之,于國,可民信而興之。觀此二者,后者可更過、正人、信民,何樂而不為?向使今人于正人之過前正己之過,則亦可為人人之所共勉,人人之所共信,人人之所共立。

夫正己而正人者,人聽之而正之,天下敬而順之;正人而枉己者,人厭而笑之,天下棄而叛之。故“正人先正己”,亦理之至也。

【范文五】正己

一位女士養(yǎng)了一只鸚鵡,非常美麗,但它有一個毛病,常常咳嗽,而且聲音渾濁難聽,喉嚨里好像塞滿了痰。女主人帶它去看獸醫(yī),不料檢查結(jié)果出來,鸚鵡完全健康。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女主人是個煙奴,時常吸煙,且吸煙后時常咳嗽,久而久之,鸚鵡便學(xué)會了這種聲音。然而女主人還帶它去看醫(yī)生。這就應(yīng)了中國的一句古話——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話,你就必須“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說:“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盡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確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為人師,又不自卑自賤、甘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確對待自己,處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見解,當為通理。“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離婁章句上)恭敬別人,自然不會侮辱;自己節(jié)儉,自然不會去掠奪。而你尊敬人,人也會尊敬你;你掠奪人,人也會掠奪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這句孔子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從政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價值的。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于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xiàn)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zé)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范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離那樣勇于替下屬承擔(dān)責(zé)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下屬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lǐng)導(dǎo)將使管理事半功倍。

這正如《顏氏家訓(xùn)·治學(xué)篇》所說的那樣:“夫風(fēng)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不正,尚且難以自處,如何還能為他人師呢?

隨機推薦